辛集加快推動皮革製衣産業高質量發展
求新求變,“中國皮都”轉型升級
往年一進臘月,辛集市卡尼亞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樹旺清完庫存,就等着過年了。可這次不同,他一直帶領員工加班加點趕訂單。“我們的‘香雲紗’中國風皮草服飾贏得市場認可,2023年訂單超過1.6萬件,比上年增加一倍多,現在公司天天都在滿負荷生産。”楊樹旺説。
這雖是一家企業的生産情況,卻反映出辛集皮革製衣市場回暖的客觀變化,更展示了辛集市以創新的思路推動皮革製衣産業轉型的可喜成果。近年來,辛集市堅持從研發設計端、市場銷售端、産品製造端共同發力,不斷延伸産業鏈條,提升産品附加值,加快推動皮革製衣産業實現新突破,持續擦亮“中國皮都”金名片。
開拓新思路,打開新局面
2023年卡尼亞訂單比上年增加一倍多,靠的是什麼?在楊樹旺看來,除服裝市場的回暖,關鍵還是産品創新。
“我們將非遺面料‘香雲紗’與皮草跨界融合,融入刺繡等傳統工藝,創新製作了‘香雲紗’中國風皮草系列服飾,深受消費者青睞。”楊樹旺説。
皮革製衣是辛集的傳統産業,辛集皮革製衣企業主要以生産外貿服裝為主。近年來,由於國際服裝市場持續低迷,辛集皮革服裝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面對不利形勢,如何在逆境中突圍?
辛集市委、市政府堅持用創新的思路抓轉型,引導生態皮革服裝企業錨定綠色化、高端化、多元化目標,積極從研發設計端、市場銷售端、産品製造端共同發力,不斷提升産業鏈韌性和産品附加值。
理清了發展思路,辛集圍繞製革、製衣兩大板塊實施一系列創新舉措。
依託河北省皮革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辛集與四川大學等高校合作,研究製革節水工藝、無鉻鞣生産技術,創新實施製革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培育利用皮革邊角余料提取膠原蛋白肽、食用明膠等高端産業項目,延伸製革行業産業鏈條。
樹立“大服裝”概念,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開放的理念,舉辦河北省首屆服裝服飾博覽會,組建“辛集展團”參加國內外展會,引導製衣企業由只做秋冬兩季服裝向做四季服裝轉變,加快培育時尚皮革服裝、皮鞋、皮具、毛皮玩具等優勢關聯項目。
充分發揮辛集市工業設計創新中心作用,與清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魯迅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關係,邀請全國知名服裝設計師,引導企業探索時尚設計,讓更多資源、更優人才、更新理念向辛集匯聚。
“我們還邀請北京服裝協會産業發展中心的專家,圍繞城市與産業發展開展深入調研,並着手謀劃製作辛集市皮革産業發展白皮書,探索制定辛集皮革類服裝製造工藝標準和皮革工藝師評定標準,加快推動生態皮革製衣産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皮革類時尚消費品製造之城。”河北辛集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韓志強説。
擁抱新技術,搶跑新賽道
1月20日,辛集市梅花皮業有限公司的編織毛車間裏,十多&&型編織機正在高速運轉,不遠處的成品區,一塊塊像毛毯一樣的編織毛材料正被打包裝箱。
“這可是雪地靴企業搶手貨,訂單已經排到了4月份。你猜,它的原材料是啥?”辛集市梅花皮業有限公司技術研發中心主任羅恒一問完記者,又馬上補充道,“這其中的羊毛,全都是皮革加工中機剪下來的廢棄羊毛。”
廢棄羊毛和天絲經過編織、滾球、定型等工序製成熱銷的編織毛材料,這只是辛集製革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的一種産品。
為持續推進皮革業轉型升級,辛集市將108家製革企業精心提升整合為38家規模製革企業,建成製革工業區,並組織梅花、凌爵等12家骨幹企業創建了河北省皮革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四川大學石碧院士團隊合作建起了製革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發了編織毛材料、皮革蛋白紡絲材料以及膠原蛋白肽、食用明膠等新産品。
距離編織毛車間不足百米的企業展廳裏,陳列着皮革膠原纖維複合再生材料、廢棄羊毛再生無紡材料、皮革蛋白紡絲材料等新産品。“傳統製革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就必須向科技借力、向創新求解。”羅恒一説,目前,他們公司改建兩個7000平方米的車間,將作為中試熟化基地,專門對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實施新材料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
在辛集,堅持創新謀變的皮革企業,不止梅花皮業有限公司一家。圍繞製革業轉型升級,一批製革企業在老産業中開闢了新賽道、轉出了新機遇。
辛集市凌爵皮革有限公司研發推出石墨烯皮革、阻燃皮革、感光變色皮革等功能性皮革,引領皮革行業新發展方向。河北開陽皮革有限公司創新研發的汽車坐墊革産品,已通過國際汽車組織的16949質量體系第一次認證,即將開啟汽車革批量生産。
擁抱新技術,不僅讓老樹發新芽,也使新樹長強枝。“圍繞製革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河北嘉恒隆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年産10000噸食用明膠、5000噸食用蛋白粉、5000噸寵物飼料和5000噸油脂資源的綜合利用項目,河北昊鹿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産1000噸膠原蛋白肽項目,辛集市維特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産2000噸食用明膠項目,相繼在辛集落地。”辛集市製革工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謝鯤鵬介紹。
如今,一項項生態新技術、一批批綠色新材料在皮革産業轉型升級中落地、轉化,釋放出新動能,幫助傳統製革業撕掉“舊標籤”、開闢新賽道,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尋找新機遇,培育新動能
參展和辦展是辛集市芭而妮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勤領最熱衷的事。
為啥熱衷這件事?他的回答是:“在展會上,不僅能展示辛集皮革的獨特價值與魅力,還能找到新機遇。”
去年年初,辛集市委、市政府牽頭聯合梅花、芭而妮、迪朗等18家當地知名製衣企業組成“辛集展團”,遠赴意大利米蘭國際時尚服飾展覽會參展。
在搶到大量訂單的同時,范勤領發現了市場需求的變化。“客戶比從前更看重性價比,小批量的定制化訂單變得更多了。”
回國後,范勤領給公司從深圳高薪聘請的兩名知名設計師提了一個要求:“今年産品設計,不求多只求精。要從細節之處入手,讓顧客穿上這件衣服就感覺是專門為他設計的。”
一年來,范勤領和兩名設計師從設計靈感、色彩及面料運用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反復研究,精心設計用材考究、款式新穎的高品質皮革服裝産品。“我們將堅持設計引領,推動企業由以産品為中心的傳統製造模式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型製造模式轉變,努力走一條品牌化、時尚化的新路子。”提及未來,范勤領目標明確。
再訪河北名花皮業有限公司,記者發現前兩年剛改造的辛集名花皮毛文化博物館,又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改造提升。
在對以皮毛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進行全面升級的同時,河北名花皮業有限公司還擴大了二樓皮革服裝展廳的互動性、體驗式專區面積,推出了研學培訓、手工體驗等活動。
問其緣由,總經理李佔生笑着告訴記者,他要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産業,打造沉浸式消費新體驗。
原來,去年4月李佔生參加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時,看到很多參展企業都在挖掘産品背後的文化內涵,推動商品驅動型消費向體驗驅動型消費轉變。
“這次對名花皮毛文化博物館進行全新升級,就是為了讓游客再來辛集時,能更好地了解辛集皮革文化、體驗皮革文化魅力,然後結合需求購買心儀的皮革産品。”李佔生説。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越來越多的辛集製衣企業通過參加意大利米蘭國際時尚服飾展覽會、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等國內外展會,以及承辦河北省首屆服裝服飾博覽會等活動,開始探索時尚設計、分析消費趨勢、實施品牌建設,主動向國內外中高端服裝市場進軍。
“截至目前,全市已榮獲中國馳名商標7個、省著名商標33個、省名牌産品19個、省優質産品7個、真皮標誌排頭品牌7個,41個皮裝品牌獲准佩挂中國真皮標誌。”河北辛集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特色産業局副局長邊峰&&,他們將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開放的理念,積極引導辛集製衣企業與世界接軌,引入更加前沿的設計理念,加快推進辛集皮革服裝向産業鏈高端邁進。(記者 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