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群眾生活越過越紅火
——河北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前提。
2023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切實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時時放在心上,抓好防止返貧監測,落實幫扶措施,增強內生動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取得新成效、鄉村全面振興邁出新步伐,脫貧群眾生活越過越紅火。
織密防返貧監測保障網
安排光伏公益性崗位、獲得農房保險理賠、領取危房改造補貼……一系列幫扶措施讓淶源縣塔崖驛村村民魏立新心裏熱乎乎的。
2023年汛期的洪澇災害使得魏立新家中房屋屋頂部分坍塌。魏立新常年有病,基本失去勞動能力,存在因災返貧風險。了解情況後,淶源縣及時開通防止因災返貧致貧“綠色通道”,幫助他申請了低保,落實了各項基本生活保障。
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河北按照“早、寬、簡、實”要求,用好農戶申報、基層排查、部門預警3種監測方式,常態化排查與定期集中排查相結合,組織鄉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和防貧網格員入戶走訪,確保第一時間發現風險。同時,將識別認定時間縮短至15天,對突發嚴重困難的農戶開闢“綠色通道”,先落實幫扶救助措施,後履行認定納入程序。統籌用好産業就業、臨時救助等幫扶措施,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進行開髮式幫扶,對無勞動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
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底線任務。
河北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省級組建防貧專班,設立14個市級防貧中心、181個縣級防貧機構、2211個鄉級防貧工作站,明確33.1萬名村級專職、兼職防貧網格員,做到脫貧地區和人口全覆蓋。
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我省建立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精準分類模型,及早防範化解因災、因病、因意外返貧三類風險。”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洪澇災害發生後,我省組織相關部門和所有受災縣,全面摸排農戶受災情況,對出現住房倒塌、飲水設施損毀、産業收入大幅減少、務工就業不穩定的,及時開展識別納入,全省新增監測對象均落實了幫扶和救助措施。
針對監測對象中的重殘重病群體,我省實施“1+9”重點幫扶,因人因病提供康復和醫療救助,切實消除因病返貧風險。設立縣級防貧保險或保障基金,對因意外出現返貧風險的監測對象,第一時間發放救助金,避免大額支出影響基本生活。2023年累計向2.5萬名監測對象發放救助金9600萬元,切實兜住兜牢了防返貧底線。
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産業
冬日時節,在阜平縣顧家&村口,“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的標語閃閃發光。在村裏的“農家八大碗”經營點,耿迎香通過抖音短視頻&&向網友們推介阜平八大碗,身後的大鐵鍋裏咕嘟咕嘟冒着泡。
“游客來山裏玩,吃一頓農家飯,阜平老味道留住了游客的腳步。”耿迎香説,她在網上直播就是讓更多游客了解家鄉美食,前來品嘗體驗。
村裏有産業,村民有事幹。在旅游、林果、食用菌、箱包加工4大富民産業基礎上,顧家&村還打造了油牡丹種植基地、露營基地等項目,促進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顧家&村集體收入達到101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980元增長到2023年底的22692元。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河北堅持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將脫貧地區産業納入全省鄉村産業發展、優勢特色産業集群一體推進,實施蔬菜、中藥材、奶業、精品肉類、中央廚房五大千億級産業工程,帶動脫貧地區特色産業轉型升級。
“促進農民增收,必須牢牢抓住産業發展這個牛鼻子,把産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實施項目增收、科技支撐、龍頭培育、幫扶助力“四大行動”,支持脫貧縣打造特色主導産業。62個脫貧縣培育打造蔬菜、食用菌等農業特色産業175個,發展壯大了一批競爭力強的産業基地和産業集群。
2023年,我省開展“農業投資項目提升年”活動,脫貧地區實施農業項目1197個,總投資1602.9億元;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73個,簽約額352.4億元。強化産業聯農帶農機制,大力推廣“政府+金融+科研+龍頭+合作社+農戶”的“六位一體”帶貧減貧模式,引導有勞動能力脫貧群眾參與産業發展。
改善脫貧地區發展條件,鄉村環境更宜居鄉風更文明
微波治療儀、電針儀等設備齊全,基本藥品按進價零差率銷售……在承德市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小病不出村”已成現實。
偏橋子鎮衞生院駐大貴口村村醫玄桂娟説,現在村裏的就醫環境和醫療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看病、看好病。
為支持脫貧地區加快發展,我省不斷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全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完善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通過危房改造等方式解決低收入群體新增住房安全問題,“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保持動態清零。
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2023年,我省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新改造提升農村戶廁40.12萬座,全省衞生廁所普及率達62.7%。深入開展農村地區垃圾污水和黑臭水體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0%,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實現全覆蓋。
鄉村之美,不僅要外在美,還需要內在美。
臨近中午,在魏縣東代固鎮後閆莊村的老年食堂,一張張餐桌擺放得整整齊齊,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工作人員忙着把盛好的飯菜送到餐桌上。“這裡的飯菜一週不重樣,很可口,吃得很舒心。”正在用餐的衛士禮老人連聲稱讚。
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我省推進縣級建設養老服務指導中心、鄉鎮建設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依託農村幸福院、鄰里互助點等發展互助性養老,有條件的村開展日間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務。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建設和美鄉村的重要內容。河北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加強和改進脫貧地區鄉村治理工作,積極推廣積分制和清單制運用,開展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鄉村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持續推進,久久為功。今日河北,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正酣,鄉村全面振興前景光明。農村,正在成為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記者 郝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