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促進人才鏈教育鏈與産業 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四鏈融合”, 培養更多“保定工匠”
開設企業冠名班、訂單班,讓職業教育與重點産業有效對接;探索中德職業教育合作模式,推進國際職教經驗本土化;設置職業院校貫通培養項目,構建多元化現代職教體系……
近年來,作為全國地級市中首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點,保定市致力於打造北方職業教育高地,將職業教育與産業發展緊密對接,努力探索産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長效機制,全方位推進國際交流合作,有效促進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融合”,培育打造“保定工匠”品牌,不斷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職業教育改革“保定樣板”。
圍繞重點産業鏈
——實現職業院校專業開設全覆蓋
2023年12月22日,在保定市理工中等專業學校實訓中心,兩名身着工作服的學生站在計時表前,正全神貫注對長城哈弗M6汽車進行拆裝實訓。
“為保證日常教學實訓使用,長城汽車為學校捐贈了多種型號的汽車,學生在校內就能熟練掌握長城汽車的性能、構造,可具備畢業後直接去長城4S店工作的條件。”保定市理工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吳畏介紹,該校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是河北省骨幹專業,與長城汽車合作歷史深厚,每年為長城汽車輸送300多名實習生、畢業生。2023年3月,保定市首家以“長城汽車”冠名的中職班在保定市理工中等專業學校開班,將雙方的合作進一步推向深入。
“企業冠名班為學生搭建直接與企業溝通的&&,這種校企互動合作模式進一步將教學內容與職業實踐緊密結合。”吳畏説,依託“長城汽車”班,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一套綜合性人才培養方案,並開展相應課程體系,較好地解決了學生在技能學習和就業擇業等方面需求。
保定市教育局職教處處長劉同會介紹,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在於堅持以教促産、以産助教、産教融合、産學合作。
在專業設置上,保定市堅持專業跟着産業走,將職業教育與産業發展緊密對接,引導職業院校緊扣“7+18+N”産業布局,聚焦區域汽車電力等重點産業,努力構建“一校一群興一業”發展格局,圍繞全市18條重點産業鏈,實現職業院校專業開設全覆蓋。
考慮到職業教育場地分散、用地緊張、實訓資源短缺等情況,2022年,保定市啟動建設職教園區。園區建成後將突出教學實訓、資源共享、雙創孵化、生活服務等功能,推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與經濟産業融合發展,構建産教融合新場景。
目前,保定職業教育正逐步成為人才培養“高速路”、産業創新“倍增器”。
2023年11月,保定市首個市域産教聯合體成立。該聯合體以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保定職業技術學院為牽頭院校,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牽頭企業,成員涵蓋11個政府部門、4家行業組織、53家相關企業、29所院校及6家科研機構,共建實訓基地和産業學院,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和産教實踐中心,創新良性互動機制,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引進來”還要“走出去”
——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
加工、組裝、調試……2023年12月22日,保定技師學院2020級中德班的學生忙碌穿梭於設備和工作&之間,為德國工商業聯合會(IHK)機電一體化證書考試的中期考核做準備。
保定技師學院院長崔欣介紹,德國工商業聯合會(IHK)機電一體化證書考試是德國工商業聯合會(IHK)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考試分為中期考核和結業考試,通過這兩場考試後,即可獲得證書,該證書在德國境內外的德國企業通用,具有很高含金量。
2018年9月,保定技師學院對接德國教學標準和考試認證體系,開設中德職業教育合作項目教學實驗班,參考德國職業教育標準,開發出本土化系列教材。目前,首批25名畢業生已全部獲得德國工商業聯合會(IHK)機電一體化職業資格證書,並實現高質量就業。
保定技師學院中德班是保定市近年來積極引進境外優質資源、先進工藝流程、技術標準,推進國際經驗本土化的生動實踐。該市通過院校共商、校企共建、師生共享等方式,推動“中文+職業教育”與國際職業教育體系接軌;實施具有保定特色的境外辦學項目,為市域出海企業開展定制化人才培訓,為相關國家培養大批國際化本土技術技能人才;健全多部門協同聯動,共同支持職業教育探索建立境外高水平辦學機構,爭取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新經驗、新範式。
“引進來”,還要“走出去”,實現協同發展。
保定市正積極開闢國際化新賽道,發掘職業教育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重點在東南亞、中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布局,有組織地推進職業院校境外辦學項目,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品牌,提升中國職業教育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
2018年,河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與泰國相關院校合作創建“祖衝之學院”。截至2023年9月,祖衝之學院累計為泰國中資企業培訓員工600餘人次、語言培訓1200餘人次,校企聯合開展60門線上課程,為兩國人才培養、人文交流和産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破除唯分數論弊端
——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現代職教體系
“多種貫通培養模式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加多樣化的路徑選擇,助力他們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保定市理工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蘇菲説,2023年,該校2020級“3+2”學制學生轉段率合計為100%,大多數學生在完成3年中職學習後,通過轉段考核,進入高職院校就讀。
貫通培養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劉同會介紹,通過中考招生選拔,優質中職與高職聯合或高職單獨開展5年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從制度上構建起中、高縱向貫通人才培養通道。
“不同層次職業教育有效貫通,讓職校學生發展潛力更足,職業教育吸引力更強。”劉同會介紹,為推動不同層次貫通培養新形態,在“5年一貫制”“3+2中高職貫通”“3+4中本職貫通”培養基礎上,2023年7月,該市率先在全省實施“中職2年+企業2年+高職2年”即“2+2+2”新學制培養模式。
劉同會説,“2+2+2”新學制培養模式可以破除單純以文化成績錄取的唯分數論弊端,為企業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學生提供就業和發展&&。2023年,保定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保定市理工中等專業學校、保定市第二職業中學等首批試點學校開展該培養模式,共招生146人;2024年,預計招生規模達760人。
近年來,保定市致力於構建符合地方實際、市情教情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現代職教體系。除了縱向貫通培養,該市還積極拓展互認互通的職普融通新路徑。
2023年7月,保定市女子職業中專學校開設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職普融通實驗班,受到不少學生和家長關注。家長們認為,職普融通打破了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學籍限制,允許符合條件的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學生學籍互轉,滿足了學生不同求學願望。
“現在不少大學既有面向普通高中的招生計劃,也有面向職業高中的招生計劃。”劉同會介紹,自2022年起,保定市在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開設職普融通實驗班,探索“資源共享、課程共建、學籍互轉”新模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成長成才路徑。2023年,該市開展職普融通試點的學校達9所,共招生426人,為更多學生提供成才通道。(記者 寇國瑩 通訊員 劉恬玥 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