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家“破圈”,何以“叫好又叫座”-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文化名家“破圈”,何以“叫好又叫座”

2024-01-05 11:01:56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1月1日,“文化名家陪你過新年”活動在石家莊市任源藝術空間舉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吳桂雲(中)一邊表演,一邊為觀眾講解戲曲知識。 河北日報記者張曉超攝

  一邊是書法家筆下、剪紙傳承人手裏的“龍”,栩栩如生,姿態萬千;一邊是身着漢服的年輕觀眾,衣袂飄飄,屏息凝視。

  1月1日,在位於石家莊市橋西區的任源藝術空間,舉辦了一場名為“文化名家陪你過新年”的活動。50多平方米的活動室裏,觀眾圍了裏三層外三層,一場奇妙的跨界講座正在進行,掌聲、笑聲此起彼伏。

  這是一次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探索,由任源藝術空間發起,5家文化名家工作室聯合舉辦。現場大咖雲集,有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吳桂雲,有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梁勇,還有非遺“行唐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趙成龍等。

  文化名家“破圈”,何以“叫好又叫座”?

  打破物理空間的“圈”

  探索“名家+”跨界合作新模式

  “龍鳳閣裏把衣換……”吳桂雲一亮嗓,頓時驚艷四座,引得觀眾齊聲喝彩。可在接到邀請之初,她也曾經犯難:戲曲名家跨界到書法家工作室表演,這個“圈”該怎麼破?

  “得找一個‘對接口’把傳統文化激活,讓觀眾喜歡看、看得懂。”吳桂雲考慮再三,決定用無實物表演的形式,帶大家探尋中國戲曲的奧妙。

  “馬鞭代表紅鬃烈馬,三四人就代表千軍萬馬,六七步意味着走過了萬水千山。”吳桂雲拿出馬鞭、髯口等道具,一邊表演一邊講解。娓娓道來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抽象變得可感可知起來。

  “聽了吳老師介紹,發現中國戲曲真有趣,每一個動作、表情都是有內涵的。”跟着名家穿越時空,12歲的小觀眾王涵宇感受到其中魅力。

  為啥要“破圈”,和其他名家一起搞活動?

  在任源藝術空間創辦者、書法家任源看來,隨着市民文化需求的提升,文化服務也要進行精準的供給側改革。“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們要打破物理空間的‘圈’,搭建一個交流展示的&&,讓喜歡蘿蔔的人找到蘿蔔,喜歡青菜的人找到青菜。”

  想法一出,名家們一拍即合——跨界合作,向觀眾提供更專業、更貼近的文化服務。依託各領域名家資源,保證活動的質量和水平,這也是他們合作背後的匠心所在。

  名家“破圈”,讓文化名家工作室“闖”出一條路。高大上的主題、接地氣的呈現、學識淵博的名家,高品質文化供給吸引了更多觀眾慕名而來,懂書法的人來了,愛戲曲的人來了,想學剪紙的人也來了。

  “在家門口就能見到書法名家,從姿勢到筆法手把手指導,孩子嚷嚷着回去也要學,多好的藝術熏陶!”家住石家莊市石輻小區的田永平,專門帶10歲的女兒來參加。

  從“破圈”到“融合”,名家們創作的積極性也高起來了。

  “這是一種雙向賦能,讓我們能更好地扎根到群眾中去。”吳桂雲説,通過這個&&,她在不斷探索如何更好地對接群眾需求,並從群眾中汲取更多營養,這也是戲曲傳承中很重要的一點。

  “通過文化名家工作室,文化名家走出自己的圈子,把傳播與傳承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梁勇深有感觸地説。

  打破傳統思維的“圈”

  拓展“文化+”多元文化生態

  眼前是翠竹婆娑,耳邊是古樂清淌,聞到的是陣陣茶香,走進任源藝術空間,你很難不被這裡的氛圍吸引。

  “看到活動預告,我一大早就從高新區趕過來了。”書法愛好者白雲飛在一幅作品前看得出神:上面是任源書寫的隸書“龍”,下面是根據字形剪出的“龍”。

  “這幅作品叫‘年年有餘’。看到任源老師的書法作品,我受 啟發創作了這幅剪紙作品。”作者趙成龍在一旁介紹。

  這樣珍貴的現場探討,讓白雲飛直呼過癮:“對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了,這趟來得值!”

  如何把文化服務更好地推送出去,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比名家更重要的,是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態。”任源認為,“要打破傳統思維的‘圈’,拓展‘文化+’多元文化生態,打造一個人人可以參與、具有多元文化生態的公共文化空間,讓公共文化服務隨處可見、觸手可及。”

  任源藝術空間用“空間”非“書法”做名字,就是因為想以一種“做加法”的開放姿態,而不是局限於單一的書法,不斷挖掘“文化+”新的可能性。

  如今,這裡不僅僅有書法,還有美術、篆刻、剪紙、戲曲等的展覽展示,有培訓、沙龍、筆會等免費教學和交流互動活動,更有辦到小區門口的音樂會,開到社區、學校、軍營裏的書法、美術、朗誦課,吸引不同的人群走進來,讓更多人與“美”相遇。

  退休後,69歲的格調春天小區居民李華群,每天雷打不動要到家門口的任源藝術空間“泡”一下午。“除了書法展、畫展,我最愛聽各種講座,精神不斷‘拔節’的同時,對傳統文化的美也理解得越發深刻。”老人激動不已。

  “新的一年,我將邀請更多各領域文化名家來這裡,和大家一起度過更有文化味兒的美好時光,讓家門口的‘文化客廳’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更好作用。”任源説。(記者 周潔 張曉超)

[作者: 周潔 張曉超  責任編輯: 吳廣慶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