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中的新河故事丨眼鏡盒裏的富民強縣“密碼”-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鄉村振興中的新河故事丨眼鏡盒裏的富民強縣“密碼”

2023-12-31 08:39:35來源:新華網

分享至手機

  新河縣眼鏡盒行業協會統計,目前,新河縣有400多家眼鏡盒生産企業,從業人數超過1萬人,每年生産眼鏡盒、飾盒7億多只,全年生産總值超過10億元。多個企業擁有外貿自營進出口權,産品銷往美國、德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河北省新河縣的眼鏡盒産業已有50多年歷史,從村集體産業到家庭工坊,再發展到現代化企業。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眼鏡盒産業,究竟有着怎樣的富民強縣“密碼”?

  “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得去一趟前保居村。”新河縣眼鏡盒行業協會會長蘇新建告訴記者,“20世紀70年代初,前保居村以集體名義創辦了眼鏡廠,新河縣的眼鏡盒産業就在其中一間廠房裏發展起來了。”

  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眼鏡廠吸收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尤其是婦女、老人等閒余勞動力,提高了當地的就業和收入水平,使農民實現了“離家不離鄉,進廠不進城。”

  村民在前保居村的一個家庭工坊裏生産眼鏡盒。蘇凱洋 攝

  眼鏡盒産業富了村民,也留住了年輕人。“我們村很少有年輕人出去打工,因為家裏就有産業,收入興許比外面還要高。”今年28歲的村民李耀武説,村裏一家兩代人乃至三代人接續做眼鏡盒的不在少數。

  新河眼鏡盒産業以簡陋的生産條件起步,以低成本優勢逐步打開了全國市場,構建起“小商品、大市場”的發展格局。

  不過,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粗放經營、技術含量低、重視規模而忽視質量,這些問題一度成為新河眼鏡盒的發展瓶頸。隨着低成本優勢的減弱和市場對産品質量要求的提高,眼鏡盒産業必須改革。

  “這種機器叫全自動高頻機,和車間裏的大部分機器一樣,是我們根據生産需求定做的,既節省了人力,又保障了産品質量。”在河北藍馳實業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總經理李迎春給記者介紹了公司這些年的發展情況。

  2007年,李迎春成為第一批走出前保居村,在開發區投資建廠的創業者之一。經過大大小小上百次的設備改造、技術改進和産品升級,他們生産的眼鏡盒才逐漸贏得市場認可,並且走出國門。

 工人們在河北省新河縣一家眼鏡盒工廠趕制海外訂單。李世強 攝

  “贏得國際客戶的青睞,關鍵在於産品質量和服務意識。”李迎春説,“材質、顏色、尺寸……只要是客戶提出的要求,我們都盡力滿足,有的訂單前後和客戶溝通數十次,才把模具定下來。現在出口的這些産品,基本實現了訂單式生産,避免資源浪費。”

  經過多年發展,河北藍馳實業有限公司已被納入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系列,公司衝床自動化技術還通過了國家專利認證。如今,公司年産3000萬個眼鏡盒,78%的産品出口至英國、荷蘭等國家,出口值達900萬美元。

  新河縣打造了眼鏡裝飾盒産業集群,吸納了200余家企業,並先後培育了藍馳實業、鑫夢達盒業等5家擁有外貿進出口權的規模以上龍頭企業。近年來,眼鏡盒産業鏈條不斷完善,皮革、紙箱、鐵板、模具等配件産業蓬勃發展,還衍生出了隱形眼鏡生産企業。

 工人在鑫視康隱形眼鏡有限公司的無菌車間裏操作全自動印色機。(受訪單位供圖)

  位於河北新河經濟開發區的鑫視康隱形眼鏡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在工人的熟練操作下,一個個隱形眼鏡半成品完成脫模工序。

  “公司前身是一家眼鏡盒製造企業。近幾年,我們瞄準高端製造,引進國外的隱形眼鏡生産技術,實現了從生産低端産品向高端産品的跨越。今年,年産8000萬片的二期項目已經建成投産,預計年産值超過2億元。”鑫視康隱形眼鏡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平説。

  文字:蘇凱洋、林匯東

  圖片:蘇凱洋、李世強

  視頻:蘇凱洋、李世強

  海報:蘇凱洋

[作者: 蘇凱洋、林匯東  責任編輯: 魏會博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