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111處農村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邯鄲111處農村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

2023-12-18 11:02:28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邯鄲111處農村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

  昔日“龍須溝” 今變碧水清流

  12月4日,筆者在邯鄲市叢&區輸元河水體治理示範段看到,碧波蕩漾的水面上,一群野鴨正嬉戲覓食,河邊幾位市民在悠閒散步,昔日的黑臭水體已蝶變為市民游玩打卡地。

  邯鄲是全國首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之一。2019年以來,針對農村黑臭水體動態變化大、長效監管難、易返黑返臭等突出問題,該市堅持源頭防控、系統整治,截至目前,累計新建、修復污水管網約107公里,新增城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約16萬噸,清理河道淤泥約202萬立方米,建設城中村污水管網約466公里,新建餐廚垃圾處理廠並升級市內62座垃圾轉運站,在滏陽河、沁河、支漳河、渚河、輸元河等打造了12公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段,建設了北湖、西湖(園博園)、植物園、沁竹園、渚清園等10多處多功能濕地公園,城市更宜居、承載力更強。

  生態修復,提高群眾生活幸福指數

  “原來這裡是個臭水坑,村民隨意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雨水也往裏排,一到夏天臭氣熏天,大夥兒都繞着走。”12月7日,曲周縣白寨鎮南油村黨支部書記申文河在村中心坑塘邊介紹,通過清除垃圾、整治環境,如今這裡變成了景色宜人的街心小游園。

  今年初,邯鄲市印發《關於開展春季農村黑臭水體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組織鄉鎮對行政村內村民主要聚集區向外延伸1000米範圍內、面積在200平方米及以上的坑塘、溝渠進行全面排查,摸清面積、位置及污染來源等基本信息,共排查出農村新增黑臭水體20處。

  針對坑塘問題,邯鄲堅持“一塘一策”整治,對污染成因簡單、面積較小、易於整治的,立即着手整治;對污染成因複雜、面積較大、治理任務重的,科學確定治理方式、完成時限,有序推動治理。

  邯鄲市生態環境局高級工程師杜韶光介紹,該市綜合採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連通、水生態修復等措施,統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生活污水、垃圾、養殖污水等污染治理,截至11月底,全市111處農村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

  長效監管,避免坑塘返黑返臭

  利用視頻監控全天候監管。邯鄲建成農村黑臭水體視頻監控&&,安裝視頻監控鏡頭70處,利用AI智能分析技術,實現對水面漂浮物、垃圾傾倒、水體周邊垃圾堆放的自動識別並報警。黑臭水體視頻監控&&實現省市縣三級聯網,建立發現—交辦—處理—反饋的閉環管理流程。

  設立農村黑臭水體管護責任牌。明確管護單位、管護責任人,統一製作帶有二維碼的標識牌,用手機掃描二維碼,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前後照片及信息一目了然。

  制定印發《邯鄲市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量化問責辦法》,成立聯合督導組,建立有獎舉報制度,對未履職盡責導致黑臭水體整治不到位、黑臭問題頻發的責任人員,堅決追責問責。通過監督檢查等方式,對農村黑臭水體進行現場核實,壓實縣、鄉、村排查整治主體責任。今年以來,該市對3名鄉鎮幹部行政警告,對16名村幹部黨內警告。

  系統治理,打造精品工程

  12月5日中午,在邯山區支漳河親水&&,市民馮麗萍悠閒地曬着太陽。“我家住附近,原來這裡的河水又臟又臭,整治後岸邊建了小公園,成為我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她高興地説。

  邯山區在治理支漳河黑臭水體過程中,按照“融城、復地、塑境、鑄魂”理念,打造了生活休閒區、文化交互區、濱水游憩區、濕地體驗區等4個功能區,形成集生態、休閒、游憩於一體的城市重要綠色廊道。

  復興區渚河原來的黑臭水體大多位於城鄉接合部和工業地段,河道被垃圾侵佔嚴重,治理難度大。12月6日,筆者在渚河示範段看到,昔日水質黑臭的小河溝已變得河暢水清,碧水清流繞人家的美景成為網紅打卡地。

  該示範段統籌上下游系統治理黑臭水體,將水系綜合治理同水美鄉村建設銜接,先後打造了康莊水庫紅色文化區域,北李莊、南牛叫田園牧歌主題區域,師窯戲曲文化區域,實現鄉村和美、河湖秀美。

  輸元河黑臭水體治理則分為兩段,分別為沁河匯入口至叢&區復興區交界、叢&區復興區交界至彩虹橋,總長5.75公里,以河道清淤及生態岸線建設為主。輸元河改造治理方案充分融入海綿城市理念,進行河岸濕地修復,恢復和增強河湖水系自凈功能。通過生態浮島、自然草坡駁岸、人工濕地、海綿分散設施等提升水質、涵養水源,打造功能與景觀兼具的生態河流。(記者 白增安 通訊員 蒿文祥)

[作者: 白增安  責任編輯: 王立鵬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