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文化客廳”丨菜市場裏遇見“老廊坊”-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家門口的“文化客廳”丨菜市場裏遇見“老廊坊”

2023-11-23 15:27:55來源:長城網

分享至手機

  菜市場裏也能體驗非遺文化?咱去廊坊廣陽看一看。

  “今天上這來買菜,聽説三角地•非遺市集文化廣場正在表演文藝節目,一會兒我就過去看看。”廊坊市廣陽區銀河北路街道空中花園社區移動小區的居民王春生説。

  居民們在三角地•非遺市集文化廣場觀看快板表演。記者 祝雪娟 攝

  老天橋、火車站、老槐樹、鴻升號……一幕幕“老三角地”的復原場景讓王春生仿佛回到了40多年前。天津快板、京劇《沙家浜》、葫蘆烙畫、宋代點茶……買個菜的功夫,王春生不僅欣賞了很多非遺文化,還學習了快板、點茶技藝,讓他大開眼界。

  廊坊市民王春生(右)向非遺傳承人學習打快板。記者 祝雪娟 攝

  “我們家離這很近,幾步道就到。看到這個葫蘆烙畫,非常新鮮。點茶以前沒見過,這是頭一回,上面還能寫字兒,非常好。”王春生説。

  近年來,全省各地以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結合實際,着力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公共文化空間,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開在艾禾豐農貿市場裏的三角地•非遺市集文化廣場成了附近居民遇見“老廊坊”品味歷史的“文化客廳”。

  三角地是廊坊的發源地,承載了幾代廊坊人的記憶。而廊坊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更是豐富多彩。艾禾豐農貿市場就坐落在“三角地”,這裡以“老三角的情景再現”方式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沉浸式探尋傳統非遺的體驗空間。

  2005年,三角地•非遺市集文化廣場發起人張程楊坐著綠皮火車來到廊坊創業,吃的第一頓飯就是在三角地的華益酒家。打拼多年,內心的文化情結讓他一直想做一個獨具廊坊特色的新地標。

  張程楊説:“我經常去走訪一些非遺傳承人,周六日把他們請過來,為我們周邊的市民表演一些非遺傳統項目。目前免費為廣大市民開放,為大家提供一個交友、看節目、休息的場所。”

  在廊坊市廣陽區郭寶艷曲藝家工作室內,郭寶艷與自己的學員綵排京東大鼓節目。通訊員 孫寶宇 攝

  在廊坊市,家門口的“文化客廳”不光菜市場裏有,城市商圈、特色街區、大型社區等公共場所裏像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很多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在廊坊市廣陽區吳宗正民間藝術家工作室內,吳宗正正在製作葫蘆烙畫《十二生肖》。通訊員 孫寶宇 攝

  中共廊坊市廣陽區委宣傳部宣教科科長蘆曉騰告訴記者,廣陽區創新拓展城鄉人文公共空間,創新打造了一批融合藝術展覽、文化活動、非遺展示等服務的特色市集、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結合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設,將藝術家們請到這些公共空間,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參與各種文化活動。

  廊坊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天橋成為過街和跨越鐵路的主要通道。未來,“三角地”四期項目還將着力打造老天橋文化,讓家門口的“文化客廳”更有“人氣”。

[作者: 祝雪娟 武海笑 王笛  責任編輯: 楊丹宇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