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文化客廳”丨“老頑童”來赴非遺之約-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家門口的“文化客廳”丨“老頑童”來赴非遺之約

2023-11-15 14:42:12來源:長城網

分享至手機

泥人會“唱歌”?這聽起來有點兒不可思議。

“你看,這裡邊藏着一個小孔,就是哨兒,能吹響。種類繁多的泥人中,口吹類佔絕大多數,有350多種。因此大家都稱它們是會‘唱歌’的泥人。”55歲的“老頑童”王健忠之前從未想過,小時候玩的泥玩具能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而且在家門口就能和文化名家來一場非遺之約。

看到王健忠笑得像個孩子,一旁的國家級非遺項目玉田泥塑傳承人王振鋒樂得合不攏嘴,應聲道:“玉田泥塑,俗稱泥人,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了,帶給大家無數歡樂。”

玉田泥人王工作室的作品——京劇《鎖麟囊》人物薛湘靈,曾亮相第117屆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玉田縣委宣傳部 供圖

文化緣何“破圈”?親民!

群眾生活在哪,公共文化空間就建設在哪;群眾匯聚在哪,文化活動就延伸到哪。

在唐山市玉田縣文化館的藝術工作室,除了可以感受泥塑濃濃的鄉土氣息,還能享受皮影戲唱念之間的扣人心弦、體驗中醫一枚銀針的神奇療效、欣賞葫蘆烙畫“火針刺繡”的魅力……一站式、互動式體驗空間成為新亮點,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文化客廳”。

啥是“文化客廳”?

“不花一分錢,只要有空都會來轉轉,還能和名家面對面交流。”王健忠頗有體會,要是趕上泥人製作體驗活動,甭提多熱鬧了。一把農家土,打水和成泥,不光孩子玩得開心,六七十歲的老人摔泥摔得更起勁兒。

“抬腿就到,推門就進”的城市“文化客廳”怎麼建起來?

唐山市玉田縣文化館館長胡金鋒在實踐中給出了答案,“深入挖掘整合全縣非遺資源,突破地理空間限制,依託現有場館改造提升,為非遺傳承人開闢專門藝術工作室,打造了文化交流、合作、共享新&&,並定期舉辦展覽展示、體驗研學、講座交流、文創生産等活動。”胡金鋒介紹,這樣可以讓群眾近距離品鑒藝術、接受熏陶,享受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有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這是唐山市“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公共文化空間”工作開展以來,各地積極開展文化浸潤活動的剪影之一。

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唐山市不斷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近兩年來,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只增不減,2021年、2022年投入資金15.46億元。“培仁歷史文化街區”“唐山宴”等網紅化、標識性公共文化設施遍及城鄉,服務理念、手段和效能不斷進化升級,一個高水平的市民文化服務共享之城雛形已現。

如何進一步創新發展,更好地讓群眾在家門口樂享“詩與遠方”?唐山實施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持續優化文化陣地品質。

文化大餐送到群眾家門口,文化惠民活動叫好又叫座。在唐山,一顆顆文化的種子“種”在群眾的心窩,一首首關乎“文化振興”的歌曲放聲歌咏,一幅幅描摹精神文化生活的畫卷不斷鋪展。

[作者:  責任編輯: 高麗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