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游客再游山海關
常來常新,長城文化韻味濃
“這裡是甕城。敵人進來達到一定數量後,守城士兵將上面鐵門的繩索解開,鐵門落下,再扔下沙石袋,外面的人進不來,裏面的人也出不去,真正的有去無回……”日前,在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的東羅城,天津市河北區游客劉強和妻子被前面一位導游風趣的解説吸引了。兩人開玩笑説,一定要“蹭”聽一回。
甕城、天下第一關關口……不知不覺中,夫妻倆跟在旅游團隊的後面,一直走到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下。
“山海關我們已經記不清來了多少次了,這已經是今年第三次來玩兒。以前來的時候,有時會請導游解説,有時就是單純逛逛,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但這一次收穫最多。”劉強説,他是第一次知道甕城為什麼被叫做鬼門關,天下第一關的城墻一面高一面低,也了解了闖關東的人的艱辛與奮鬥。
不久前,劉強和妻子剛剛領取結婚證。正在籌備婚禮的兩人決定,趁着假期再到山海關游玩。
“從天津到山海關真是太方便了。我們這次是開車過來的,兩個多小時就到了。如果坐高鐵,只需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既快捷又輕鬆。”劉強笑着説。
在兩人的假期活動安排中,登天下第一關、看老龍頭是必選項,古城夜景也不容錯過。根據朋友介紹,他們選擇住在了山海關古城裏的一間民宿。“昨晚我們住下之後,在古城裏面轉了一大圈,看了國潮燈籠節,在美食街吃了特色小吃,看了《觀·山海》長城情境光影秀,真是太震撼了。”劉強説,他最大的感受是景區的文化內涵在增加,各種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嘿!竟然有拉洋片兒的!唱得還挺正宗!”走在城墻上,下面突然傳來一陣歌聲,還帶着熟悉的天津味兒,劉強一聽就興奮了。快步來到城墻下,果然找到一個拉洋片的攤位,4個孩子坐在一條長凳上,將眼睛緊緊貼在木箱的觀看孔上,聽着演唱全神貫注地看著裏面的畫片。這種傳統民間藝術現在可是不多見了,劉強拉着妻子也體驗了一回。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山海關區擁有馳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關、老龍頭、角山長城等眾多長城旅游資源,目前正持續加快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海關段)建設,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正在進行陳列布展。
今年,山海關區推出一系列主題活動,打造山海關旅游品牌。特別是圍繞長城文化,打造了大型室內史詩演出《長城》,推出山海關非遺日活動、長城主題詩歌朗誦會,在老龍頭景區、古城景區、樂島景區舉辦國潮風箏節、燈籠節等主題文旅活動,以文化賦能旅游發展。同時,以京津冀為目標人群進行精準推介,讓“流量”變“留量”,實現旅游市場的持續火爆。今年前8個月,山海關區累計接待游客699.11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23550.32萬元,旅游總收入約90.88億元。
“我對山海關非常熟悉,但是每次來總能發現新的變化,可以説‘常來常新’。”夕陽下,雄偉的老龍頭顯得更加壯美,劉強拉着妻子的手,漫步沙細潮平的海灘。(記者 張輝 孫也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