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頭觸壁、減少換氣,杭州亞殘運會3金3銀得主郭金城
“無臂飛魚”是這樣煉成的
“很多網友看到我用頭撞擊計時板,問我疼不疼。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和我成長路上經歷的艱辛相比,這不算什麼。”11月10日,在我省參加杭州亞殘運會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座談會上,郭金城作為運動員代表發言時説。
在10月28日閉幕的杭州亞殘運會上,我省運動員共獲得24金13銀12銅,創造了歷屆亞殘運會最佳戰績。其中,郭金城一人就獲得3金3銀,並打破亞洲紀錄和賽會紀錄。
而在此之前,今年8月的殘疾人游泳世錦賽上,他就獲得了4金1銀1銅,並3次打破世界紀錄。
6歲時失去雙臂的郭金城,因為在今年一系列大賽中的上佳表現,吸引了大批網友關注,被譽為“無臂飛魚”。
“無臂飛魚”是怎樣煉成的?
郭金城12歲被選入省殘疾人游泳隊時,還不會游泳。進隊後,他先是在泳池裏“泡邊”,而後慢慢嘗試游起來。
“還好我水感不錯,也膽大,用了三天就基本學會了游泳。”他回憶。
但要成為一名優秀運動員,他還要經歷艱苦的磨煉。
因為不能很好地控制身體平衡,他每次訓練時要在胸前綁上1.5公斤重的杠鈴片;因為腰部力量不夠,他要每天游上萬米。
“那時候,被杠鈴片蹭傷或是嗆水等,對我是家常便飯。”他説。
每週兩次、每次3小時的體能訓練,他要逼着自己去突破極限。
郭金城同時進行多個泳姿訓練,其中仰泳最難。出發前,他要用牙齒緊緊咬住毛巾,教練則在泳池邊拉住毛巾的另一頭。長期這樣訓練比賽,他腮幫的肌肉明顯比常人鼓。
2014年,郭金城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大賽——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賽前躊躇滿志的他,卻沒能登上領獎&,一度心灰意冷,在教練的引導和隊友的鼓勵下,才又堅持了下來,苦苦探尋提高成績的方法。
在杭州亞殘運會賽場,郭金城最讓網友動容的兩個鏡頭,是頭觸壁和游50米只換一次氣。為了練成這兩項“絕活兒”,他可沒少吃苦。
“杭州亞殘運會的泳池終點有計時板,有點緩衝,撞上去頭還不太疼,訓練中用頭觸壁才疼。”郭金城説,訓練的泳池壁比較硬,剛開始把握不住力度,頭撞上去很疼,經常撞出包。後來練就了“鐵頭功”,也掌握了技巧,就好多了。
減少換氣次數可以提升成績。為了提升肺活量,郭金城長期進行水中憋氣訓練,“每次憋到頭昏為止”,在水中靜止憋氣的時間漸漸從最初的半分鐘增至近兩分鐘。在比賽中,他也實現了很少見的50米只換一次氣。
由此,他終於破繭成蝶——2018年在多項全國比賽中登上領獎&,2019年進入國家隊,今年已在世界大賽上收穫了10枚金牌。
23歲的郭金城已經拿到了明年巴黎殘奧會的入場券,很快就要投入殘奧會的備戰,為“升國旗、奏國歌”繼續拼搏。
他説:“在國際大賽上能讓國旗升起、讓國歌奏響,我覺得我就是自己的英雄。我想跟所有殘疾人朋友説,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英雄。”(記者 王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