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廊坊造”穩步邁向中高端
今年以來,廊坊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着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市,力促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提質增效。前三季度,21個縣域特色産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2082.3億元、納稅3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3%和16.5%。全市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6.8%,高於全省7.2個百分點。
9月19日,廊坊市印發實施《關於加快推動全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7個方面25條措施(以下簡稱“製造業25條”),“真金白銀”獎勵支持招商引資、科技創新、並購合作、金融貸款等工作,加快構築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全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也是廊坊經濟的根基所在。”廊坊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連杰介紹,全市緊緊圍繞培育壯大市域主導産業和縣域特色産業集群的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培植産業發展新活力、新動能、新優勢,全力提高工業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廊坊造”正穩步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招大引強、招新引優,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在9月19日舉辦的2023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上,50個合作項目現場簽約,意向投資額426.81億元。其中,中航試金石檢測科技(大廠)有限公司三期項目正式落戶大廠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該項目總投資超10億元,主要建設航空發動機及主要機型倣真模擬&&等試驗&&,以及高端設備研製,致力於打造國家級檢驗檢測集聚區,預計建成後年銷售收入5億元。”中航試金石檢測科技(大廠)有限公司戰略投資總經理趙延強介紹。
今年以來,廊坊市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和招商引資專項行動,以“戰略性新興産業抓規模、傳統産業抓提升”為製造業發展主攻方向,強力育産業、突出抓項目,大力推進産業鏈招商,招引一大批優質項目簽約落戶。
抓增量,廊坊市向“新”而生,聚力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提升。該市加速推進京兆創來半導體精密零部件等新一代電子信息産業項目建設,遴選出49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項目進行重點培育。在2023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他們簽約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高速動態檢測設備研發製造等3個産業項目,總投資額20.4億元。
近年來,金潤科技、沃森實業等一大批優質項目在廣陽經濟開發區落戶投産,高端裝備製造産業集群不斷壯大。9月22日,晶元半導體有限公司與廣陽經濟開發區簽約,決定投資23.9億元的半導體封裝測試項目落戶廣陽經開區,建設半導體先進封裝研發生産線、成品貼片模組生産線等。
堅定不移做好招商引資,廊坊市瞄準行業龍頭企業招大引強、招新引優,以項目建設推動製造業全産業鏈提質增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簽約5000萬元以上製造業項目308個、計劃總投資1028.4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108個、計劃總投資428.9億元,製造業呈現穩中有進、結構向優、質效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強化域外企業引進,我們在‘快’上加速加力,在‘準’上提質提效。”劉連杰介紹,根據“製造業25條”,該市對每年新引進、新成立並滿足一定營業收入標準的製造業企業,連續補助3年支持其發展,每年每家最高補助1000萬元。鼓勵企業開展産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對引進投資1億元(含)以上的項目最高獎勵200萬元。
在推進製造業項目建設上,廊坊市對總投資5000萬元(含)以上的新建工業固投項目,利用外資實施的新建、擴建、改建、遷建項目,按照標準進行補助。同時,推廣“工業上樓”模式,對於重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按“一事一議”方式給予全方位支持,全力吸引更多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和創新業務板塊等落戶廊坊。
調舊育新、培優育強,産業集群激發新動能
10月30日,走進三河市新宏昌專用車有限公司自卸車生産車間,一條條全自動激光生産線高速運轉。“政府相關部門在科研投入、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與支持,推動企業加快向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轉型。”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陳猛説,他們目前擁有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200余項,自卸車、冷藏車等專用汽車年産能達5萬台。
作為廊坊市21個縣域特色産業集群之一,三河高端裝備製造産業集群集聚了539家企業。“今年以來,三河市向企業發放各級各類獎勵扶持資金6000余萬元,為高端裝備製造産業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三河市科工局黨組書記、局長趙越介紹,今年前三季度,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實現營業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達11.7%。
縣域特色産業集群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廊坊市工信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貢金城告訴筆者,廊坊市重點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先進製造培育等四大工程,全力培育打造21個縣域特色産業集群,力促産業發展加速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廊坊市全力支持縣域特色産業集群既有龍頭企業增資擴建,打造具有廊坊特色的“二三四期”現象。同時,精準延鏈、補鏈、強鏈,暢通産業上下游循環,着力提升縣域特色産業集群發展規模、能級和水平。
圍繞製造強縣目標,香河縣選擇在機器人産業賽道發力。這個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的産業,在香河機器人小鎮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小鎮已完成一至四期建設,吸引入駐安川都林等機器人行業國際巨頭和海利天夢、西維智能等高端製造、電子信息業內頂尖企業150余家。”香河經開區投資促進局局長王學仕介紹。
今年前三季度,三河高端裝備製造、大廠智能製造等21個縣域特色産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2082.3億元,同比增長11.3%;上繳稅金39.3億元,同比增長16.5%,成為廊坊縣域特色産業集群“雁陣形”發展的強力支撐。
培育壯大優質企業群體規模,廊坊市健全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加大要素集聚、政策集成和精準扶持力度,製造業用電戶數總量達到14.3萬戶。今年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家。
“培育壯大産業集群,必須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貢金城&&,他們將充分運用“製造業25條”中“合作共建支持”“推動企業管理提升”等獎補措施,在土地、人才、資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加快形成“大企業示範領跑、中小企業緊追跟進”的梯次發展格局。
科技為本、創新為源,搶佔産業變革制高點
11月1日,在廊坊德基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們正進行瀝青拌合站拌鍋層、振篩、乾燥筒等部件的組裝生産,趕制來自山東威海企業的訂單。落戶永清縣以來,該公司已銷售800余&(套)瀝青混合料攪拌設備,産品銷售遍佈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自主研發的最新型的瀝青混合料攪拌設備實現了國際首創,填補了行業空白。”廊坊德基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生産部經理范建友介紹,他們擁有發明專利、外觀專利、實用新型專利200多項,全面提高了市場核心競爭力。
像德基機械這樣手握自主知識産權“利器”的科技創新型製造業企業,近年來在廊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廊坊市工信局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王彪介紹,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廊坊市狠抓企業改造升級、質效提升,着力推動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
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綠色循環金屬、都市休閒食品等五大傳統産業,調舊育新、培優育強,全面激活科技創新“第一動力”。截至目前,廊坊市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57家,産業集群“領跑者”企業9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0家。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科技進步的源泉。”王彪説,新&&的“製造業25條”提出,加大對科技型製造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資金獎勵支持;對新認定國內、省內首&(套)重大技術裝備産品,新認定國家級、省級、市級智能製造示範試點項目等按照不同標準給予資金獎勵,多措並舉助推企業做強主業、做大規模、創新發展。
抓存量,廊坊向“優”而行,聚力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他們推動汽車零部件、綠色循環金屬等傳統産業調整産品結構,通過內培、外引、重組等措施延伸壯大産業鏈條。今年以來,該市共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11個,累計完成投資46.1億元,投資額同比增長52.5%。截至目前,累計推動7001家企業“上雲”發展。
為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廊坊市制定《關於深化工業“走訪解促”建立與企業家溝通&&長效服務機制實施方案》,建立常態化助企紓困解難機制。今年以來,他們共走訪企業10881家,協助企業融資、貸款等26.5億元,解決困難和問題1513個。
存量提升,增量提質,廊坊製造業發展動力澎湃。“截至目前,全市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6.8%,高於全省7.2個百分點。”劉連杰説,今年,廊坊市將重點推進二三四期項目培育、數字化賦能增效、高質量集群再造等“十大行動”,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劉傑 通訊員 朱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