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古鎮,赴一場尋古訪幽之旅-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來古鎮,赴一場尋古訪幽之旅

2023-10-24 14:55:56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來古鎮,赴一場尋古訪幽之旅

  ——“這麼近,那麼美,周末到河北”·古鎮游

 

  10月14日,石家莊市龍泉古鎮的演員與游客互動。河北日報記者馬朝麗攝

  出門旅行,不少人會選擇去古鎮逛一逛,靜下心來感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為吸引更多游客,我省部分古鎮從自身的歷史文化中找尋獨有的文化符號,積極豐富旅游業態,讓沉睡的傳統文化“活”起來,帶火了古鎮游。

  龍泉古鎮

  沉浸式演出,從看景到入景

  10月14日18時40分,石家莊市龍泉古鎮入口,街道兩側停放的車輛排起了長龍,粗略一看車牌,山西、北京、天津、廊坊、滄州等省內外的都有。“停車場基本滿了,這個點兒有些路遠的游客已經走了,要不車還多。”龍泉古鎮企宣部總監李磊告訴記者。

  龍泉古鎮依水而建,映月河自古鎮中心蜿蜒而過。河兩岸,璀璨燈火映襯下的亭&樓閣古樸典雅,河上眾安橋、建安橋等橋梁由從烏鎮等地收集來的原石橋構件復建而成,河中一艘艘烏篷船載着游客緩緩而行,鎮在景中,景浮水中,仿若置身江南水鄉。

  李磊説,龍泉古鎮是按照中式古建築規制異地重組復建的一座大型明清民國建築集群,集觀光旅游、休閒購物、文化演藝等多種旅游業態於一體。

  19時,龍泉古鎮的韓信劇場,一場實景歷史劇《韓信·背水一戰》準時上演。旌旗招展,戰馬嘶鳴,古戰場上廝殺激烈。這部時長一小時的實景劇將“背水一戰”的歷史場景與“射鹿得泉”的民間傳説相結合,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盛宴。

  在9月24日舉行的河北金秋夜游歡樂季啟動儀式上,《韓信·背水一戰》被評為“河北十大必看精品演藝”。來自山西省壽陽縣的張金生看完演出讚嘆不已:“感覺挺震撼,劇中既有武術、騎術等高難度表演,又有高科技燈光音響及各種特效表現手法,讓人有身臨其境的視聽效果。”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龍泉古鎮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每天推出50多場演出,除了實景歷史劇之外,場景劇、舞&劇、雜技表演等全天輪番上演,讓游客沉浸式享受文化大餐。

  在真實還原老石家莊民國風貌的民國街區,與身着旗袍的美女合個影、上&客串一把《民國奇幻夜》的演員……游客們玩得不亦樂乎。

  來自天津的桑佳潤在龍泉古鎮玩嗨了。逛到民國街區,他説:“我媽年輕時拍過民國風的照片,沒想到這兒的建築風格跟照片裏還真差不多。”

  最讓桑佳潤覺得好玩的莫過於很多互動性很強的演出。當身着古裝的“李白”出現在舞&上,要與游客對詩互動時,胳膊舉得老高的他被“李白”選中。一番切磋後,桑佳潤雖然輸了,但與“李白”合影留念的他還是開心不已。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每天客流量3萬多人次,京津游客佔30%左右。目前,我們正在龍泉大劇院加緊排練一部沉浸式奇幻全息影像劇,預計11月推出。”李磊説,下一步,他們還會根據不同場景設計出更多更好的節目,讓古鎮文化氣氛更濃、人氣更旺。

 閭裏古鎮

  穿越式研學,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閭裏古鎮位於美麗的衡水湖畔,是一座以漢文化為主題的4A級旅游景區,也是一家以中國傳統禮孝文化為主題的體驗式研學游基地。

  9月30日至10月1日,保定潤智騏航教育組織40名孩子特意來閭裏古鎮學習傳統文化。換上古風古韻的漢服,置身古色古香的漢風建築裏,畢恭畢敬地行拜師禮、泡茗茶、學百工,孩子們親身體驗了一把穿越之旅。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其設計制式蘊含着豐富的傳統文化和很多做人的道理。”研學導師指着漢服的袖子告訴孩子們,漢服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漢服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於胸前,形成“Y”字形的領口,這種領子被叫作“交領”。“交領”的兩邊領子相交於衣中線蘊含了傳統文化中的對稱觀念,也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

  “想不到一件衣服有這麼多文化內涵。”學完衣冠禮,12歲的張藝卿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多的理解。

  燙杯溫壺、置茶洗茶、泡茶分杯,所有孩子起身,立正,右手拿起品茗杯中部,左手托住杯底,雙手將品茗杯端起,微微彎腰低頭,手向前推出,向帶隊老師敬茶。明孝堂開設的敬茶禮、敬花禮、敬香禮等一系列課程,旨在讓孩子們學會如何表達孝心和愛意。

  研學結束後,張藝卿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親手泡茶敬父母。“我特別喜歡傳統文化,這次研學讓我在學禮的同時,更知禮懂禮。”張藝卿告訴記者。

  百工坊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文化課程體驗場館,在這裡可以將書本上的知識變成鮮活的生活體驗。在國醫館,孩子們認識了常見中藥材,還能根據時令節氣選用當季中草藥製作香囊;在印刷館,體驗了活字印刷的樂趣;在紡織館,可手拿梭子在經緯線之間來回穿梭,靜靜嘗試織一條圍巾。

  “扎根傳統文化,我們目前形成了讀蒙經、習古禮、學國藝、做百工、生活立能五大體驗式課程體系。”閭裏古鎮研學課程負責人王曉博介紹,獨具特色的研學課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前來,今年以來研學人數達6萬多人次,10%來自京津。“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研學課程,豐富研學內容,同時加大對京津市場的推廣力度。”

  暖泉古鎮

  靜心尋古訪幽,體驗民俗文化

  9月30日到10月5日,每天19時30分,蔚縣暖泉古鎮室外樹花廣場都座無虛席。來暖泉古鎮旅游的全國各地游客早早到場,期待着一睹當地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打樹花。

  表演者王德將專用工具柳木勺伸向桶中新出爐的鐵水,舀出一勺,掄圓胳膊奮力拋灑向磚砌的城墻,高溫鐵水瞬間變成金黃色的火花,順着城墻四散開來。趁着火花未散,他舀起一勺又一勺鐵水灑向城墻,一輪又一輪炫目璀璨的“花雨”點亮了夜空。

  “哇!太壯觀了!”“太美了!”觀眾席上讚嘆聲此起彼伏。

  蔚縣匯景文旅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紹博介紹,樹花廣場有近1500個座位,中秋國慶假期演出期間游客天天爆滿。

  “一個小時的打樹花民俗表演中,會穿插富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戰鼓、社火等表演,每年來看都有新內容新感受。”游客方浩天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從2018年至今,每年他都來暖泉古鎮小住幾日。“第一次來這裡,純粹是想在北京周邊找一個安靜而又有文化底蘊的村莊,體驗一下真正的農村生活。暖泉古鎮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打樹花這一獨特的民俗深深吸引了我。”

  暖泉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以特色古堡和打樹花聞名。鎮內西古堡是古蔚州“八百古堡”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穿過深邃的門洞,進入南甕城,一座小巧精緻的古戲樓映入眼簾。這座戲樓兩側各有一耳房,這種設計形式在蔚縣的古戲樓中是獨一無二的。穿過甕城進入古堡,小巷古韻悠悠,古宅上精美的磚雕、斑斕的木雕,無聲訴説着當年的繁華。

  轉一轉古鎮的小巷,住一住西古堡的民宿,方浩天覺得整個人身心徹底放鬆了。“我第一次是偶然間住到了不覺曉人文民宿,記得當時一推開房門,屋內木結構的質感、窗戶上特意設計的蔚縣剪紙,處處體現着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房間佈置也讓人有家的舒適感。後來,我就成了那兒的常客。”方浩天笑言。

  不覺曉人文民宿的建築師萬全畢業於同濟大學,妻子趙楠楠是資深的文化創意人。萬全夫婦對傳統文化有着很深的熱愛。“做民宿之前,我們來蔚縣十幾次。蔚縣文化好比一個層層嵌套的珍寶盒,每打開一層,都刷新一次認知。最終我們決定留下來,為這裡的文化深耕和傳播貢獻微薄之力。”趙楠楠説。

  靜心尋古訪幽,體驗民俗文化,暖泉古鎮吸引着越來越多游客來慢游。數據顯示,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暖泉古鎮共接待游客50萬人次,其中京津游客約佔62%。暖泉鎮黨委書記任永勝介紹,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暖泉古鎮將深挖古堡文化、民俗文化,探索文化旅居新業態,對接國內著名文旅演藝公司和運營團隊,謀劃打造沉浸式演藝項目、建設古堡影視基地等,並將閒置民居院落打造成高端精品民宿、餐飲、非遺文化體驗手工作坊等精品旅游業態,打造京西周末旅居目的地。(記者 馬朝麗)

[作者: 馬朝麗  責任編輯: 吳廣慶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