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舉目皆是 幸福觸手可及
——我市大力推進口袋公園建設掠影
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如今,我市小巧玲瓏、環境優美、使用方便的口袋公園,正如春天枝頭的嫩芽般一點點生長蔓延。
晚秋時節,記者走訪了部分口袋公園。置身其中,步履輕緩,休閒小憩,孩子們玩耍嬉戲,歡聲蕩漾。在熟悉的街道巷口、曾經的城市邊角地,一座座口袋公園扮靚了城市微空間,將“詩與遠方”的生活變成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
串珠成鏈 打造宜人城市微空間
陽光普照、微風習習,走進北二環與紅星街交口,小小游園映入眼簾,曲徑通幽,內裏豁然開朗。一眼望去,粉墻黛瓦,一派詩情畫意的世界。
這處小而美的空間,是民心步道紅星街游園,擁有古典園林的美。游園面積不大,總面積約950平方米,卻藏着滿滿的小驚喜。
步入游園,寓意團圓美滿的中式月洞門景觀墻令人眼前一亮,景觀墻既為&&路徑,又自成一道亮麗風景,透過門洞亦可窺得另一側景觀,更顯曲徑幽深。洞門兩側粉墻黛瓦的背景前,點綴妙趣橫生的常綠造型油松和太湖石,優雅含蓄、韻味無窮。
“這個游園就在民心河邊上,與自然景觀相依,很有古典園林的意境,每次走一走都覺得十分舒心。”漫步在民心步道紅星街游園的市民和向華對這處游園的精緻和韻味讚嘆不已。
不出城市而得山林之性。近年來,我市因地制宜開展口袋公園建設,大大小小的街旁游園遍佈大街小巷,眾多綠意宜人的城市微空間融入街頭巷尾,串珠成鏈形成一片美好景致。
穿梭在省會大街小巷,一座座特色口袋公園令人目不暇接——
有的鬧中取靜。裕華西路與民心河交口西北側,裕園就坐落於此,園內細水長流,假山、亭閣、回廊貫穿其中,悠閒自在與周圍的車水馬龍形成鮮明對比,讓人在鬧市中私享一方清凈。
有的保留城市歷史人文特色。以紡織文化為主題的織錦園,正是當年棉三、棉四的廠址。進入園內,景觀墻上的老照片將舊時記憶重現眼前,充滿“懷舊”氣息的老廠房、辛勤工作的勞動者……向游人訴説着那些舊時光。
有的造景精緻。以玉蘭為特色植物,充分挖掘玉蘭文化的玉蘭苑;以梅花為特色植物,營造冬雪寒梅獨特景觀的梅園,成為城市裏的另一道風景。
一園一景 滿足多元休閒需求
一大早,荷園路北側的繡華園便很熱鬧,三五成群的市民或休憩閒聊,或健身放鬆,或愉悅身心……公園裏一派悠然、寧靜的休閒景象。
“公園建好後,我們周邊的環境變得越來越美,以前這裡基礎設施不完善,現在有了健身步道,安裝了健身器材,每天帶着孩子活動活動,幸福感滿滿。”談起這裡的變化,市民張佳麗高興地説。
每天8時以後,裕華路與中華大街交口西北角的曙光園總能看見65歲的市民杜大爺的身影,“我基本上每天都來,在這裡認識了好多朋友,我們一起唱歌、拍攝小視頻,人雖退休,但心還在前進着。”杜大爺露出幸福的笑容,他説,口袋公園建好後,大家在這裡吹拉彈唱,心情也好。
“好球!”走進丹楓園,“砰砰”的打球聲、歡呼雀躍的叫好聲,一聲聲傳入耳中。丹楓園利用騰退地塊建成,種植喬灌木白皮松、油松、白蠟等植物600余株,建設了體育運動區、休閒健身區等活動空間。公園健身步道、籃球場、乒乓球&運動場,到處活躍着年輕人的身影。
太陽剛落下,坐落在和平東路以北、華藥東街以東、華清北街以西的華康園卻燈火閃爍。歡快的音樂聲陣陣傳來,手拿扇子的阿姨們正跳着舞,幾名小孩子撒開手腳在步道上追逐嬉笑。
“現如今家門口就有了公園,平時帶着孩子遛彎兒、跳舞健身不用走老遠找空地了。”市民康女士説。
轉一轉身邊的口袋公園,健身步道、體育器材、亭廊等配套設施完善了公園的使用功能,從街角的綠地景觀,到樓宇間的小花園,再到社區裏的健身區域,就近布局、簡約時尚的開放性空間,集休閒、娛樂、健身等功能於一體,滿足了市民多樣化使用需求,讓城市變得更加綠色、宜居。
拓展綠色生活圈 “圈”出市民幸福生活
生活中的美和詩就在身邊。
當第一縷陽光灑進窗&,窗外的綠蔭景致也一併投射進來……小馬新村小區的居民實現了推窗即見綠,小區隔壁的一塊空閒地塊經過改造變成了一處獨具風格的精品口袋公園——一世情園。
沿談固南大街一路向南行至東崗路右轉,拐角處的“一世情園”四字便映入眼簾,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高樓間,這座公園格外搶眼,令人心曠神怡,帶給市民愜意之感。
“吃完晚飯在小公園走走,欣賞着每一處景觀,隨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愛意和浪漫氣息。”對於小馬新村小區的不少居民來説,家門口的一世情園,已經成為日常散步的首選之地。
可席地而坐的共享綠地,生機盎然的口袋公園,在石家莊,無論是城區街角、小區周邊,一塊塊閒置空地,很多不起眼的邊邊角角,都“變身”成了居民走出門就能到達的宜居美景,繪就綠色生活圈,“圈”出市民的幸福生活。
位於趙縣西門村西門祠堂南側的口袋公園,成了孩子們暢玩的小天地。彩色的跑道,自然的綠意,實用的戶外休閒空間,每一處設計都別出心裁,符合孩子們自由爛漫的天性。
“每天放學後,家裏小朋友總要來這裡‘打卡’,地面不怕摔跤,綠化也很好。”西門村的居民劉美軍説,過去這裡是一條排水溝,環境臟亂差,改造以後,成為一座口袋公園,非常適合遛娃、休閒。
本着“為民所建、為民所用”的原則,今年我市充分利用騰退空間復綠建綠,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精品公園、游園,滿足市民就近游園賞景、休閒娛樂的需求,讓市民開門見綠、出門進園,享受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城在綠中,家在園旁,人在景裏,一座座小而美的口袋公園綠意盎然、暗香浮動,串聯起城市脈絡,讓市民從繁忙、喧囂的生活中擺脫出來,享受片刻寧靜,更享受蔥蔥綠意。(記者 王 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