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優質公平教育惠及更多學生
——定州大力推進教育強市建設探訪
投資34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9所、改造提升學校(園)186所;投資2億元進行教育信息化建設,義務教育學校教育信息化裝備覆蓋率達100%、互聯網接入率達100%;農村學前教育實現全覆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8%;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累計培養各類技能人才10萬餘人……
不斷推動更加公平而優質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承載着萬千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定州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改善基礎設施,着力促進教育公平,努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持續推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等各類教育健康發展,不斷加快教育強市建設步伐。
提升農村辦學條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核心收緊、重心跟上……”9月6日,在定州市西坂小學的足球場上,該校體育教師宋明烊正帶領校足球隊的孩子們,進行小步伐帶球練習。
“以前學校是土操場,只有一副籃球架,踢足球對於孩子們來説更是奢望。”宋明烊説,現在學校不僅有綠茵足球場、塑膠籃球場、羽毛球場,還有乒乓球訓練室、旱地冰壺訓練場,並配有相關專業教師。
近年來,定州市以改造農村學校運動場、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開展教師校長輪崗交流等措施為抓手,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2018年以來,全市教育經費投入達103.66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82.22億元,年均增長8.46%。
改造農村學校運動場,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這樣的土操場影響了農村學校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學生體育運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定州市教育局政策法規與發展規劃科負責人李靖説,2021年,該市全面啟動農村學校土質運動場改造工程,對具備改造條件的跑道和籃球場進行硬化,有的還建設了足球、羽毛球等場館。截至目前,該市已有138個農村學校完成土質運動場改造工作。
建設教育雲&&,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自2017年10月以來,定州市高效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搭建定州市教育雲&&,建成高標準多媒體教室2998個、錄播教室304個,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和教師網絡空間人人通。依託定州市教育雲&&,該市建設直播課堂、點播課堂、互動課堂等“定州課堂”,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其中,互動課堂是由城鎮優質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結成幫扶對子,開展遠程互動授課。截至目前,“定州課堂”擁有優質課程視頻2093個,點擊觀看量超20萬次。
常態化開展教師校長輪崗交流,幫助薄弱學校提升教學水平。該市先後有238名骨幹教師和優秀校長向新建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對其教學管理、教育理念、教研教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幫扶。組織26名音體美教師在轄區內開展走教幫扶,破解農村部分學校因專業音體美教師短缺,影響課程開設、課程質量等難題。同時,組織農村教師到市區學校進行跟崗學習,跟崗期間每週至少聽一節優秀教師或骨幹教師的課,每月至少參與一次教研活動,以提升教學技能。
深入推進強師工程,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今年起,該市按照“師德表率、育人模範、教學專家”標準,遴選100名市級名師、20名市級名校(園)長進行為期3年的特色培養,以帶動全市中小學教師、校(園)長整體素質提高。
實現農村學前教育全覆蓋,建強幼兒教師隊伍
“這個幼兒園離家近、環境好、收費低,孩子也願意來。”9月4日,在定州市龐村鎮中心幼兒園龐村分園門口,送孩子上學的龐村村民陳紅紅説,從平房到樓房,從與小學混用的操場到幼兒專用的游戲場地,家門口的幼兒園越辦越好。
這所幼兒園原來是龐村小學的附屬園。“那時,我們佔用的是龐村小學閒置的教室,孩子們的活動空間受限,而且滑梯等設施也不是幼兒專用的。”該園園長李哲説。
為努力滿足附近村民對普惠優質學前教育的迫切需求,2019年8月,他們在龐村小學旁新建了龐村分園,共有6個班,可容納200名學生,2021年8月已投入使用。
龐村分園是定州市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全覆蓋工程的一個縮影。2019年以來,按照“服務半徑1.5公里,服務人口0.3萬至0.5萬人”的原則,定州市採取大村獨辦、小村聯辦形式,新增27所農村幼兒園。截至目前,該市農村幼兒園達130個,農村學前教育實現全覆蓋,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率達9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8%。
操場上鍛煉平衡力的蕩橋、訓練攀爬能力的桶橋,教室裏上課用的觸屏一體機、展示幼兒作品的直噴異形裁切寫真刊板……“我們這兒也不比城裏幼兒園差。”李哲自豪地説,“從附屬園到獨立園,不僅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提高,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也明顯增強了。”
近年來,定州市進一步強化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市幼兒園、白果樹幼兒園、龐村鎮中心幼兒園等優質幼兒園,與相對薄弱的幼兒園結成幫扶對子,通過巡迴指導、教研共享、送教上門等方式幫助其提高教學水平。
“2021年8月,我園來了一位專業的幼兒舞蹈教師,在她和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園幼兒舞蹈的教學水平明顯提升。今年4月,我們編排的舞蹈《中華孝道》在市中小學藝術節文藝匯演比賽中獲得二等獎。”李哲説,除了引進學有所長的幼兒教師外,她和同事們還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努力提升自己。目前,該校有6名教師參與國家課題1項、省級課題1項。
持續推進産教融合,提升技能人才供給質量
9月10日,在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焊裝車間,畢業於定州技師學院汽修專業的唐澤鵬正在生産線前緊張作業。“上學期間,學校組織我們在河北長安、長城汽車等公司實習,畢業後,學校對口推薦工作。”在定州本地人唐澤鵬看來,“守着家門口”就能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每年有6萬元左右的收入,他和家人都比較滿意。
近年來,定州市聚焦汽車及零部件等産業需求,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持續推進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積極探索實施現代學徒制,定期組織開展行業技能競賽等活動,多層次開展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截至目前,該市累計培養各類技能人才10萬餘人,每年為本地及周邊縣市特色産業輸送技能人才2000餘人。
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拓寬職業教育貫通培養通道。該市堅持“聚焦産業、聚焦技能,重視生源、重視質量,聯合申報、聯合實施”原則,依託定州技師學院、定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等8所職業院校,積極開展“2+2+2”“3+2”“五年一貫制”貫通培養工作。
其中,“2+2+2”貫通培養模式,是指企業、高職、中職聯合開展6年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學生在中職完成前2年規定的學業後,在相關企業進行為期2年的崗位實訓和崗位就業,然後在第5年進入高職以學徒制、工學交替等方式學習,畢業後取得大專學歷,原則上留在企業工作。“這是我市首次推出的貫通培養模式,非常適合為本地企業培養當地的技術技能人才。”定州市教育局職成教科負責人李進平説。
持續推進産教深度融合,助力定州經濟高質量發展。該市職業院校瞄準産業需求,優化專業布局,推動學科專業交叉整合,開發建設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3D打印技術應用等特色專業,努力培養現代化産業發展所需人才,構築技術技能人才“蓄水池”。搭建産教融合大&&,該市職業院校與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廈門優優匯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0多家企業,建立了129個高水平、高質量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積極打造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新模式。
積極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支持定州技工教育聯盟成員單位與本地企業聯合舉辦、承辦市級及以上職業技能競賽。截至目前,該市已成功舉辦定州市首屆職業技能競賽,在全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技能大賽中斬獲二等獎,在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河北省選拔賽中獲得1金2銀,在河北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斬獲2金1銀2銅和7個優勝獎,涌現出“全國技術能手”張赫、“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王鵬巍等一批能工巧匠。(記者 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