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推動人才引領産業、産業集聚人才、産才互動發展-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衡水推動人才引領産業、産業集聚人才、産才互動發展

2023-09-05 10:03:00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衡水推動人才引領産業、産業集聚人才、産才互動發展

  厚植創新沃土 激蕩人才活水

  智能導鑽、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設備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實現重大突破,雄安(衡水)先進超級計算中心建成並投入商業運營……在衡水市高新區,制定&&科技創新激勵政策、引進高端人才資源的成效正在凸顯。

  近年來,衡水市以産業高質量發展為目的,深入推進人才技能強市建設。今年實施了“才聚湖城”計劃,立足衡水市“3+2”主導産業、“9+5”特色産業,鼓勵企業大力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高級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優秀大學畢業生,推動人才引領産業、産業集聚人才、産才互動發展。

  對接産業需求,全方位引育人才

  8月20日,在位於棗強縣經濟開發區的河北省複合材料産業技術研究院內,高級工程師、研究院總工史有好正在與技術創新團隊探討新産品設計方案,史有好是棗強縣引進的複合材料領域傑出專家。目前,棗強縣經濟開發區依託河北省複合材料産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服務&&,引進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專家教授、16名高級工程師。

  圍繞産業需求,全方位培養引進人才。該市聚焦市域主導産業和縣域特色産業,制定了《衡水産業人才政策十四條(試行)》,對全職到衡水工作的高層次領軍人才,給予每人200萬元至1000萬元科研經費補貼和安家費,同時提供人才公寓、租房購房補貼,並在子女入學、配偶安置方面開闢“綠色通道”。截至目前,全職引進6名國家級領軍人才,落實科研經費3700萬元、安家費900萬元。

  圍繞推進人才技能強市建設,該市強化企業人才培育,建立企業人才需求清單,繪製産業人才需求圖譜,實施藍領工匠培育行動,促進産業升級與人才聚集同步提升。今年以來,共發布工業企業人才需求200余項,針對9個縣域特色産業繪製了人才需求圖譜,篩選10家重點企業開設工廠教室,採用現場教學的方式,開展藍領工匠工業企業技能人才培育活動。

  為深化産教融合,該市企業與職業院校、行業協會等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採取工學一體模式,定向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能人才。

  去年從衡水科技工程學校(衡水技師學院)一畢業,劉志彬便順利進入河北瑞豐科技有限公司就業。從模具鑄造到精加工,從設備調試到産品研發,在邊學邊練中,劉志彬的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得到了提升,如今他已經成為該公司的技術骨幹。“一天跟着教師學理論,一天跟着技工師傅實踐操作,這種育人模式符合企業實際,讓學生學得來、用得上、企業留得住。”瑞豐公司副總經理孟令金説,如今實訓基地已為公司輸送了近百名優秀産業人才。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3所職業院校與20余家企業完成對接,共建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共有7926名學生畢業後直接到企業就業,實現了人才與企業的精準對接。

  引資引智並舉,賦能企業發展

  8月26日,在位於棗強縣衡水創新港的河北嶽泓智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緊趕制全位置油氣管道焊接機器人。

  該公司是棗強縣新一代智能製造産業的領軍企業之一,擁有一流的人才儲備、國際先進的人工智能工藝裝備和新技術,先後獲得多項專利和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競賽獎項。該公司總經理王愛國説:“企業通過引資引智並舉,迅速達産達效,現在設備已遠銷阿聯酋和中亞幾個國家,在國內也有大量應用。”

  近年來,衡水市以創新驅動、支撐多元、鏈條高端為方向,推動科技人才資源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衡水孵化、轉化、産業化,努力打造科技創新成果協同轉化的重要承載區。他們與北京通州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濱海新區、山東德州市、雄安新區、滄州市等6個市(區),共同簽訂“區域人力資源發展框架協議”,並通過招才引智大會、人才供需對接洽談會等,面向各地開展常態化招才引智活動。

  積極對接各地科技創新資源,以培育科技型企業、深化産學研合作、優化創新生態為抓手,推動産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與中國科學院、北京科技大學等深入開展高等教育交流、基地共建等實質性合作。

  “我們以最優質資源和最具吸引力的政策,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和高層次人才,按照‘一成果一項目、一項目一公司’的市場化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目前,衡水科技谷已經陸續和179個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正在打造全産業鏈的創新服務體系。”衡水高新區科技創新中心主任駱妍説。

  同時,該市組織開展科技直通車、知名院校進衡水等活動,推動企業與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有效解決了一批技術難題。通過這些活動幫助新光科技、豐澤智能等企業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並開展了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對接産業科技人才需求,該市選派了3個産業科技特派團、16個“小巨人”企業科技特派團、339名科技特派員,形成了産業科技特派團、企業科技特派團和科技特派員“三位一體”服務體系。今年以來,“小巨人”企業科技特派團累計入企服務145人次,技術合同成交額5675萬元,賦能企業走上發展的“快車道”。選派3所職業院校的37名教師跟隨省科技特派團專家現場學習,參與項目研發,着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科技特派員隊伍。

  推動産才互動,釋放人才活力

  在饒陽縣,有着豐富葡萄種植經驗的陳進忠,是當地出了名的“網紅土專家”,也是該縣“鄉土人才庫”中的一員。

  陳進忠現在分管着10個村的技術服務,不僅面對面教農民技術,還在短視頻&&上分享種植竅門,收穫了不少“粉絲”。“我種葡萄3年了,開始技術方面不太懂,就靠陳老師手把手教我。”種植戶李學會説。

  在饒陽5000多人的“鄉土人才庫”裏,有人是種養能手,有人擅長水肥管理,還有70多人評上了新型職業農民職稱。相比外請的技術專家,他們本地實踐經驗多,大多生活在農村,村委會宣傳欄裏有他們的電話,隨叫隨到,很快就能解決難題。

  今年以來,衡水市大力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土專家”“田秀才”,積極引導他們投身鄉村全面振興。今年共培訓縣鄉村農技人員460名,培訓高素質農民3312人。推進農民職稱評定工作,探索完善農民職稱評定標準、程序和支持政策,目前,已經實現農民職稱評定工作11個縣(市、區)全覆蓋。

  服務産業和社會事業發展,要有一支具有較高素養的人才隊伍。衡水圍繞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創新開展“桑梓情 心永衡——衡水‘學子回歸計劃’之人才夜市”活動。截至8月底,該市已舉辦10多場“人才夜市”,參與人數4萬餘人次,線上參與人數30萬餘人次。

  圍繞建設健康樂享衡水,加強公共衞生人才隊伍建設,將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素質能力提升納入民生工程。今年,新增養老護理員持證人員115人。衡水市還高標準打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湖城蓮姐”家政品牌,依託各級巾幗家政基地,開展崗前基礎、崗中重點以及待崗人員培訓,推進“湖城蓮姐”家政提質擴容工程,創建“湖城蓮姐”家政社區服務站10個,為周邊省市輸送高品質家政技能人員8萬餘人。(記者 陳鳳來)

[作者: 陳鳳來  責任編輯: 王立鵬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