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更優生態助力高質量發展
擦亮生態底色 激活發展動能
8月19日拍攝的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禦道口鎮。記者 陳寶雲攝
8月20日航拍的承德市濱河濕地公園。記者 陳寶雲攝
八月的承德,遠山青翠,近水碧藍。
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整體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全省第二位、備案森林固碳量佔全省93%……今年以來,承德聚焦生態環境提升增效,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紮實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以更優生態助力高質量發展。
厚植生態底色,打造核心優勢
清澈的河水、清脆的鳥鳴、清新的空氣……日前,漫步在隆化縣茅荊壩鎮沿河棧道上,河暢水清的生態美景映入眼簾。
茅溝河自北向南流經茅荊壩鎮15個村,長約27公里,是茅荊壩鎮的“母親河”。因疏於管理,茅溝河兩岸曾出現“垃圾圍河”。
為保護“母親河”,茅荊壩鎮設立鎮級河長13名、村級河長12名,巡查河道亂堆亂倒等問題20多個,開展集中清理整治12次,清除各類垃圾30多噸。
“我們還建立健全了鎮村二級聯動網格化生態環境保護巡查監管制度,持續推進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進一步改善水生態環境。”茅荊壩鎮鎮長李朋説,目前,全鎮有林地36.54萬畝、濕地3284畝,森林覆蓋率達81%,已成為生態旅游的熱門打卡地。
好生態,是承德核心優勢。
今年,承德以降低PM2.5為核心,開展冬春季治理攻堅。全力實施高架源精準管控、燃煤整治專項執法、揚塵面源治理攻堅、餐飲油煙整治、露天焚燒管控、高排放車輛管理6個方面12項攻堅舉措;大力推進“樣板工地”“樣板道路”“樣板街區”創建,實施工地降塵作業、高空降塵防治、道路清掃保潔等措施;實施城市精細化保潔,增加道路保潔、灑水、霧炮作業面積和頻次,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非營運中重型柴油貨車238輛,鼓勵涉VOCs(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單位錯時錯峰施工、生産,強化餐飲和露天燒烤監管,引導重點路段大型貨車繞行。截至6月30日,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8、PM2.5平均濃度29.3微克/立方米,整體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全省第二位。
以灤河、潮河、遼河流域為重點,全力推進800里灤河水質保障工程、潮河200里凈水廊道工程等,實施河道生態護岸、河流緩衝帶建設、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等重點項目;對23個國省考斷面細化治理,實行城鎮污水處理廠駐廠監管,重點時段執行應急出水標準;重點清理主要干支流及河道兩岸200米範圍內垃圾糞污,全面整治建成區內市政雨污管網、溝渠雨污水跑冒等問題,強化協同共治,力保汛期水質穩定達標。截至7月底,全市23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
加快市級危險廢物智能監管&&建設,完成35家企業危廢規範化環境管理評估,635家産廢企業和經營單位建立“一企一檔”動態管理,134家産廢企業實現與市級危廢智能監管&&聯網。完成62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40.9%。
開闢新路徑,探索降碳産品價值實現新模式
日前,鷹手營子礦區人民法院燕山環境資源保護人民法庭公開宣判一起非法佔用農用地案,被告單位自願認購降碳産品進行補償性生態修復。該案成為我省首例在裁判中支持以“補植復綠+認購降碳産品”的方式綜合修復受損害生態環境的案件,也是承德創新探索“降碳産品價值實現+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首次實踐。
今年以來,承德市積極開闢降碳産品價值實現新路徑、新領域、新賽道,依託優勢資源在全省率先開發草地固碳、濕地固碳、景區碳普惠降碳産品方法學,拓展降碳産品種類。同時,借鑒、參照相關案件的司法解釋及其他省市的做法,成功探索實踐出“降碳産品價值實現+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新模式,將認購降碳産品列為替代性修復方式,既能縮短環境資源類案件的結案時限,提升司法效能,還成為降碳産品價值實現的一條新路徑和有益探索。目前,該市已審結2例自願購買降碳産品修復生態環境案件,共購買森林固碳産品782噸,實現價值轉化4.5萬元。
承德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目前,該市正依託豐富的資源,拓展降碳産品增量,加快推進禦道口草地和濕地固碳生態産品項目、避暑山莊景區碳普惠降碳産品項目、承德縣分佈式扶貧光伏降碳産品項目開發,組織做好年度降碳産品交易。
目前,承德已在全市52個國有林場佈置108個監測樣地,對全域森林進行固碳能力監測,累計備案森林固碳量470萬噸。下半年,將加快推進降碳産品、排污權交易、流域補償等6個方面價值實現,力爭年底前生態價值實現20億元。
提升監管效能,優化營商環境
前不久,承德市生態環境局隆化縣分局執法人員在查看揚塵污染自動監控系統時發現,隆化縣尚城國際地塊北大門、隆化縣安州街道潤龍佳園二期項目南大門揚塵污染物在線監測設備顯示離線。執法人員趕到現場後發現,兩處工地未保證在線監測設備正常運行、未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
通過現場檢查,執法人員確定兩家公司違反了《河北省揚塵污染防治辦法》相關規定。但鋻於兩家公司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該局按照相關規定,對兩家公司不予行政處罰。
“在法律框架內給予一定的容錯空間,可以激勵企業主動守法,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水平,也有利於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承德市生態環境局隆化縣分局局長郭金輝説。
今年以來,承德市生態環境局持續優化規劃和項目環評服務、深化非現場執法改革、加強生態環境風險防範、加強執法與司法聯動,不斷提升監管效能,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優化規劃和項目環評服務。積極推進全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動態更新,深入開展産業園區規劃環評優化提升行動,積極推進經開區升級擴能及規劃環評工作。圍繞“3+3”主導産業,對200家省市重點項目落實專班服務,灤平抽水蓄能電站等123個項目已完成環評審批。推進第三方治理試點建設,承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入選國家第三批“深入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園區”,投資1.05億元實施5個重點項目,實現園區環境污染專業化治理和良性循環。
深化非現場執法改革。加大在線監控、視頻監控等非現場執法力度,開展非現場執法檢查432次。按照“輕微不罰、首次不罰、非故意不罰”的原則,免予處罰58件。204家企業被納入執法正面清單,190家企業(項目)被納入生態環境監管“白名單”,落實差異化監管措施。
加強生態環境風險防範。持續加強日常風險隱患排查,累計排查工業企業81家,發現並督促整改環境問題18個,均已整改完成。先後與遼寧省朝陽市、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簽訂遼河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框架協議和遼河上游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合作協議,齊抓共管促進水環境改善。全市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累計備案2142件,工業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10件,重點污染源單位實現全部備案。
加強執法與司法聯動。承德市生態環境局與市法院、市檢察院、興隆縣人民政府簽訂《燕山(承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框架協議》,通過共建基地、共搭&&、共建機制三方面協作,共同做好生態環境修復工作。(記者 陳寶雲 通訊員 王思力 苑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