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 質量追溯 遠程服務
衡水搭建智慧農業管理&&讓農民“慧”種田
“我的育苗大棚已經實現了智能控制,運用傳感器和電腦&&進行高效和精準管理,能夠將溫度、土壤含水等情況準確測量、實時反饋,大棚內的灌溉、採光都可實時控制,僅澆灌一項就比原來節水三分之二,極大地降低了育苗成本。”日前,記者走進棗強縣馬屯村廣峰瓜菜育苗種植基地,一株株嫩綠的秧苗長勢喜人。負責人常廣峰介紹,有了智能化管理,産品質量有了保障,18個育苗大棚全部是訂單種植,秧苗除了賣給本地種植戶,還遠銷山西、河南、陜西等地。
近年來,衡水市以特色優勢産業關鍵環節和瓶頸制約領域為重點,適應機械化、智能化、遠程可視化發展趨勢,大力推動農業設施升級換代,開展智慧農業示範。該市以農業龍頭企業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依託,以“智能控制、質量追溯、遠程服務”為主要建設內容,在每個縣市區搭建了智慧農業綜合管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將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産各環節,實現精播、精施、精準控制、全程溯源等。
走進饒陽縣南北岩村村民宋長江的西紅柿大棚,只見棚內佈滿了各種監測設施和土壤傳感器,顯示屏上實時播放着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各項監測數據。“我在家裏就能通過手機上的APP遠程調控大棚的風口和棚內的溫濕度。”宋長江説,技術不僅帶來了方便,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西紅柿的生長環境改善後,産量增加了,病蟲害少了,品質也提升了。從這裡發出的每一批産品,都要經過農殘檢驗,然後貼上二維碼,確保質量可追溯。宋長江介紹:“通過智慧農業綜合管理&&,農民實現與饒陽縣農業農村局、農科院專家一對一在線交流,大大提升了種植技術水平,提高了收入。”
以智慧農業綜合管理&&為依託,該市建設了一批集高品質果蔬生産、畜牧養殖、高新技術展示、農産品深加工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並在各農村專業合作社內進行推廣,建設智慧果蔬農業生産基地。由於智慧大棚需要通過電腦或手機遠程操作,該市還在各村挑選年紀輕、素質好、懂經濟的返鄉大學生、優秀村幹部、“土專家”納入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計劃中,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為其進行現場技能輔導,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新農人”。(記者馬路、陳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