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把白洋淀上游流域治理和保護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堅持科學治污、強力治亂、工程治本、系統治水,打好“組合拳”,入淀河流水質較2017年實現跨越式改善。今年1至5月,5條有水入淀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其中,白溝河、南拒馬河、瀑河入淀水質為Ⅱ類,府河、孝義河入淀水質為Ⅲ類。
全力推進污水治理。城鎮污水處理廠由2018年37座增至目前57座,處理能力達每日192.8萬噸,比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50%。主城區和平原縣城建成區的市政排水管網實現雨污分流全覆蓋。全市累計完成2336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農村黑臭水體保持存量清零、動態隨清。
強化工農業污染防治。實現農村垃圾“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全覆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實現全覆蓋。持續加強“兩高”項目管理,推進清潔生産審核覆核“回頭看”工作。21個工業園區全部實現排放達標,“無廢城市”建設各項工作均按時間節點推動完成。
紮實推進河道綜合整治。總投資150億元實施環城水系項目,對府河、一畝泉河等8條河流河道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通過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完善防洪體系,形成市區防洪安全及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一期環城工程已完工,二期穿城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同時,通過西大洋水庫、王快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補水城區,實現清水長流、活水繞城,並經府河補水白洋淀。
持續開展流域補水調水。去年以來,在保障境內重點河流和白洋淀常態化補水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補水範圍,選定潴龍河、唐河、北拒馬河3條典型河流的重點河段,開展全線貫通試點,探索河湖生態復蘇新思路,促進人水和諧共生。2017年至今年6月,該市已累計向白洋淀及上游河道生態補水70多億立方米,逐步實現有河便有水,河流基本功能得到恢復,地下水回補效果明顯,河湖生態自然恢復顯著。
下一步,該市將加快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依託河湖長制,強化末端落實,壓實鄉村責任,確保白洋淀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記者林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