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博物館建成並向公眾開放
共展出金器玉器青銅器等珍貴文物350多件(套)
7月1日,位於石家莊市行唐縣新城區文體中心西翼的行唐博物館向公眾正式開放,共展出金器、玉器、青銅器等各類珍貴文物350多件(套),其中,展出的骨質文物是目前國內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骨質文物保護修復項目。
行唐博物館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建築面積約6800平方米,展覽面積2781平方米,以突出行唐歷史文化為主題,設立“歲月風華——行唐古代歷史陳列展”“紅色烽火——行唐革命歷史文化展”“再尋中山——故郡遺址考古成果展”“吉光片羽——故郡遺址精品文物展”四個展廳。復原的二號車馬坑由五輛車組成,出行陣列規模宏大,是目前河北省經過精細有序科學發掘、保存狀況最完好、裝飾最華麗的大型車馬坑,為研究戎狄族群的華夏化進程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大意義。
行唐,秦代置縣,迄今已有4000餘年志書記載史、2300多年建縣史,是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認定的“千年古縣”。行唐故郡遺址是鮮虞、早期中山國等北方族群的貴族墓地、居址以及東周時代古城,博物館立體、真實地展示了行唐文化及故郡遺址的考古成果、遺産價值,比較全面細緻地展示了行唐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此外,行唐博物館的文物展運用數字化影片、甩屏互動、滑動屏交互查詢、多媒體景觀等多种先進的展示方法和手段,使用場景復原、數字多媒體等新技術,將傳統展示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通過復原白狄-鮮虞部落生活場景與實物展品巧妙結合,讓觀眾得以沉浸式體驗鮮虞部落生活,加強觀眾對中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拓展了博物館的有限展示空間。
據悉,行唐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周日9時至17時,每週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觀眾可持本人身份證前去參觀。(記者 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