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龍縣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新華網河北頻道 (2022-08-29 16:28:09 )         稿件來源:秦皇島新聞網

  今年以來,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委、縣政府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積極開展強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為建設新時代“京東福地、美麗盧龍”提供強力支撐。

  發展龍頭産業

  夯實振興基礎

  大力發展農村産業化,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只有産業興旺,鄉村振興才有堅實的基礎。近年來,“中國甘薯之鄉”盧龍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大力研究推廣甘薯脫毒培育技術,實現甘薯産業綠色優質發展。

  七八月份是甘薯生長最快的時期,在位于盧龍縣的河北中薯農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薯集團”)的甘薯基地示范區裏,甘薯秧的葉子油綠發亮。

  “我們通過組織培養技術,截取種苗莖尖頂端0.1至0.3毫米,在適宜的培養劑下分生成莖尖苗,經過國家標準的病毒病檢測後就成了脫毒試管苗,之後再經過擴繁,就可以大面積種植了。”中薯集團科研人員劉學茹説,常規甘薯秧苗畝産一般為2000斤至4000斤,脫毒後,畝産可達4000斤至6000斤,增産15%至40%。自2020年以來,中薯集團在盧龍縣23個實驗示范點試種脫毒秧苗2000多畝,種植戶增産300萬斤以上,不僅農民的收入提高了,甘薯的品質也有了很大提升。

  如今,中薯集團不僅通過引進甘薯脫毒技術,而且已經形成集甘薯種苗繁育、甘薯種植、鮮薯集中加工、甘薯産品研發和生産銷售、甘薯生態旅遊和文化科普于一體的農業産業化綜合性龍頭企業,打造的“十八裏”係列淀粉及淀粉制品暢銷全國,在京津冀及東北三省已經是區域知名品牌。同時,中薯集團還與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研所、中國環境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建立了産學研合作關係,圍繞制約甘薯産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展開技術研究與攻關。

  據了解,中薯集團自投産以來,為當地提供了300人左右的就業崗位,樹立了産業示范典型,帶動周邊“留守”勞動力就近就業,促農增收。中薯集團董事長劉旭介紹,集團正在實施甘薯産業園建設項目,預計到2025年甘薯産業園區將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據初步測算,將新增就業崗位300個,可帶動盧龍縣甘薯種植基地6萬畝、6000戶農民從事甘薯生産,年帶動農民增收1.5億元,通過産業園建設把甘薯研發、生産、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有效銜接,打造甘薯全産業鏈發展模式。

  除了甘薯産業之外,盧龍縣還加強葡萄優種推廣及設施葡萄建設,在蛤泊鎮鮑子溝等4個村新建設施葡萄大棚200畝,實現品種更新300畝,推廣節水灌溉500畝;加強畜禽養殖標準化建設,創建了鑫興、德昌兩家省級標準化生豬養殖示范場;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清喜農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盧龍鎮、潘莊鎮、下寨鄉發展鮮食甘薯綠色生産基地5000畝……

  鞏固脫貧成果

  建設美麗鄉村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盧龍縣委、縣政府精準施策,發出最強“動員令”,通過層層包幹、責任到人、獎懲分明等措施的落實,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2021年全省鞏固脫貧成果評估中,盧龍縣獲評“好”檔次,在鄉村振興考核上,排名全市第一位。

  專班齊發力,鄉村共發展。盧龍縣在全市率先建立縣鄉村三級防貧體係,並成立縣級防貧中心,從全縣各部門抽調30名精幹力量組建鄉村振興工作專班,在全縣12個鄉鎮設置防貧工作站,548個行政村組建防貧預警網格員隊伍。同時,全縣4000余名幹部作為幫扶責任人,對所有脫貧戶和防貧監測對象開展結對幫扶,構建“縣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片、鄉鎮幹部包村、村預警聯絡員包戶”四級責任體係。鄉村振興專班充分發揮統籌協調、督促檢查、考核評估職能,研究建立了定期上報、定期調度、定期督考、定期溝通、定期晾曬五項機制,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督促各項指標全面完成、各項工作全面開花。

  “在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基礎上,盧龍縣注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展城鄉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四季行動’‘紅黑榜’機制,有效提升農村環境。並且,不斷加強資源要素統籌,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係建設,加快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助力國際一流旅遊城市建設。”盧龍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姜濟川對記者説。

  今年以來,盧龍縣共清理村內生活建築垃圾7896立方米,村內坑塘、水渠及路邊排水溝1260處、柴草20201處、殘垣斷壁155處、糞污690處,新創建“小三園”9300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評定,評選出紅榜村30個,黑榜村36個;扎實推進“廁所革命”,目前已改造戶廁7020座,佔比88%,公廁完成178座,佔比100% ;10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加快推進,已創建美麗庭院5000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姜濟川説,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大轉換,也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係統工程,責任重大、影響深遠,盧龍縣堅持把“零返貧、零致貧”作為底線任務,按照“早、寬、簡、實”工作要求,築牢防貧堤壩,確保全縣不發生一例返貧致貧現象。

  培育新型主體

  抱團闖蕩市場

  7月底,正值鮮桃成熟時期,走進盧龍縣雙望鎮馬黑石村,放眼望去,夏日的桃園枝葉茂密成蔭,黃燦燦的桃子飽滿水嫩挂滿枝頭,果農們正忙著採摘、搬運、分揀、裝箱。

  “我們這裏陽光充足,溫度適宜,土壤也有利于黃桃樹生長,産出的黃桃水分多、甜度高,口感非常好,從6月底一直到9月初相繼上市,預計畝産能到8000多斤。”隆晟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小剛對記者説,當天採摘下來的黃桃要先經過選果、包裝等流程,然後會有水果商到府統一收購,“我們的桃子品種有油桃、毛桃、蟠桃、黃毛桃等,果品賣相好,很受歡迎,利潤也不錯。”

  馬黑石村書記周亞平介紹,前些年農民單獨在自家的地裏種些白薯和玉米,一年下來也就收入幾百塊錢。自從村裏成立農業合作社之後,農民通過資金、土地等方式入股加入,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大家開始大面積種植桃樹,統一管理,統一採摘,形成規模化、標準化,還定期聘請專家和技術員前來指導,“通過整合土地、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形成集聚效應,種植合作社幫助小農戶克服勢單力薄、分散經營的不足,讓農戶們抱團發展共闖大市場。”

  農業種植合作社的快速發展,也為當地老百姓提供了更多就近就業的機會。“住在附近的農民,在這裏打打零工,每天100塊錢,還可以照顧家庭。”隆晟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員張指紅説,近年來,縣裏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以産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金燦燦的黃桃不僅“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也甜了大夥兒的心。

  近年來,盧龍縣加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新增家庭農場130家,完成6家省級農民合作社申報,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工程,成立盧龍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對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升級改造,今年1至5月份,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100萬元。另外,盧龍縣鼓勵村“兩委”、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組織和經營模式創新,讓小農戶實現耕地集中連片,統一開展農業生産托管服務,解決一家一戶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和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真正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

  作者: 馬雪峰 王瀟瀟 趙興家 編輯: 高麗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0737112895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