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河北民間故事》研討會在邢臺清河召開
新華網河北頻道 (2023-03-29 08:33:09 )         稿件來源:河北日報

  《大運河·河北民間故事》研討會在邢臺清河召開

  打撈大運河文化記憶

  “大運河沿岸文化遺産豐富,民間文藝項目眾多,積淀了開放包容、重德尚義的深厚文化底蘊,形成了獨具河北特色的大運河文化,其中的大運河民間故事不僅是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産,更是人民群眾情感世界的真實表達和集體記憶。”3月23日,在《大運河·河北民間故事》研討會上,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侯仰軍對大運河河北段沿線民間文化積淀如此評價。

  當天,由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河北省文聯主辦,中國民協故事委員會、河北省民協、邢臺市文聯、清河縣委縣政府承辦的《大運河·河北民間故事》研討會在邢臺清河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50余名專家、學者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從學術價值、編纂理念、民族精神傳承等多個角度,對《大運河·河北民間故事》一書進行深入研討交流。

  2014年6月,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這既是對中國人民偉大創造和智慧結晶的認同,又豐富了世界文化遺産寶庫。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燕趙文化的優秀品質,充分發揮河北省特色民間文化資源優勢,2021年底,河北省民協啟動了《大運河·河北民間故事》的編纂工作。2022年9月,該書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共140篇,收錄傳説(包括人物、風物、寺廟、風俗、土特産)和故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武林故事)共計55萬字,並收錄部分地域特色鮮明、較有代表性的運河號子。該書生動展現了大運河的文化記憶,為研究大運河河北段歷史事件、民俗風情、經濟發展等提供了資料,具有較強的史料價值,是對官方記錄的民間補充。

  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跨度最長的人工河,至今對沿線人民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大運河沿線也誕生了數不勝數的民間故事,其中蘊含著百姓在長期生産生活中所積淀的情感體驗、道德觀念、精神風尚等。侯仰軍認為,《大運河·河北民間故事》一書以民間傳説、故事為載體,講述豐富的民風民俗,梳理大運河歷史文脈,對傳承弘揚大運河文化,推動大運河文化遺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重大意義。那些千百年來散落在民間的人文記憶、發生在大運河河北段沿岸的故事,經過《大運河·河北民間故事》的記錄和傳播,必將定格成燕趙大地的歷史文化記憶,成為研究大運河文化的重要資料。

  民間故事的內容廣博、語言豐富,是人民群眾口頭語言藝術的集中體現。面對浩如煙海的民間故事資源,該如何甄別優選?河北省民協主席、《大運河·河北民間故事》主編楊榮國回顧該書編撰過程説:“我們著重突出大運河特色以及民間故事的口語化特徵,吸收當代民間文學研究的新理念、新成果,按照科學性、廣泛性、地域性、代表性等原則進行編纂,使用方言忠實記錄民間故事,盡可能保持民間故事的原汁原味,更好地反映故事的原貌和地域特色。”

  清河縣委書記張劍表示,大運河文化是清河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大運河河北段僅存的磚砌水路碼頭,清河油坊碼頭既見證了清河發展歷程,也賦予了清河人“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特質。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清河進一步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提供了有利契機。希望通過此次研討交流,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清河運河文化,為傳承弘揚好大運河文化注入活力、貢獻力量。(記者 曹 錚)

  作者: 曹 錚 編輯: 袁麗娜
關閉窗口】 【發表評論】 【列印本稿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1327112947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