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7 09:14:25
> 正文

一灣春水漲玻璃——滏水新生記

2022年08月27日 09:14:25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8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滏水新生記》的報道。

  一條曾載入《山海經》的河流,而今迎來新生。

  “神囷之山……滏水出焉”,語出《山海經·北山經》。《山海經》有奇幻色彩,但也反映古代地理狀況。神囷山亦名神麇山,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滏水即是被稱為邯鄲“母親河”的滏陽河。

  千百年來,華北平原上的河流幾經演變,滏水曾于今河北省邯鄲市的成安、肥鄉等處流入漳河,後與漳河分分合合,至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成安建壩築堤,兩河才算徹底劃清界限,經多次疏浚整治,形成今天的滏陽河。

  圖為邯鄲冀南新區滏陽河花官營段景色。受訪者供圖

“一灣春水漲玻璃,片片懸帆映綠堤。細雨吹來風勢順,衝煙已到畫橋西。”詩作者裴大鵬,清代邯鄲人,詩名《滏水春帆》。

  滏水春帆,歷史上著名的邯鄲十景之一。可惜,舊中國國步艱難,滏陽河日漸蕭條,風光不再。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帶領邯鄲人民治水,滏陽河又能通航、灌溉,春帆再現。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滏陽河上游地區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給河流生態和水資源帶來壓力,遠去了春水、懸帆、綠堤,出現了污染、阻滯、斷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力度空前的生態建設和治水,讓滏陽河迎來新生。2020年以來,邯鄲市實施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工程,將之列為全市重大生態工程、民心工程和責任工程,迅速推進,全力為沉疴已久的“母親河”對症療疾。當地通過清淤疏浚河道、整堤修路植樹、增加生態補水,在河道治理中融入生態、景觀、文化、旅遊等元素,建設生態景觀長廊。

  如今,滏陽河再現“一灣春水漲玻璃”,綠堤掩映、輕舟遊弋,兩岸産業興隆、市井繁華。

  這條從《山海經》中“流來”的河,生機勃發、氣象一新。

  重見一灣碧水

  70多歲的楊元傑是峰峰礦區的一名攝影愛好者,現在每天一早一晚,他都會沿著滏陽河走走拍拍。“各種鳥是我鏡頭裏的常客,記錄滏陽河四季讓我的作品備受關注,最近不少‘影友’聯繫我,想讓我帶他們去合適的位置拍攝滏陽河的美麗生態。”

  滏陽河流經邯鄲9個縣區、185個村莊,千百年來,滋養著流域內世世代代百姓。裴大鵬詩中用當時非常珍貴的玻璃比喻滏陽河水的清瑩,展現河流繁盛面貌和如畫美景。好景不長,近現代時期滏陽河逐漸陷入困境。1910年,王延祉在《地學雜志》上發文稱滏陽河“除磁州外,水常涸斷,商船貨運,往來不便,舟行澀難……閭裏日益蕭條。”(引自《滏陽河史料集》)

  邯鄲市漳滏河管理處紀委書記郭運芳業余時間時常研究滏陽河歷史,他説,清朝中後期、民國大部分時間,只要不是豐水年,都會遇到上下遊爭水的情況。新中國成立後,對區域內用水進行統籌,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躍峰渠的建成,相對枯水的月份、年份能從漳河引水,保證了滏陽河兩岸的通航和灌溉。

  “小時候,不少人在河邊洗衣服,往返天津和邯鄲的小火輪時常經過,最開心的就是在河裏的石頭縫中摸魚蝦。”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工程負責人、邯鄲市水利局一級調研員王志全説。60歲的他出生在邯鄲永年,以前家就在滏陽河畔。

  隨著王志全的長大,不少工業企業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逐步提高,然而大量污水卻排入滏陽河,水體不斷發臭、變黑,水流減小,不少河道被用來建房、修田,流域最窄的地方不足兩米寬,老百姓戲稱為“一步跨”“虎跳峽”。在滏陽河源頭附近的峰峰礦區黑龍洞,由于採煤等影響,甚至出現斷流。

  王志全説,當時人們都不想沿河居住,也沒有小朋友去河邊玩耍,他回到家鄉甚至不想再去河邊看看。“最讓人擔心的是汛期,一旦出現短時間內大量降水,部分滏陽河沿岸會出現內澇,一些居民家裏被淹。”

  為徹底解決“母親河”存在的問題,2019年邯鄲市籌劃開展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工程。邯鄲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樹傑時任分管副市長,據他介紹,市委市政府把修復滏陽河作為事關長遠、生態惠民的重點工程,組織水利、資源規劃和環保等部門組成“專家團”,全面梳理沿線縣區在水資源、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明確建設模式、建設時序和完成時限,高標準編制《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規劃》。2020年,規劃正式通過,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工程啟動實施。

  當時滏陽河一些過村卡口私搭亂建嚴重,河道被侵佔,不能滿足行洪需求。為此,邯鄲把滏陽河兩岸佔據河道的民房、違建列為治河重點工作之一,為滏陽河清淤疏浚擴挖、險工段防護、水工建築物改造等奠定基礎。“截至目前,邯鄲已基本完成滏陽河河道內違建清理,累計完成河道清淤171公里,河道擴挖167公里,修建堤頂道路248公里。”王志全説,通過一係列措施,滏陽河河道平均寬度由原來的10多米擴展到了60米以上,多地行洪能力大幅提升。

  為保證源源不斷的活水,邯鄲市一方面加強引水能力,統籌岳城水庫和東武仕水庫水源,綜合利用引黃、引漳、提衛等工程,充分利用水網工程引調蓄水,做到能引盡引、能補盡補,截至7月底,邯鄲今年累計向滏陽河生態補水2.7億立方米;另一方面,當地建設了大量揚水泵站、橡膠壩等工程,增加滏陽河蓄水能力,並建設了峰峰礦區滏陽河國家濕地公園、邯山區南湖沙灘公園、復興區郊野公園、曲周縣鳳鳴湖公園等一批匯水自然濕地。

  邯鄲市永年區生態環境分局水科科長喬國梅説,濕地公園可以發揮涵養水源、蓄水防洪、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當地通過退耕還濕、退塘還湖、生態搬遷、擴渠引水等,新擴展水面10平方公里,累計補水1000余萬立方米,栽種荷花、蘆葦2000多畝,花木10萬余株。濕地公園目前有白鷺、杜鵑等禽鳥170多種。

  邯鄲市市政排水管理處黑臭水體治理示范段項目負責人王秀君説,為防止陸地污染源直接進入河道,邯鄲市主城區近年來已經完成雨污分流,同時採取生態護岸、透水磚等方式,對原有硬化河岸進行改造,設置潛流濕地和表流濕地,使入水水質得到凈化,另外還增加了水生植物,達到阻水流、降泥沙的目的,進一步提升水質。

  為確保水清岸綠常態化,邯鄲加大三級河長巡河力度,嚴查侵佔河道、隨意向河道及堤防周圍傾倒垃圾、亂排污水等行為。磁縣磁州鎮南開河村黨支部書記張明堂説,現在環境好了,隨處都有垃圾桶,人們基本不再亂扔亂放,他這個村級河長快要“失業”了。

  此外,邯鄲持續加大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執法監管,開展入河排污口大排查大整治,不斷深化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嚴控農業面源污染。

  邯鄲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侯有民説,目前滏陽河的綠色生態帶已整體建成,滏陽河水質由Ⅲ-Ⅴ類提升至Ⅱ-Ⅲ類,河道行洪能力由此前不足20年至50年一遇提升到50年至100年一遇。

  是小時候的滏陽河好還是現在好?王志全説,以前的滏陽河近于“純天然”,現在屬“升級版”,不僅行洪能力得到檢驗,堤頂路的修建還方便了沿岸人們出行,沿河新産業的打造鼓起了人們的腰包。

  升級一方産業

  邯鄲建城較早,有“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之稱。三千年來,滏陽河一直是邯鄲一條重要的黃金水道,歷史上邯鄲出産的陶瓷、煤炭、雜貨等通過滏陽河源源不斷銷往各地。1945年邯鄲解放後,在鐵路不通、公路失修、戰事頻仍的情況下,邊區政府大力恢復滏陽河水運,有力支援了解放戰爭和沿岸地區的物資交流。

  滏陽河,承載著邯鄲過去的商貿流通,如今又升級了一方産業。

  邯鄲市經開區與主城區地勢落差4米左右,遇到大雨天氣,主城區雨水通過地表徑流匯入經開區,滏陽河河水也容易溢出。2016年汛期,經開區被大水浸泡近一個月;2020年雨季,區內多條道路、多家企業車間和倉庫被淹,其中美的集團邯鄲工業園的一些倉庫水深1.5米,工人蹚水進出往返,企業一度被迫停産。正巧當時美的集團在與邯鄲洽談一個智能廚電項目,預計總投資50億元,還能帶動相關産業鏈企業入駐。邯鄲美的廚電公司負責人李威説,當時看到廠房被淹,考察組擔心排澇不暢,可能影響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産,甚至考慮另找其他合作地區。

  而在此後的一年時間裏,邯鄲市快速推動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工程,滏陽河行洪排澇能力進一步增強,工業園區排水管網得到提升改造。在這個過程中,當地政府將相關資訊實時與企業共用,及時聽取各個企業的期盼、建議。“河流生態修復讓企業重建了繼續投資的信心。”邯鄲市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敬超説,2021年汛期,邯鄲遭遇了1956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降雨,得益于滏陽河部分河段的改造,大部分河流流經區域基本未受影響,美的工業園幾乎沒有積水,這讓不少企業堅定了繼續在邯鄲發展的想法。

  記者日前在邯鄲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看到,一條條智能化生産線有序運轉,上千名工人在進行質檢、包裝工作。據悉,這裏10秒左右就能完成一臺空調的組裝,平均每天有2.6萬多臺家用空調運往全國各地,2021年總産值159億元,是邯鄲的支柱企業之一,30多家涉及鈑金、電子、注塑、包裝的家電配套企業也在美的周圍落戶生産,2021年實現産值近50億元。

  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不僅是招商引資的名片,更是本地企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

  被譽為“中國緊固件之都”的邯鄲永年區,號稱“30萬人搞生産,家家戶戶出老板”,標準件産銷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産值超過300億元。在標準件生産過程中,為了去除金屬表面氧化皮、焊渣、塵土和其他污物,酸洗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個過程會産生大量廢水、廢酸。由于原有的幾家電鍍中心污水處理技術落後,環保問題困擾著標準件産業進一步發展。

  永年區副區長陳冰説,滏陽河治理倒逼了標準件環保化生産。永年區投資50億元建成高端緊固件産業園,採用行業最先進的技術處理電鍍廢水,水質達到相關標準後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二次處理。“入園前本還有些抵觸情緒,感覺之前的生産模式已經非常熟悉,也有穩定收益。但入園後,通過設備改造提升或更新,公司標準件的日産量由之前的20萬只提高到90萬只,用工數量減少了一半,效益進一步提升。”河北固耐安五金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春霞説,機械性能的提升使得産品標準化程度更高、品質更可靠,還實現了可追溯,客戶越來越多,近期公司還在中東地區建立了海外倉。

  “滏陽河治理讓我們這裏的環境變好了,道路四通八達,一些研發人員更容易招聘。今年政府還幫我們聯繫院校進行産學研結合,企業發展後勁更足了。”馬春霞説。

  清澈豐盈的滏陽河水為兩岸農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保障。“毛遂故裏”雞澤縣種植的辣椒以色澤紫紅光滑、細長、尖上帶鉤,形若羊角而得名,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在雞澤縣萬畝紅辣椒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玉全看來,引河水灌溉讓當地的辣椒種植更上一個臺階。

  辣椒雖是日常生活裏常見的作物,卻十分“嬌貴”,既不耐旱也不耐澇,成長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井水灌溉時,如果遇到農忙時節,需要排隊取水,如果澆水時間不合適會降低辣椒品質。改用河水灌溉,不僅隨時都能取水,每次澆水一畝地平均費用還低15元,這對我們種植大戶來説極大節約了成本。”劉玉全説。

  灌溉方式的變化還提升了辣椒品質:地表水灌溉水溫和農作物根系溫度相近,更有利于農作物成長;地表水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灌溉後土壤不會産生板結;地表水灌溉的地塊水分保持時間更長久,土壤墑情能夠更好滿足辣椒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不僅是成方連片的種植園,之前一直被人“輕視”的滏陽河河灘地也成了“香餑餑”,不少特色種植企業爭相入駐。在峰峰礦區義井鎮,鑫伯特農業生態園流轉600余畝河灘地建設了鮮切花基地,為周邊村500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基地種植的芍藥花經過去葉、裁剪、冷藏、包裝等加工環節後,售往全國各地。

  侯有民説,河水灌溉不僅能減少地下水開採,還可以補充地下水。滏陽河綜合治理後,每年可為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多提供3100萬方水源。相比2018年,邯鄲整體淺層地下水準均埋深從25.01米上升到了23.46米。

  復興一城繁華

  新中國成立時,邯鄲“百廢待興”,1949年主城區只有3萬人。邯鄲市統計局歷史數據顯示,當時工業化水準幾乎為零,只有少量手工作坊從事生産,人民所需的工業産品十分匱乏。

  1959年,毛澤東主席在邯鄲視察工農業生産時曾説,邯鄲是趙國的都城,是五大古都之一,那時有邯鄲、洛陽、淄博……邯鄲是要復興的。(見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毛澤東與河北》)

  而今的邯鄲,滏陽河一灣碧水之畔,古城日漸復興繁華。

  新中國成立後,邯鄲開發煤炭、鋼鐵資源發展經濟,1961年9月,郭沫若遊邯鄲時寫了一首七律詩,其中提到“武安鐵礦峰峰煤”。後來峰峰成了有名的“煤城”,並興起了水泥、陶瓷等工業,但經濟發展的同時造成嚴重污染。

  “以前我們這裏的房子絕對不會漏雨,因為到處都是灰,一下雨就相當于‘補房頂’。”76歲的峰峰礦區居民許金忠説,他是一名老礦工,以前一直在礦上工作,居住在煤礦周邊。那時,家家戶戶為了防塵,都把院子“篷”起來,“篷頂”院子也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經過滏陽河綜合治理、礦山治理等,峰峰啟動了26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區規劃建設,建成了清泉公園、城市運動公園、市民廣場等一批供人們休閒娛樂的場所。許金忠每天換著公園遛彎,他説,這些公園以前多是採煤沉陷區,雜草叢生、污水橫流,如今不少人在這裏打籃球、跳廣場舞、放風箏,周邊滿眼是綠,他每天睡得很舒服,夏日清晨經常被鳥鳴聲提醒該起床了。

  在滏陽河沿岸,小遊園像一顆顆明珠,點亮了人民的生活。冀南新區的馬振江在滏陽河邊長大,2017年他和當時的戀人黃瑤從北京返鄉,計劃承包土地發展農業種植。2018年,因商量婚事,黃瑤的父母從成都來到馬振江家,但尷尬的是,剛進門的一瞬間,就被一群黑壓壓的蚊蟲給“頂”了出來,黃瑤父母離開時對女兒説,在這裏生活真的是委屈你了。

  如今已成為父親的馬振江説,前不久他的岳母再次來到家中,感覺像變了一個世界,承包的農田長勢非常好,河水灌溉也很方便,家門口還建了小公園,飯後遛遛彎特別舒服。

  生活的環境綠了美了,生活的方式也變了,不少群眾吃上了生態旅遊飯。

  位于磁縣的開河馬頭歷史上是滏陽河流域最大的商貿集散地。磁縣文廣旅局副局長李江説,1975年,這裏考古挖掘出土了6條元代沉船,船上有大量的瓷器、鐵器和銅器,這些沉船遺物驗證了開河馬頭悠久的航運史,但隨著航運價值的下降,這裏逐步被人忘記。滏陽河綜合治理開展以來,當地按照宋朝時期的記錄,復建了集文化、旅遊、購物、民宿等多元業態于一體的開河馬頭,讓這裏“重生”。

  滏陽河畔南開河村村民李佳以前在磁縣一家企業工作,看到開河馬頭的發展,2020年9月,她在開河馬頭經營了一家專賣螺螄粉的店鋪,沒想到生意特別好,不久後她又在附近新開了一家小吃店。李佳説,生意好時,每個店鋪每天都能有四五百單,總營業額能超過2萬元,村裏有1000多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著名的民窯體係之一,隨著滏陽河生態修復,趙英傑在開河馬頭經營起了磁州窯體驗中心,遊客在這裏不僅能夠感受磁州窯文化,還可親手體驗一番陶瓷制作的樂趣,不少短視頻平臺博主都來“打卡”。據悉,2021年磁縣旅遊“逆勢而上”,接待遊客700余萬人次,同比增長18%,旅遊業總收入同比增長了19.4%。

  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變了,滏陽河沿岸群眾對精神文化等更高層面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邯鄲市聚焦沿線歷史文化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發掘沿河歷史文化,進一步叫響“成語之都、太極之鄉”,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繁華圖景徐徐展開。

  響堂山石窟距峰峰礦區滏陽河源頭不遠,屬北齊時期佛教文化遺存,是研究中國佛教、建築、雕刻、繪畫及書法藝術的寶庫。峰峰礦區北朝文化藝術服務中心主任竇志軍説,清朝末年、民國時期這裏的文物被很多人盯上,精美絕倫的石窟造像遭到了毀滅性盜鑿,目前大量造像、浮雕散落日本和歐美一些國家。據《募化啟薄》記載,響堂山石窟“三堂佛像,忽于民國元年冬月,遭權勢惡劫,致使大小佛像,無一不身首離異”。

  如今,曾經被盜嚴重的響堂山石窟開始煥發新生機。峰峰礦區成立響堂山石窟研究院,目前在對散落海外的百余件造像進行數據收集,借助數字復原技術、3D數字列印技術等,復原部分流失海外的佛造像。在響堂山石窟數字展示中心,遊客可通過CAVE全沉浸式體驗、VR虛擬體驗、數字影像體驗等多種方式和造型精美的造像“面對面”,體驗穿越千年的神奇。

  邯鄲市委書記張維亮説,現在滏陽河已基本建成綠色生態帶,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群眾能夠更好地近水親水賞水,享受生態福利。下一步,邯鄲將持續在全域長效管理、景觀節點打造、産業發展上下功夫,繼續打造璀璨文化帶、繽紛旅遊帶、高品質發展帶,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

+1
[作者: 王文華 范世輝 趙鴻宇  責任編輯: 袁麗娜 ]
相關新聞
      載入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132711289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