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5 09:05:22
> 正文

鷹手營子礦區:小山楂長成大産業

2022年08月15日 09:05:22來源: 河北日報

  再過一個多月,山楂又要紅滿山。8月11日一大早,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喇嘛溝村山楂種植戶石滿便拉着割灌機上了山。走進果園,一拉啟動繩,擺動刀頭,片片青草倒地,一股草香瀰漫開來。

  “這些年我們不打除草劑,採用樹下生草模式,青草不僅變成有機肥,還起到了固土保墑的作用,山楂品質更好了。”石滿説。可現在被視作珍寶的小山楂,曾讓石滿愁斷腸。

  十年前,山楂價格暴跌至每斤不到0.2元,遠低於保本的0.5元。採摘還要搭工錢,有人讓山楂爛在樹上,更有人一怒之下砍了樹。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當地山楂加工企業怡達集團董事長李志民向果農作出承諾:每斤收購價最低0.6元,有多少收多少。

  “公司一下增加了500多萬元的收購成本。有人説我傻,但我覺得很值。”李志民説。承德全市山楂種植面積達30多萬畝,有“中國山楂之鄉”的美譽,許多農民都靠山楂討生活。“如果百姓信心沒了,樹砍了,山楂産業何談未來?”

  位於鷹手營子礦區的怡達集團潔凈生産車間,數十條生産線正在運行,各式山楂産品不斷製作完成。辦公樓三樓,更是人氣滿滿。“歡迎各位家人走進直播間,今天,為大家推介一款大禮包,有原味、藍莓味、雞內金三款山楂棒……”六個房間內,主播們正在各個直播&&上向粉絲們推介産品。

  “由於提前布局線上渠道,我們將疫情造成的衝擊降到了最低。”李志民説,目前公司已在各大主流電商&&開設旗艦店和專賣店15家,粉絲量超120萬人,線上銷售已佔到公司銷售總量的60%。去年“雙十一”,首次出現倉庫被搶購一空的情況。

  除了傳統山楂製品,記者在怡達集團展示中心看到一種裝在玻璃瓶內的白色粉末。“這是從山楂核內提取的低聚木糖。”怡達集團副經理張曉伶説,以前山楂核被作為廢料以每噸200多元價格賣給飼料加工廠。經過與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團隊合作,他們攻克了技術難關,7噸山楂核可提取1噸低聚木糖,每噸價格高達21萬元。

  為了把渾身是寶的山楂“吃幹榨凈”,近年來,該公司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合作,開發以山楂為主要原料的大健康食品、高端嬰童食品和時尚白領零食等産品,牽頭制定3項國家級山楂製品行業標準,擁有自主研發專利15項,國家綠色食品認證6項。

  在鞏固加工優勢、加快種植基地建設的同時,怡達集團統籌各方資源,在鷹手營子礦區全力打造4A級工業旅游景區——山楂小鎮。

  緊鄰怡達集團的203溝,曾是三線建設時期的一座化工廠。高聳的煙囪,紅磚修築的大小廠房,讓人仿佛回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走進一處廠房,濃香撲面而來。大米、黃豆、小麥等原料碾磨成粉,調水成漿,上爐火攤成薄如蟬翼的圓餅,均勻撒上香菜末、椒鹽,卷成卷兒,切成寸段,放入油鍋炸至淡金色,放入口中瞬間響起清脆的“咯吱”聲。

  “這是我們引進的一家北京老字號企業,主要生産北京特色小吃‘咯吱盒’。”張曉伶説,2017年以來,怡達集團利用三線老工廠和部分自有廠房,先後引進京津地區食品加工及上下游企業25家,生産線達到77條,通過契約型、股權型合作,讓農民掙薪金、收租金、分紅金,形成了企業牽頭、經營主體跟進、農戶參與的産業化聯合體。目前,已吸納周邊1500余名百姓就業。

  而另一處老廠房則變身DIY工坊。切割、捲曲、疊層、纏繞、固定,不一會兒,在技師指導下,幾位小朋友便用山楂皮做出一朵漂亮的“玫瑰花”。

  “深挖山楂文化、三線文化,我們進行了重新規劃設計,建立了山楂博物館、三線記憶館、拓展訓練中心等各類研學教學區和互動實踐場地,目的是打造以山楂為主題,集研學、培訓、科普、旅游等多功能疊加,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山楂小鎮。”李志民説,力爭用3到5年時間,山楂小鎮年接待游客達10萬人次。(河北日報記者 陳寶雲)

+1
[作者: 陳寶雲  責任編輯: 袁麗娜 ]
相關新聞
      加載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1327112891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