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11:02:20
> 正文

秦皇島:當好建設一流國際旅遊城市排頭兵

2022年05月24日 11:02:20來源: 河北日報

遠眺海港區,海濱自然美景和現代化城市建設相得益彰。

  今年全區生産總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2%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進出口總額增長5.5%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

  4月27日,走進位于海港區的戴卡優艾希傑渤鋁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戴卡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調試各種設備。

  “今年新建項目防撞梁和電池箱體輕量化零部件綠色智能化生産線二期項目,總投資0.94億元,達産後預計年産電池箱體1.5萬套、防撞梁50萬件。”戴卡公司總經理劉陽説,汽車輕量化不僅是汽車行業的發展大勢,也是海港區發展的重要産業之一。

  “今年,全區大力發展制造業,在服務好存量企業促增長的基礎上,強化招商引資和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用大增量帶動高增長。”海港區委書記張士兆説,今年全區將深入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努力當好建設一流國際旅遊城市的探路者和排頭兵。

  做足“鏈”文章,推進産業集群發展

  在不久前結束的海港區兩會上,該區確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2%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進出口總額增長5.5%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

  “為完成預期目標,全區將大力實施‘鏈長制’工程,側重提升産業技術鏈、優化創新鏈、保障供應鏈,加快産業高端化、集群化、集約化發展步伐。”海港區區長鮑成超説,該區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安排6000萬元扶持資金,用于産業集群和服務業基地建設,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存量變革、增量崛起,增強産業創新力和競爭力,保持經濟韌性。

  “上面給了好政策,我們幹得也起勁。”在海港糧食儲備基地項目現場,項目協調主管潘偉忙得腳打後腦勺。糧食儲備基地項目總投資6.6億元,主要建設大直徑筒倉20座,倉容25萬噸。“這個項目是海港區發展糧油和食品加工産業重要的上游項目,是秦皇島打造千億級糧油加工産業園區的重要支撐。”

  “全區重點發展的主導産業,每個都有區級領導牽頭,都有相應的實施方案和推進機制,確保産業健康、快速發展。”海港區發改局建設科科長印志彬説,除新型鋁材及汽車零部件、糧油和食品加工兩個産業外,該區圍繞玻璃産業著力加快耀華科創産業園等項目建設,圍繞光伏産業推進海泰新能光伏産業園等項目落地建設,圍繞軟件産業加強“校、企、軟”三方協作,推進海港數字經濟産業園等項目建設,圍繞節能環保産業,該區出臺了氫能相關産業發展扶持政策,著力加快清青環保總部和生産基地建設。

  在招商過程中,海港區同樣圍繞“鏈”字做文章。

  “受疫情影響,傳統的線下招商存在太多不確定性,所以我們召開了招商引資項目線上推介會,以雲招商的模式,填補疫情期間招商引資工作短板。”海港區商務局局長李學良説,該區今年建立了招商引資項目庫,實行分級分類管理,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為重點,開展以商招商、産業鏈招商,引進上下遊配套企業,提升産業整體競爭力。

  同時,建立了招商項目預審評估機制,通過商務、發改、資源規劃、財政、稅務等部門從各個專業角度對招商項目進行預審評估,實現由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的轉變。

  提升城市品質,實現“城區即景區”

  “海港區作為全市的主城區,是展示秦皇島市整體形象的重要窗口,建設一流國際旅遊城市是關鍵。”張士兆説,該區要通過提升城市品質,提高城市韌性,增強城市虹吸效應,為港城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華東裏小區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前,我們一直在徵求居民代表的意見,盡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海港區東環路街道華東裏社區幹部郭紅梅説。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海港區緊緊扭住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持續攻堅,全面提升城市建設水準。今年將推進腰佔莊棚改等5個項目啟動實施,讓返遷群眾早日入住新居;完成30個老舊小區的改善提升,同時力爭將剩余符合條件的38個老舊小區納入改造計劃;同步實施7個積水點改造和市政設施維修工程,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快公園遊園、綠廊綠道等7大類園林項目建設,全面美化城市形象。

  另外,根據規劃,海港區將金沙碧海、長城烽火、望海祈福、百年大港等自然和人文元素融入規劃建設,加快構建“雙城、一港、四組團”城鄉空間布局。同時,進一步完善“兩環四橫五縱”路網建設,暢通城和鄉、山和海的交通大動脈,連通鎮與鎮、村與村、主路與支路,形成現代路網格局,全面塑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形態,讓“城區即景區”成為海港區的顯性標識。

  為增加城市活力,海港區充分借鑒國內先進城市經營模式,以港産城融合發展為重點,發展科技資訊服務、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現代商貿等高端産業,加快城市經濟“騰籠換鳥”。建設特色風情街區,推進步行街、酒吧街、秦皇小巷等特色消費街區建設,以萬達廣場、茂業新天地等為依托,全力打造“大秦不夜城”。

  推動鄉村振興,建宜居宜業美好家園

  近日,筆者來到焦莊村的一處農田旁,一個直徑10幾米、深6米多的大口井將建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焦靜偉介紹,村裏能有這麼大的大口井完全得益于海港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今年全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包括湯河流域和石河流域2個片區,共涉及4個鄉鎮14個行政村,建設規模10000畝。”海港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科科長尹偉説。

  海港區持續推進農業與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不斷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激發農業發展活力。全區通過推動板栗、榛子、杏仁等幹果向高檔食品轉化,提高了農産品附加值。在穩定糧食生産的基礎上,建設了一批果品採摘園、農業觀光園,打造了木蘭食品、夏都菌業、祺和農業、櫻翠園等品牌産品,發展油用牡丹、藥用芍藥、錯季蔬菜等特色農業。

  除發展特色農業種植外,海港區還積極利用自身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拓寬村民的增收渠道。

  黑山咀村擁有溫泉資源,通過土地租賃的方式,招商引資興建了壹號溫泉度假村,讓村民既能“吃地租”,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

  “今年將在這裏新建一個兒童樂園,同時增加更多戶外溫泉項目,爭取帶動更多村民增收。”壹號溫泉度假村總經理董恩典説,現在度假村內90%的員工都是黑山咀村村民。

  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海港區同樣重視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建設。海港區深化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強化村莊保潔、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等工作,探索村莊保潔新方式新方法,開展垃圾就地分類、實施糞污無害化處理、污水處理設施改造等項目,確保農村河清水凈環境美。

  另外,各鄉鎮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推行村務“小微權力”清單化管理,規范農村資産、資金、資源“三資”管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深化移風易俗,倡導家風家訓,建設村史館,開展文明村鎮創建,以先進文化為引領,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鄉風文明。(河北日報記者 孫也達 師源 通訊員 陳雪 徐瑩)

+1
[作者: 孫也達 師源 陳雪 徐瑩  責任編輯: 吳廣慶 ]
相關新聞
      載入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1327112867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