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 14:17:22
> 正文

以愛為底色 心繫家與國——走近河北省“最美家庭”

2022年05月17日 14:17:22來源: 河北新聞網

  5月15日,在2022年河北省最美家庭發布會上,100戶河北省“最美家庭”揭曉。圖為活動現場。 通訊員洪波攝

  家庭是人心靈的港灣,是德行啟蒙的起點,是接受教養的所在,更是遇到困難挑戰時的堅強後盾。

  今年,省婦聯、省文明辦共同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100戶家庭獲評河北省2022年“最美家庭”,他們的家庭故事感人至深,他們的家國情懷令人敬佩。這些“最美家庭”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家庭觀,持續傳承中華好家風,傳遞強勁社會正能量,為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用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樹立了榜樣。

  愛崗敬業,守護冰雪之約

  前不久,北京和張家口攜手向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

  為保障賽事順利舉行,來自張家口市宣化區的成文英、郭金彪夫婦“舍小家、顧大家”,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成文英是張家口市宣化區中醫院醫務科主任。去年11月初,當她得知宣化區的包聯太舞營地運作團隊需要組建醫療防疫工作組時,第一時間報了名。

  “我是黨員,同時有20多年的醫務工作經驗,應該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成文英認為。

  來到太舞營地,成文英主要負責區域內的醫療防疫保障工作。處置應急事件、規劃防疫流程、布置保障場所、開展防疫知識培訓……面對門類眾多而又關係重大的任務,成文英放棄休息時間,一心撲到工作上,經常忙到後半夜。

  提到妻子成文英那段時間廢寢忘食的工作經歷,丈夫郭金彪深感自豪的同時,也有些心疼,“她的血壓一直都不穩定,心臟也常有不適症狀,需要吃藥輔助控制。”

  作為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張家口分局的一名一線包線員,郭金彪當時承擔著冬奧通信安全重要線路的保障工作。每天7點上崗,郭金彪便開始在張家口與下花園的田間地頭裏巡查線路。寒風之中,他需要行走數個小時才能完成第一輪檢查工作。簡單休整後,郭金彪又要在下午6點開始對線路進行夜巡,一直到半夜11時。

  忙碌的工作讓夫妻二人難有機會溝通。即使視頻連線,他們也只會匆忙説上幾句話,又馬上回到工作中。

  “冬奧會是國家的大事,爸爸、媽媽都在為保障冬奧作出貢獻,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提起不能陪伴自己的父母,女兒郭星宇表示理解和支援。假期裏,她利用短短的一個月假期為貧困山區的學生開展免費公益線上課堂輔導,立足實際發揮自己所長。

  攜手奉獻冬奧,全家溫暖相扶。與成文英一家一樣,趙曉巍、楊偉祥家庭,陳艷嬌、梁新明家庭,李姍姍、孫寶剛家庭……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默默付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冬奧有我”的誓言。

  賡續血脈,傳承紅色基因

  “陳爺爺,您能給我們講講您打仗時的故事嗎?”

  “陳爺爺,您是在什麼時候立的戰功啊?”

  ……

  在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開發區南辛營村,總有一群孩子喜歡圍在一名老人身邊,請他講述戰爭時期的往事。這名老人便是老黨員、老兵陳才。

  1948年,陳才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參軍入伍,曾參加過解放多倫、鳳山等戰鬥,屢立戰功。1954年,他回到家鄉,團結帶領廣大黨員、群眾投身國家建設當中。平時,他始終保持著在部隊養成的優良作風,生活一絲不茍,關心幫助鄰里。如今雖已耄耋之年,但他不忘發揮余熱,教導子女後輩愛黨愛國愛家鄉。

  “我們要懂得飲水思源,心懷感恩。”陳才總是這樣説。

  村裏的小孩子喜歡纏著他講故事。每到此時,他總會搬出凳子,在院子裏繪聲繪色地為大家講述那些驚險和艱辛的經歷。“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你們一定要更加好好學習,報效祖國。”陳才認真地講著,孩子們也聽得入神。

  在廊坊市安次區,同樣有這樣一個“紅色”的家庭:祖父輩在戰爭時期揮灑熱血,父輩在和平年代前往最艱苦的地方奉獻青春。廊坊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孟春梅便來自這個家庭。

  孟春梅丈夫的祖父田紹增、祖母陳寶榮在1940年雙雙加入中國共産黨。抗日戰爭時期,兩人冒著被殺頭的危險,與八路軍戰士一起在家中挖地道,掩護了大量的八路軍指戰員。孟春梅的公公田志傑年輕時響應祖國的號召,應徵入伍前往青藏高原,在那裏奉獻了最好的青春年華。

  “回到地方工作,他依舊保持著高昂的工作熱情,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産黨員和先進工作者。”孟春梅認為,言傳身教之下,紅色,已經成為他們家最美麗的底色。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孟春梅同樣注重言傳身教。日常教學中,她在班級開展紅色教育、黨史教育,在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播撒紅色的種子。在紅色文化的浸潤下,孟春梅的學生們不斷成長,其中有學生榮獲“河北省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

  助人為樂,展現人間大愛

  在保定市徐水區戶木鄉屯莊村,村民們提起譚秀芝,無不豎起大拇指。多年來,這位默默無聞淳樸善良的農家婦女,無私無悔地收養了鄰居家兄弟四人,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人間大愛。

  30多年前,譚秀芝的鄰居去世,留下了四個未成年的孩子。“大的13歲,老二、老三11歲,小的只有9歲。”提起往事,譚秀芝忍不住掉淚。

  街坊鄰居們看在眼裏,疼在心裏,隔三岔五便去照顧兄弟四人,譚秀芝同樣如此。

  一次譚秀芝去給四兄弟送飯,發現他們個個面黃肌瘦,身上臟兮兮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再苦不能苦孩子。”譚秀芝當即決定把兄弟四人領回家,挨個給他們洗了澡,從裏到外換上了一身新衣服。從此,兄弟四人就加入到了譚秀芝的大家庭中。

  收養了四兄弟後,譚秀芝家變成了十口之家,生活更加拮據。但是面對壓力,她寧可勒緊褲腰帶,吃糠咽菜,也把孩子們送到了學校學習。在她的撫養下,孩子們也很爭氣。如今,四人結婚生子,家庭幸福。

  除了照顧好自己一大家子,譚秀芝在生活中也時時刻刻為別人著想,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比如下雨了大家都往家裏跑,但她就往外面跑,幫別人往屋裏背曬著的糧食;誰家蓋房子缺少人手,她就主動去幫忙做飯;每當鄰里鄉親有誰生病了,她都會帶上禮品去探望……”提起譚秀芝這些年做的好事,村裏人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每當有人問起為什麼這麼做時,譚秀芝總是樸實地回答“沒想那麼多”。在她看來,如果人人都能互相幫助,那麼大家的生活就會簡單很多、幸福很多。

  “最美家庭”中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秦皇島市的李秋傑、蔡建波夫婦熱心公益,主動為公益項目捐款捐物200多萬元;承德市興隆縣的王鳳雲,多年來用真愛、真情呵護高位截癱的公公,以及右側運動障礙的婆婆;邯鄲市永年區趙金萍一家,主動與貧困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幾年來幫扶困難大學生20余人……他們在生活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家庭之美推動了社會的文明進步。(河北日報記者霍相博)

+1
[作者:  責任編輯: 高麗 ]
相關新聞
      載入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07371128657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