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5 10:22:21
> 正文

種子誕生記|一粒玉米的“突圍路”

2022年05月15日 10:22:21來源: 河北日報

  柳紀鋒(右)和公司技術顧問楊慶申在示范田裏察看玉米新品種的長勢。(資料片)河北日報通訊員王慶堂攝

  追春光,搶農時。4月18日,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河北沃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玉米制種田裏,生産經理趙志瑞正指揮10多名農民用滾輪點播器播種。今年,他們將在這裏種下6萬多畝“沃玉3號”玉米良種,收獲的種子能夠滿足1700多萬畝的市場需求。

  1000多公里以外,邯鄲市肥鄉區沃土種業會議室裏,董事長柳紀鋒通過手機關注著玉米春播情況。目前“沃玉3號”訂購量已超1800萬畝。這意味著,這季玉米種子收獲後又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不斷試錯,實現玉米良種從0到1的突破

  “溫度10℃,濕度50%。”4月19日10時,沃土種業科研人員姚新英照例打開手機上的遠端監測溫控APP,查看種質資源庫的溫濕度。確保整個種質資源庫恒溫恒濕,才能維持種質資源的活力。

  在這座佔地1500平方米的種質資源庫裏,存放著5000多份玉米種質資源,這是沃土種業玉米育種的寶庫。

  “種質與種子,一字之差,卻有不同的內涵。每份種質資源都攜帶著獨特的遺傳基因,一旦優勢基因重組,就可能誕生高品質的雜交品種。這是培育新品種的希望。”姚新英説。

  正是對幾千份種質資源進行上萬次的排列組合,沃土種業才在不斷試錯中選育出了最具潛力的優良品種——沃玉3號,實現了玉米良種從0到1的突破。

  2005年,沃土種業成立。當時的種業市場,以先玉335為代表的“洋種子”不斷佔領國內市場,鄭單958、浚單20等國內優良品種也呈井噴式增長。中外玉米品種交鋒,可謂刀光劍影。

  組配、試種、收獲、淘汰……成立之初,由于育種資源缺乏,人才捉襟見肘,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沃土種業育種過程一波三折。産出率不高、抗病性不強……一個個新品種被接連培育出來,但綜合抗性沒有優勢,不足以被農民接受。

  尋求突破,迫在眉睫。

  企業必須具有核心的、原始的創新能力,推出領先一代的産品,才能實現強勢突圍。柳紀鋒深思熟慮後決定,通過校企合作,加強科研育種的技術創新,培育出屬于自己的主導品種。

  一方有試驗基地和種子加工設備,一方育種科研成果急需轉化。2009年,沃土種業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成立校企合作育種平臺,建立起科研育種信息化管理數據庫。一粒玉米的“突圍”,就這樣開始了。

  “育種平臺建立後,借助中國農業大學先進的儀器設備和研發能力,我們能更精準地確定種質資源的基因特性,大大提高了育種成功率。”柳紀鋒説。

  頭戴草帽,身著白大褂,柳紀鋒幾乎天天“泡”在玉米試驗田裏,播種、套袋、授粉、觀察、記錄、選擇,把收獲的玉米種子拿到中國農業大學實驗室裏進行對比試驗,篩選出理想的材料,然後再播種、管理、對比試驗……

  “玉米新品種的培育,就像孕育一個小生命。我們要給小生命找一對擁有優良基因組的父本和母本。而小生命的誕生,還需要育種人員對這些親本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組配、測試、篩選,直到小生命性狀穩定。”柳紀鋒形象地説。

  玉米生育期一般為90到120天。按常規育種,一個新品種的育成,一般需要六七年時間。而通過南繁加代繁殖,兩三年就可以培育出一個新品種。為縮短玉米育種周期,每年10月,夏播玉米收獲後,柳紀鋒都會到南繁育種科研基地再播種一季,第二年3月份收獲後,帶著種子返回邯鄲,趕上夏播再種一季……

  一年又一年候鳥似的南北穿梭,周而復始的種收試驗,柳紀鋒跟玉米較上了勁。經過幾年的研究和探索,新品種性能越來越穩定,沃土種業終于迎來開花結果的時刻。

  2013年,“沃玉3號”通過山西省審定,2015年通過河北省、陜西省擴區引種認定,2018年通過黃淮海主産區國家級審定。

  憑借高産穩産、適應性廣、抗倒性好、抗病抗逆性顯著等優勢,“沃玉3號”得到市場高度認可,自審定以來累計推廣面積達3000多萬畝,創造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成為我省培育的推廣面積最大的玉米品種。

  優中選優,培育出13個優良玉米新品種

  一粒好種子,要從實驗室裏走出來,更要走向田間地頭。但“沃玉3號”推廣之初,卻遭遇了不少波折。

  “小公司生産的玉米新品種産量能高嗎?”“先賣種再付款,我們也不敢賣。”面對經銷商的種種質疑,沃土種業沒有退縮。他們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邀請經銷商、農民現場觀摩,進行新品種特性的培訓講解。

  “大的經銷商有顧慮、難攻克,就從小經銷商入手。我們的推廣團隊深入經銷商的店裏,幫忙推銷,認真給農民講解。慢慢地,‘沃玉3號’知名度提高了,市場打開了。很多小經銷商越做越大,如今成了‘沃玉3號’的專營商。”柳紀鋒説。

  好種子,經得住市場的考驗。去年,黃淮海夏播玉米銹病大面積發生,80%玉米品種減産嚴重,沃土種業的“沃玉3號”以其超強的抗銹病能力,成為國內玉米生産極少數增産品種之一。

  成績斐然,科研卻從未停下腳步。

  在柳紀鋒的辦公桌上,整齊排列著大小一致的玻璃瓶,裏面裝滿黃澄澄的玉米粒,瓶子上貼著它們各自的名字,“沃玉3號”“沃玉964”“沃玉558”“沃玉111”……這些都是柳紀鋒的“孩子”。

  拿起貼有“沃玉558”的瓶子,柳紀鋒如數家珍:“這是我們針對東北市場研發的玉米新品種,2017年通過遼寧省審定,目前在當地已推廣40多萬畝。”

  “任何優良品種都有其適宜的種植區域。根據不同的玉米生態區,我們會確定選育不同類型的新品種。”柳紀鋒舉例説,東北是玉米春播主産區。沃土種業與當地育種單位交流種質資源,在當地合作試驗點試種,推出了適合東北地區氣候條件、生産期短的新品種。“沃玉558”一經推出,就受到當地市場的青睞。

  “沃玉111”是“沃玉3號”的升級版,抗銹病和豐産性更好;“沃玉964”成為河南當地主推的玉米品種……短短幾年時間,沃土種業培育出了13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優良玉米品種,産品遍布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山西、遼寧等22個省份,成為國內知名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

  科技自強,把種業“晶片”掌握在自己手中

  農安天下,種為基石。

  沃土種業意識到,當前,傳統育種方法選擇效率低、周期長,已經很難滿足當前糧食生産對優良品種的需求。利用以種質基因技術、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單倍體工程化育種技術等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快速育成適應市場的高新品種,將是種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將成為未來種子企業競爭的焦點。

  目前,沃土種業“沃玉03”正在黃淮海主産區進行生産試驗。這是沃土種業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利用玉米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的玉米新品種。相比“沃玉3號”,“沃玉03”不僅性能更好、脫水更快,還能實現玉米機收籽粒,省去了收穗、脫粒、晾曬等中間環節,讓“地頭賣玉米籽粒”成為可能。

  持續積聚發展後勁。2019年,沃土種業與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河北省農科院、大北農集團等科研院校及重點企業組成育種科技聯盟,構建大聯合、大協作聯動體係,推動技術創新、機制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向種業前沿進軍。

  只有創新才能發展,不懼博弈才能勝出。為把種業“晶片”掌握在自己手中,沃土種業更大的創新藍圖已經繪制。

  沃土種業廠區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公司玉米育種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這裏將建成一個投資2.9億元、佔地2萬多平方米的玉米新品種研發行銷中心,打造國內一流的育種實驗室。

  “研發中心將引進國際先進的科研設施,著力提升企業精準育種、智能育種能力,加快創制一批具有特殊性狀的玉米新種質,選育一批突破性、跨越性的玉米良種,持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科技引領下的轉型升級。”柳紀鋒説。(記者 賈 楠)

+1
[作者: 賈楠 殷雪迪 王慶堂  責任編輯: 高麗 ]
相關新聞
      載入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0737112865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