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09:28:53
> 正文

社會關注|非學科類校外培訓亟待規范

2022年04月12日 09:28:53來源: 河北日報

  以升學為賣點,把培訓渲染為學生“剛需”,制造升學焦慮,綁架學生及家長

  非學科類校外培訓亟待規范

  “雙減”工作開展以來,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得到有效治理。然而,一些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乘虛而入,以升學為賣點,把培訓渲染為學生“剛需”,繼續制造升學焦慮,綁架學生及家長。如何規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成為“雙減”工作治理的又一個重點。

  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學費飆升

  “4月1日開始,每節課調整到了400元,藝術可真不是普通人家孩子學的。”在石家莊市橋西區某音樂培訓機構門口,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劉女士吐槽,半年時間裏鋼琴學費兩次漲價,一節課從300元調到400元,真有些吃不消。

  這位家長所言非虛,記者隨機採訪了5位給孩子報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家長,其中有3人表示近期課程費用上調。“去年秋季開學、今年春季開學後,我們報名的機構十幾個課程普遍提價,兩次漲幅都在20%到30%之間。音樂素養一節課從80元漲到130元,聲樂從150元漲到200元”“舞蹈每年由3000元漲到4000元……”

  “雙減”政策下,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被推上“C位”,漲價成了常規操作。

  滄州市五年級學生亮亮在某武術培訓營已連續報了兩年武術課。今年春季剛開學,老師“勸”其家長楊先生盡早續費,因為價格馬上要進行調整,原來每年4000元的學費要提價到5000元,最終楊先生又為孩子續了一年。

  價格上漲伴隨而來的另一問題就是超額收費。

  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的費用。但記者以咨詢者身份詢問時,機構仍然推薦記者購買多課時。

  “課程一年80課時,單課時150元。購買一年費用是8800元,合每節課110元;購買兩年是15000元,每節課還不到85元,幾乎相當于半價了。”某語言培訓班的周老師透露,目前機構內學員基本都是一年起步。

  當記者提出一次性收費不超過3個月的規定時,該老師直言,如果按這個標準購買課時,就只能“走原價”。

  在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裏,單價低是機構吸引家長多報班的手段之一。在某圍棋學校,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目前新開班,一次性購買30課時,享受9折優惠,買50節課8折,100課時6.5折。對方也表示,對于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説,一周建議上兩次課就可以,這樣一來,100個課時可以用一年多。另一家跆拳道學校則表示,在學生參加了試聽課之後,專業老師會為學生量身打造進階規劃,等級較多,學時較長,所以基本的套餐都是建議整年起步。“報得越多越便宜。”工作人員不斷動員咨詢的家長。

  部分機構制造升學焦慮

  收費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大,但相當一部分家長卻依然咬牙堅持,問及原因,有家長表示:“萬一對升學有幫助呢!”

  家長所説的幫助有哪些?

  提高成績是家長們最看重的。在某國學培訓機構,記者咨詢課程是否有助提高語文成績時,老師表示,對語文和歷史都有促進。“現在語文增加了對古文的考查,我們從學習方法到中高考篇目都會講到。還有歷史,在高考裏越來越重要,很多歷史知識,我們的課程裏都有。”

  類似的操作還有科技課程穿插物理化學知識,編程課運用數學思維等。有的家長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希望對學習有所幫助。

  除了打擦邊球,有的機構還對升學政策進行過度解讀。

  美術培訓機構的一位教師在招生時這樣推介:“先説‘小升初’,大家成績都差不多,孩子有個美術特長,意味著綜合素質高,學校會優先錄取;中考、高考的時候,文化考生一條線、藝術考生一條線,一下子能差出兩三百分……”在找不到更好的升學路徑之前,家長們大都不敢輕易放棄現有的模式。

  更熱鬧的是體育類培訓機構。“體育中考以前還是30分,現在這屆初一就漲到50分了,將來還有可能漲,要是因為這一科考不上好高中,那就耽誤一輩子了。”一體育培訓機構建立的家長群裏,機構負責人列舉了各地中考體育分值、考試項目、評分標準,群裏的家長馬上就有了壓力。

  除了與學習、升學緊密相關,各種競賽、榮譽也讓家長們欲罷不能。

  多方發力讓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走向正軌

  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省教育廳治理的重點。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加強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工作,我省多方發力為學生和家長“減負”。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正會同當地體育部門,陸續組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教育指導員隊伍,加強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教育教學指導工作。”這位負責人表示,這些隊伍將指導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按照審批的業務范圍開展相關培訓活動,嚴禁超范圍開展培訓,嚴禁對體育、藝術進入中考政策進行過度解讀等。

  與此同時,另一支隊伍也在發力。針對假借非學科類項目開展學科類培訓,打擦邊球逃避監管等現象,省教育廳還成立了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項目分類鑒別專家委員會,進一步加強對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項目分類鑒別管理,並組建專家庫。組織專家對各地提交的培訓項目,通過資料審查、實地查看、課堂觀察、人員訪談等多種方式,綜合研判培訓目的、內容、方式、評價等具體情況,做出屬于“學科類”或者“非學科類”的鑒別決定。

  此外,近期教育部門還將會同體育、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對非學科機構辦學行為開展一次“回頭看”檢查,加強對無證無照、無證有照非學科機構治理工作,不符合辦學要求的堅決予以關停或取締。在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宣布現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清理整頓和規范工作完成前,各地一律不再審批新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校外的問題,還需要校內支撐。今年2月,雄縣1321名課後服務教師接受了為期一周的專業能力提升培訓。“培訓項目有美術、書法、科學、黑陶等,都是孩子們喜歡、老師們需要提升的。”參與培訓的教師表示,“雙減”之後,家長們把對孩子的期望轉到了學校,部分教師陷入了“本領恐慌”,這場培訓如同一場“及時雨”,引領教師們拓寬思路、提升本領。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教師尤立增認為,各級各類學校要嚴格按照國家課程體係開足課程。特別是開足音樂、美術、體育課程,提升相關課程的教學品質,解決因為體育、藝術科目等納入中考而給家長造成的新焦慮。

  “校內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家長再依靠校外培訓機構解決,這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剛性要求。”在提高課後服務品質方面,尤立增認為,各地各學校應挖掘潛力,進一步增強課後服務吸引力、有效性。

  此外,一些教育人士還建議,完善管理措施,鼓勵美術館、文化館等公共空間主體與社區等社會組織開展實踐類研學活動,為孩子們快樂學習、在實踐中成長提供更多可選擇方式。(河北日報記者 馬 利)

+1
[作者: 馬 利  責任編輯: 袁麗娜 ]
相關新聞
      載入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1327112854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