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 12:04:26
> 正文

奧密克戎能躲過新冠檢測?沒那麼容易

2022年01月05日 12:04:26來源: 北京青年報

  近期在全球掀起“新冠風暴”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據傳有一種“隱形變體”,能躲避新冠測試,感染的人檢測不出來。奧密克戎真有這麼狡猾嗎?最新一期科學流言榜發布,將近期熱門的5個健康偽知識一網打盡。此外,蝦和水果同食會産生砒霜?核能供暖的熱水帶有輻射?近視眼老了不會得老花眼?這些流言你中招兒了嗎?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

  流言

  口罩會殘留致癌物

  用前需要抖一抖

  網絡流傳一種説法:口罩消毒殘留物“環氧乙烷”是一類致癌物質,打開包裝後要把口罩在空氣中甩一甩,讓環氧乙烷數值大幅下降,否則會致癌。真的是這樣嗎?

  真相: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它確實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可以用來制作殺菌劑,被廣泛地應用于洗滌、制藥、印染等行業。市面上能夠購買到的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大部分是通過環氧乙烷消毒蒸汽熏蒸消毒。

  不過,口罩制作廠家會在消毒過後,等環氧乙烷揮發過後,再進行包裝。此外,還會對殘留的環氧乙烷進行檢測,口罩必須符合國家標準,也就是小于10μg/g才能出廠。

  一個口罩,從包裝好,到環氧乙烷殺菌,然後在廠裏經過解析時間,再出廠、倉儲、運輸、銷售,直到到消費者手裏,至少要經歷一個月的時間,而環氧乙烷本身易揮發,出廠時已經符合國家標準了,再加上這麼長時間的揮發,存在殘留並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

  隨機抽檢的口罩樣品,其環氧乙烷殘留量均低于國家標準,這是不會對佩戴者健康造成威脅的。購買口罩一定要選購正規企業生産的産品,殘留符合國家標準,不會對佩戴者健康造成威脅。

  流言

  蝦和水果同食會産生砒霜

  之所以會冒出“蝦和水果同食會産生砒霜”的這個説法,其主要觀點支撐是,蝦和水果同時吃下後,蝦中所含的五氧化二砷會和很多水果中豐富的維生素C在體內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毒性可能致命。

  真相:同時吃下這兩樣食物,真的能有這麼大的毒性嗎?其實,不會。

  科學家通過大量實驗發現,蝦蟹等海鮮中含有的砷並不多,每公斤蝦中含五氧化二砷的含量不超過0.5mg。而致人中毒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劑量是50mg。根據轉換係數計算,假如蝦中含有的砷達到最高限量0.5mg/kg,且有足夠的維生素C與之反應,一個人至少需要吃40千克的蝦,才能達到中毒劑量。

  試想一下,一口氣吃下40公斤的蝦,再加上足夠的水果,一個人的胃怎麼能夠盛得下?事實上,無論是中醫理論,還是現代醫學理論中都沒有“食物相克”這一説法。

  流言

  奧密克戎會“隱身” 得新冠查不出

  真相: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11月底就已經確認,確診新冠的金標準——PCR檢測能檢測出奧密克戎變異株。

  PCR檢測一般是測新冠病毒的兩段和三段基因序列,奧密克戎在S蛋白上的一個突變——69-70號位氨基酸缺失,會導致PCR檢測時S基因測不出來,但另外兩段基因片段是陽性。那麼這個結果還是陽性,感染奧密克戎的人還是可以被測出來的。不僅如此,通過S基因缺失的特性,還可以快速檢測這些陽性病例有多少是奧密克戎變異株。

  南非的奧密克戎病例主要也是通過S基因缺失來推斷的。

  最近,英國的科學家又發現奧密克戎其實有兩個分支,一個分支裏並沒有69-70號位氨基酸缺失,被戲稱為“隱形”奧密克戎。但無論是哪個分支,都不會逃避PCR檢測,只是在能否通過PCR檢測確定病毒是不是奧密克戎這一點上有所區別。

  流言

  核能供暖的熱水帶有輻射

  最近有傳言説,核能供暖的熱水都帶有輻射,如果暖氣管道發生泄漏,後果不堪設想。真的有這麼邪乎嗎?

  真相:核反應産生的熱量,首先經過層層介質轉換以後才進入居民家中,因此暖氣管道中不會帶有輻射。

  像火電站一樣,核電站也可以做到“熱電聯産”,即又發電,又供熱。核電站産生的熱量,會通過廠內換熱站、廠外供熱企業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後經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至最終用戶。

  整個過程中,只有“蒸汽加熱水”和“水加熱水”兩種模式,核電站與供暖用戶間有多道回路隔離,每個回路間只有熱量的傳遞。沒有水的交換,也就不會有任何放射性物質進入用戶暖氣管道。

  流言

  近視眼老了不會得老花眼

  近視眼是遠處看不清楚,老花眼是近處看不清楚,所以近視眼年老後不會得老花眼。這個邏輯真的成立嗎?

  真相:近視眼大多是遺傳因素或長期不良用眼習慣導致角膜和晶狀體的屈光作用減弱,進而使平行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方,使人看遠處物體看不清楚。

  而老花眼則是由于年齡增長,晶狀體逐漸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的收縮功能降低,進而使視力調節功能受損,讓人在看近處物體時看不清楚。

  老花眼並不是疾病,而是人眼調節能力的自然下降,是一種正常的功能退化。老花眼通常是緩慢發生的,從45歲左右開始,一般到65歲到70歲時度數穩定。這是身體老化的一種情況,不可抗拒。

  因此,近視眼與老花眼從病理上看是有本質區別的,近視眼是由屈光不正引起的,而老花眼則是由晶狀體退化而失去彈性引起的。原本有近視的人,年老後又出現老花,會面臨“看遠看近都不清楚”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準備兩副度數不同的眼鏡或者選擇佩戴漸進多焦點眼鏡。(文/記者 李潔)

+1
[作者: 李潔  責任編輯: 吳廣慶 ]
相關新聞
      載入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0733112823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