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流碧韻 城河共歡歌——從生態洼地到幸福河湖的石家莊答卷-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2023-01-31 08:30:55
> 正文

滹沱流碧韻 城河共歡歌——從生態洼地到幸福河湖的石家莊答卷

2025-07-24 09:41:36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分享至手機

  圖為7月21日拍攝的滹沱河(藁城區、無極縣段),景色如畫。 記者 張曉峰 攝

  一灣碧波繞城,十里長廊如畫。

  滹沱河,古稱虖池或滹池,是哺育石家莊這一方水土的母親河。

  日前,一則喜訊傳來:水利部公布的母親河復蘇行動典型案例中,滹沱河成功入選,成為全國17條(個)典型案例之一。

  這條母親河,歷經生態修復,從昔日的生態洼地華麗轉身幸福河湖,成為帶動沿岸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

  涅槃重生 母親河的逆襲之旅

  夏日的滹沱河,碧波蕩漾、生機勃勃。

  73歲的張成禮站在滹沱河畔,晨露沾濕了他的布鞋。

  望著眼前波光粼粼的河水,聽着蘆葦叢裏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聞着空氣裏隨風飄蕩的青草香,老人笑得眼角堆起皺紋。他説:“這裡美得就像老天爺打翻了水彩盤,住在這兒,感覺日子都透着亮!”

  這條被石家莊人喚作母親河的滹沱河,曾經因為氣候變化加上沿岸發展,讓她一度斷流乾涸,河床裂成龜甲般的紋路,沙坑連着垃圾堆,成了當地人不願提及的過往。直到一場持續了近十年的生態修復工程,才讓這條河重新活了過來。

  為了重塑母親河的面貌,治理者們打出了“組合拳”:14個非法排污口被鐵腕封堵,127個傍河村徹底整治,9座污水處理廠拔地而起,連河邊一公里內的畜禽養殖都一一排查整治。

  更妙的是“借水”的智慧——通過多庫聯調機制,南水北調的清水順着渠道流進乾涸的河床,連地下水位都跟着漲了起來。《石家莊市滹沱河保護條例》的&&,更給這條河上了“法律保險”。如今再看,昔日的黃沙地長出了蘆葦蕩,龜裂的河床盛滿了清水,連絕跡多年的魚蝦都回來了。

  萬物共生 唱響綠色交響

  如今,石家莊滹沱河兩岸已成為集防護、觀賞、休閒等於一體的綠色生態旅游景觀長廊。

  “咔嚓!”快門聲在鹿泉區段的滹沱河岸響起。攝影愛好者李俊英蹲在草叢裏,鏡頭死死盯着水面——兩隻青頭潛鴨正劃過碧波,這可是全球僅存千隻左右的“水中大熊貓”。“擱以前,見着個野鴨子都新鮮,”老李擦着鏡頭笑,“現在金雕、黑鸛、卷羽鵜鶘,啥稀罕鳥兒沒有?”

  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如今的滹沱河,已成了220種鳥類的家園。每年遷徙季,上百萬隻候鳥在這裡歇腳,白的鶴、灰的雁、花的鴨,把河面鋪成流動的彩毯。中華秋沙鴨掠過水面時劃出銀弧,黑鸛展開兩米寬的翅膀掠過水面,連對水質挑剔的卷羽鵜鶘,都在岸邊搭起了“臨時産房”。

  這一切都藏在數字裏:七大主題公園像珍珠串在河邊,六大生態湖區連成了翡翠項鏈。正定縣居民石曉旭還記得,高中時騎車路過河床,沙土能沒過腳踝;現在呢?她常帶着孩子來子龍碼頭喂魚,看夕陽把水面染成金紅色。“以前是躲着走,現在是盼著來。”她説着,指給孩子看水裏游動的小魚,“你看,它們也在跟咱們打招呼呢。”

  水活了,綠就來了。

  沿着河岸走,春有薔薇園的繁花似錦,夏有花海天路的姹紫嫣紅,秋有蘆葦蕩的蘆花飛雪,冬有濕地的冰面映日。連邊角地都沒浪費,一個個街旁游園藏在岸邊,下棋的老人、奔跑的孩子、練太極的阿姨,把這裡變成了熱鬧的“城市會客廳”。

  水城共融 一河碧水的饋贈

  去公園散步,到草地露營,駐足河畔觀鳥……每逢周末和節假日,滹沱河沿岸尤其熱鬧。

  近年來,石家莊市持續推進城區段滹沱河生態區生態綠廊、生態景觀工程等綠化項目,修復好城區段滹沱河的景觀風貌,呈現出母親河的卓越風姿,同時,利用邊角地、廢棄地、閒置地等建設一批街旁游園,讓廣大市民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周末的滹沱河畔,市民楊歡推着嬰兒車,婆婆跟在後面。“以前想帶老人孩子出去玩,光車程就得琢磨半天。”她笑着説,“現在家門口就是景區,搭個帳篷就能待一天。”停車場裏,冀A、冀B、京N的車牌擠在一起,不少外地游客都是衝着“滹沱河花海”來的。

  這條河不僅美了風景,更活了經濟。生態觀光帶串起了沿岸的農家樂、採摘園,連附近的民宿都常常爆滿。子龍碼頭的遊船載着笑聲劃過水面,觀景&擠滿了拍照的人,“滹沱河”三個字,成了石家莊最亮眼的旅游名片。

  傍晚時分,華燈初上。河畔的跑道上,夜跑的年輕人迎着晚風衝刺;親水&&上,老人們聊着家常。水波裏晃着燈光,也晃着人們的笑臉——這條流淌了千年的河,終於又成了石家莊人生活的一部分。

  站在河畔遠眺,滹沱河像一條碧綠的綢帶,一頭係着城市的繁華,一頭連着田野的寧靜。它見證過黃沙漫天的窘迫,也迎來了碧波蕩漾的新生。正如那些晨練的老人、嬉戲的孩子、棲息的水鳥,都在訴説着同一個道理:當人類善待自然,自然總會回饋以驚喜。這條母親河的故事,還在繼續流淌。

  滹沱河如一條美麗的羅帶,揮灑着一座城的氣韻和風華。大河向東,山水相映,水城共融。一條河的綠色之變,帶動了一座城的綠色發展。(記者 杜倩倩)

[作者: 杜倩倩  責任編輯: 高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