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莊:探尋百年街區的“常青秘籍”-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河北石家莊:探尋百年街區的“常青秘籍”

2025-04-20 16:00:28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分享至手機

  探尋百年街區的“常青秘籍”——體驗消費新場景

 圖為游客在新華區灣裏廟步行街休閒購物。記者 張曉峰 攝

  “快看,石家莊的特色景點和美食都‘藏’在這些印章裏。”4月15日,灣裏廟步行街的印冀文創店迎來又一波打卡“集章”的游客,他們手持漂亮的筆記本,以“蓋章游”打卡街區,鐫刻下美好的回憶。

  從“特種兵旅游”、Citywalk再到如今的“蓋章游”,灣裏廟的消費場景持續上新,商文旅體驗“招式”不斷翻新,這條承載着城市記憶的老街,正以全新姿態講述着石家莊的故事。

  繼2023年11月獲評“全國示範步行街”後,今年4月15日,灣裏廟步行街“國家級旅游休閒街區”正式揭牌,增添了又一閃耀的“國字號”榮譽。昨日,記者走進街區,探尋灣裏廟步行街的“常青秘籍”。

  老街煥新 傳統與現代交融

  漫步在灣裏廟步行街,人潮熙攘,吆喝聲、歡笑聲與戲曲唱腔交織,一幅充滿活力的商文旅畫卷徐徐展開。

  從百年前正太鐵路旁的商業萌芽,到如今集商業、文化、旅游於一體的步行街區,傳統與現代相互交融,百年老街迸發出新的魅力。

  “您眼前這個復原的戲樓,百年前可是梅蘭芳唱過戲的地方。”在同樂戲樓前,一位石家莊市民正與駐足的游客攀談。戲&上,河北省梆子劇院演員正表演經典選段,坐在台下公共休閒椅上的,有戴着花鏡的老戲迷,也有捧着奶茶的年輕人。戲樓前的戲鼓和臉譜,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

  灣裏廟步行街在20世紀初隨着正太鐵路開通而建。為何叫灣裏廟呢?據街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灣裏廟其實是一座有着400多年歷史的廟宇,正名叫“蒼岩聖母廟”,是大名府胡氏建的。廟坐東朝西朝着蒼岩山,原來這地兒叫七里灣兒,離振頭鄉七里,百姓叫久了就成灣裏廟了。

  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老街區,這裡見證了石家莊市商業的發展變遷,同芳照相館、永春茶莊、金鳳扒雞、中和軒、大西洋鐘錶行等很多老字號就起源於此地,曾聞名全國的“華北品牌服裝第一市”新華集貿市場也坐落在街區。

  在城市更新中,2021年灣裏廟步行街啟動街區改造提升工程。2022年7月,灣裏廟步行街正式開街運營。近年來,街區深度聯動周邊文化、旅游、體育、商業等業態,接連引入眾多品牌首店,增強線下購物新鮮感,打造成為集休閒娛樂、購物餐飲、城市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消費聚集地。

  跨界聯動 商文旅巧妙融合

  華燈初上,街區3D裸眼大屏上的巨龍正騰雲駕霧,引得舉着手機的游客陣陣驚呼。

  “這個轉角屏效果太震撼了!”來自天津的大學生陳曦邊錄視頻邊對記者説,“刷短視頻看到這個打卡點,特地坐高鐵來體驗。”在她身後,百米長的天幕正變換着四季光影,行人抬頭就能看到櫻花紛飛的春日幻境。

  年輕人的文旅體驗需求,在街區催生了一批新商業店舖,印冀文創便是其中一家。

  迷你收藏版的京劇臉譜、中山國立體小人、五彩大漆杯……踏進印冀文創的小店,迎面而來的就是各式各樣的文創産品,小到冰箱貼、明信片,大到工藝美術大師們的非遺作品,傳統手工技藝的精細秀美一覽無遺。

  在小店西墻上,記者看到張貼了很多五顏六色的印章,每枚長約10厘米,通過別具匠心的構思與設計,巧妙地將正太飯店、大石橋、趙州橋等標誌性景點,以及晉州鴨梨、藁城宮面等特色物産融入方寸之間,用既有趣又新穎的形式,讓游客在互動中深入了解石家莊各地的風土人情。

  “這裡有城市特色章、文創特色章、龍年特色章,加起來總共60個,顧客進店可以免費蓋章。”店員米熱介紹,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就有近千名游客來店裏打卡“集章”,2025石家莊馬拉松賽舉辦的那個周末,居然有三四千名外地游客來店裏打卡,同時也帶火了店裏的特色文創産品。

  從傳承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到充滿新奇的潮玩體驗,這裡已然成為年輕人競相打卡的時尚地標。通過不斷挖掘歷史文化底蘊,街區積極打造多業態融合服務消費場景,推出了灣裏廟民俗展演、新春燈會、非遺展等多個品牌活動,成功打造了“文化+商業+旅游+娛樂+生態”的全新商業模式。

  “目前,灣裏廟日均客流量近30萬人次。”灣裏廟步行街運營公司董事長杜增會説,街區秉持着傳統文化和現代潮流創意更好融合的理念,努力彰顯街區獨有的文化特質,有效激發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認同與情感共鳴。

  片區聯動 重塑地標新魅力

  多業態運營讓街區引領了文旅消費風尚,而沉浸式體驗場景為游客提供了滿滿的情緒價值。

  門外是熱鬧街區,熙熙攘攘。屋內,相對安靜的工作室,不時有敲打聲響起。一門相隔,仿佛兩個世界。上身穿格子衫,下身着牛仔褲的郭海博,一邊拿着鐵錘在一毫米厚的鋼板上敲打,一邊為游客講解鐵板浮雕。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海博是入駐街區的國家級工藝大師之一。他的郭海博鐵板浮雕工作室和周淑英剪紙工作室、郝友友烙畫工作室一起,成為街區的文化新地標。

  “每一位游客的到訪參觀,都是對剪紙藝術的傳播推廣。”周淑英説,在這個工作室每天能見到不同游客,交流中會有新鮮感。她指着桌上擺放的哪吒剪紙圖案説,不少創意是在同游客聊天中萌生出來的,很受市場歡迎。

  一個個文化名家工作室的入駐,也在不斷提升着灣裏廟步行街的文化厚度和歷史底蘊。

  “老街只有與時俱進,與新景融合共生,才能保持活力,贏得游客。”省商聯會副會長姬建朝認為,名家工作室、文創店、漢服館等體驗業態的引入,讓商業、文化和旅游業態三者之間巧妙融合,為游客營造了沉浸式、全方位體驗空間,實現了從單純游覽到深度體驗的轉變,讓老街越來越有活力。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正太飯店,1907年建成,孫中山先生當年曾在這裡下榻……”在導游的講解聲中,一群游客正有序參觀這座法式小洋樓。

  正太飯店、大石橋、石家莊解放紀念館等紅色景點,與灣裏廟步行街共同構成了“覓足跡·石光記憶游” 路線。“帶着孩子來感受歷史,從步行街到這些紅色景點,一路走下來收穫滿滿。”來自北京的游客李先生説。

  石家莊青年國際旅行社的導游胡女士告訴記者:“我們設計的一日游線路,將灣裏廟步行街與周邊紅色資源深度融合,很受游客歡迎。尤其是節假日,團隊預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如今,這條線路已成為“Citywalk 寶藏路線”,吸引着越來越多游客前來探尋石家莊的城市魅力。(記者焦莉莉)

[作者: 焦莉莉  責任編輯: 王立鵬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