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市-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2023-01-31 08:30:55
> 正文

滄州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市

2024-09-28 18:43:29來源:滄州市委宣傳部

分享至手機

滄州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市

打造文旅熱點爆點 激發文旅消費需求

渤海潮起潮涌,成就了滄海桑田的壯闊;九河交匯並行,造就了千里沃野的繁榮;巧奪天工的大運河,滋養了這座人文厚重的千年古郡。

這裡是滄州,以大運河為軸、黃驊港為翼,串聯起古代文明與現代經濟的華章,演繹着一場從古韻到新潮的華麗蛻變。

滄州,傳承千年文脈。武術之鄉盛名、詩經文化再生地、實事求是發源地……處處彰顯歷史厚重,訴説着豐腴有度的過往。

滄州,煥發時代活力。大運河旅游通航、園博園薈萃燕趙、大化工業遺存文化區再造工業盛景……處處透着絢麗多姿,描摹出令人驚艷的時光。

這座位於華北平原東部的城市,融合了千年文化與時代氣息,借助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地理優勢,正逐漸嶄露頭角,成為融合古今、跨越發展的新晉旅游目的地。

目前,全市共有A級旅游景區31家,國家級和省級工農業旅游示範點9個,國家級和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4個;省級文化和旅游夜間消費集聚區3個,省級旅游休閒街區3個,省級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4個。

今天的滄州,依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大力提升優質文旅産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打造文旅熱點爆點,激發文旅消費需求。

深挖文旅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千年文脈、底蘊深厚;千年積澱,博大精深。

滄州文化,是運河文化、海洋文化的疊加,江湖文化和廟堂文化的互動。

近年來,滄州從歷史長河中認真梳理文化脈係。

運河上檣林帆影,驛路上南來北往。時光與運河之水一起緩緩流淌,沉澱出極富滄州特色的運河文化、渤海文化、詩經文化、武術文化、雜技文化、中醫藥文化,塑造了滄州城與水的剛柔、文與武的並敘、傳統與現代的交織、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

文化只有落地生根、産生動能,才會有意義。如何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讓其發揮出最大效益,一直是滄州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

8月23日至25日,第十一屆中國·滄州國際武術大賽在滄州舉辦,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4800名武術愛好者參加大賽,為滄州引來關注與“流量”。

武術文化成為滄州連接世界的紐帶之一。越來越多的游客通過“武術之鄉”的美譽知道滄州、了解滄州、走進滄州。

客流是做大文旅産業的根本。如何吸引客流,促進消費?滄州積極創新思路,引進專業機構打造文旅融合“爆點”。

圍繞“滄州武術”,滄州推行“文旅新業態策劃企業+旅游協會+新媒體營銷&&”模式,引進文旅新業態策劃企業,打造以“滄州武術”為主題,融合浸入式戲劇、虛擬現實體驗、線上線下聯動潮玩等新模式文旅體驗項目: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景區景點策劃武術非遺傳承人表演、研學等活動,聯合中國·滄州國際武術大賽,打造武術文化體驗場景;依託宴海天街武俠城,打造“武風潮玩”古風沉浸體驗場景;在新媒體&&,策劃“遇見美好滄州·沿着運河武起來”城市直播節……

文旅融合,“融”出了歷史底蘊,“融”出了城市精氣神。

獻王封地,傳承務得事實、每求真是的真諦;毛詩故里,用心傾聽那敲擊心房的千年詩韻;河間府署,探尋古人昇堂入衙的足跡……滄州各地依託文化底蘊打造了一批旅游景點。

為用足用好文旅資源,滄州從頂層設計着手,統籌規劃,有效整合,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構建以大運河文化旅游帶為中心帶,以渤海濱海休閒文化旅游帶和沿雄安生態康養旅游帶為兩翼的“一帶兩翼”文旅布局——

豐富南川老街、園博園、中國大運河非遺展示館等項目業態,加快吳橋中國雜技博物館等項目建設,培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滄州段)和吳橋雜技旅游片區兩大世界級文化和旅游産品,將大運河文化旅游帶打造成京津游客周末休閒首選目的地;

依託南大港濕地、東渡碼頭、滄海文化風景區等項目,深挖濕地、海洋、農業、漁業和民俗文化資源,做強滄海文化旅游IP,將渤海濱海休閒文化旅游帶打造成集休閒度假、海上觀光、海洋深度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國內知名濱海旅游度假區;

以任丘上上巢水城、河間國欣健康養老中心為重點,將沿雄安生態康養旅游帶打造成集中醫康養、文化體驗、紅色旅游等功能於一體的文旅體驗區,成為京津老年人來滄康養目的地。

滄州的實踐表明,以文化為旅游休閒增添內涵、增添魅力,以旅游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和服務效能,是一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過程。

日前,《滄州市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該方案提出,到2024年年底,全市旅游總花費達到530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超4500萬人次。

做優文旅産品,真誠“寵客”魅力“圈粉”

9月17日,中秋節。當晚,滄州市區南川樓北廣場上擺放着一個直徑1.2米、重30公斤的巨型月餅。月餅純手工製作、外形精美,上面還印有“南川夢 明月情”字樣。

“今年中秋節南川老街的活動真多,我們參加了‘銀河之約’賞月行動,又和大夥兒一起吃月餅,這個中秋過得很有意思。”前來游玩的孫女士説。

這個中秋假期,在南川老街賞“嫦娥奔月”、滄州坊逛“宋朝市集”、園博園看説唱樂章等活動輪番上演,讓游客大呼過癮。三天假期,僅南川老街、滄州坊、園博園、大化工業遺存文化區和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館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

一個個熱門網紅打卡地是如何煉成的?滄州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真誠“寵客”,魅力“圈粉”。

近年來,滄州圍繞游客看什麼、幹什麼、吃什麼、買什麼,做優文旅服務,加大産品供給,實現了旅游活動出新意、特色産品出新款、夜間旅游出新篇,促進滄州文旅的美譽度和吸引力顯著提升。

滄州堅持走特色內涵式旅游發展之路,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深入實施專項行動,堅持內容為王、多元融合、文化闡釋、旅游活化,努力構建全域全時全季旅游發展格局。

圍繞“尋味滄州”,實施涉旅餐飲提升行動。重點提升青縣蔬菜宴、黃驊旱鹼麥麵花和滄州火鍋雞等特色文化餐飲品牌,構建滄州旅游美食品牌體系,發展夜間餐飲、漁家樂等文旅主題餐飲。

圍繞“樂宿滄州”,實施住宿質量提升行動。整合賓館酒店、旅游民宿、自駕營地、房車營地、露營基地等,加快旅游住宿配套升級。

圍繞“暢行滄州”,實施交通便利化行動。推進縣(市、區)幹線公路到重點旅游景區的旅游公路建設,探索在景區內設立道路客運乘降點,打造“快進慢游深體驗”旅游發展新格局。

圍繞“樂游滄州”,打造精品旅游線路。以千年運河、雜技體驗、武術康體為主題元素,有機串聯旅游資源,到2025年底,推出50條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

圍繞“樂購滄州”,打造滄州旅游商品品牌。依託華斯國際裘皮城、河間工藝玻璃小鎮等特色産業基地,完善滄州文創和旅游商品庫,加快推出超百種標誌性文創産品。

文旅和鳴繪新景,且以詩意共遠方。滄州讓文旅資源各盡其用、文旅場景扣人心扉、文旅消費適銷對路,一批“不得不去”的網紅景點、一批“不得不買”的爆款産品、一批“不得不吃”的舌尖美食,吸引八方游客在此相遇。這些,都離不開一個個文旅項目的落地開花。

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文旅系統突出文旅融合新業態以及完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建設吳橋運河文化展示館、乾寧武馬文化經濟園、宴海如夢沉浸式文旅産業園等重點項目109個,總投資額301.6億元。全市入統計系統文旅項目數量由年初的17個增長到32個,入統金額9.8億元,文旅産業根基更加堅實。

現在,滄州市持續加強文旅産業招商引資,積極培育多元化文旅經營主體。一方面,壯大龍頭企業,加強與中國文化産業集團、香港旅游業協會等頭部文旅企業(組織)合作,打造營業收入超5000萬元的骨幹企業,實現帶動引領;另一方面,扶持中小微文旅企業,指導旅行社推動産品創新、拓展服務範圍,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實現多矩陣服務。

當下,滄州文旅産業的各種新業態正在不斷涌現,演出市場持續升溫,文旅活動豐富多彩,文創産品火爆“出圈”,“文旅+康養”“文旅+非遺”“文旅+體育”“文旅+科技”等層出不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疊加成文旅融合發展優勢,讓全市優質文旅資源珠聯璧合、相互輝映。

叫響文旅品牌,全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日前,“感知滄州——滄州運河文化海外推介會”在荷蘭舉行。滄州推介團隊與荷蘭各界友好人士交流運河文化,共話文明互鑒。活動中,還舉辦了滄州運河文化圖片展,引得與會海外代表對滄州豐富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文旅産業建設成果讚不絕口。

梳理過往,滄州文旅“出海”亮點頻現。2023年2月12日,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唐人街,紐約新春愛心大游行文化節上,“文武滄州,運河古城”主題花車作為游行頭車帶領古運河文化“揚帆出海”,帶來了精彩的文化之旅;2023年8月31日,以“中國最美外景地——河海獅城 文武滄州”為主題的推介會亮相第8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聚焦中國”系列活動……

近年來,滄州文旅加快“走出去”步伐,向世界展示滄州的民俗文化、古跡遺址、自然風光以及發展活力,進一步擴大滄州文旅的國際知名度、美譽度。

為叫響滄州文旅品牌,當地加強線上線下宣傳推介,在國內外講好滄州故事,全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滄州實施全區域宣傳推廣,圍繞“一帶兩翼”空間布局,各縣(市、區)聯動實施“暢游文武滄州”“樂享大美運河”“點亮非遺之城”“跟着微短劇游滄州”等宣傳推廣活動,形成“河海獅城 文武滄州”1個品牌、16個縣(市、區)聯動推進“1+16”整體宣傳模式,實現聚人氣、匯商氣,提升滄州文旅品牌影響力。

不少到滄游客對“名人推介滄州”系列短視頻印象深刻,由此慕名而來。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馮鞏、馬來西亞華人作家戴小華、現代作家田松林等名人代表紛紛出鏡,推介家鄉滄州。

以名人帶流量是滄州加大文旅品牌塑造的舉措之一。當地正創新多種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形式讓滄州文旅品牌被更多游客所知,形成宣傳推介強大陣勢。截至目前,全市文旅系統共謀劃開展各類文旅宣傳活動400余場。

這麼近,那麼美,周末到河北。滄州將精準拓展京津市場作為文旅産業發展的關鍵,重點向京津游客推介滄州文旅品牌。

滄州聚焦打造京津游客周末休閒度假首選目的地,組織專業團隊深入京津市場開展調研,有針對性地開展品牌營銷推廣吸引京津游客關注。借力“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聯合中國鐵道旅行社集團,以高鐵“滄州號”運行合作為契機,舉辦“春暖花開 香約河北,‘滄州號’集結京津冀”主題旅游活動。同時,面向京津地區設計旅游線路22條,其中,以園博園及大運河非遺展館為核心,專門發布5條大運河文化旅游主題線路和1條大運河非遺精品線路。此外,為方便京津游客到滄游玩,滄州專門聯合中國鐵道旅行社開行“北京—滄州”三趟旅游專列。

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累計吸引京津游客540萬人次,佔全部來滄旅游人員的13.35%,佔比持續提升。

細節決定成敗。在滄州文旅品牌塑造上,全市堅持一盤棋,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從社會治安、市場秩序、交通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培育“滄州文旅”名片,讓游客感受滄州“溫度”。同時,結合國家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版權示範城市創建,提升市民素質,倡導文明旅游宣傳,當下,“人人都是滄州名片”已成為共識。

文化“聲量”不斷放大,文化“紅利”持續釋放。在激發城市文化發展內在活力的同時,滄州探索出了一套借文旅優勢打造現代化城市IP的思路和方法。千年歷史積澱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持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正在滄州大地落地生根,煥發出勃勃生機。

文旅添活力,城市添魅力。滄州正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生動實踐中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市。

河海獅城、文武滄州,歡迎您!

[作者:  責任編輯: 魏會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