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端午旅游“打卡”新方式-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穿越古今,端午旅游“打卡”新方式

2024-06-10 09:16:20來源:新華網

分享至手機

  新華社石家莊6月9日電(記者秦婧、馮維健)清爽的風,撫過獵場上的奔騰駿馬,拂過江南岸邊的衣袂飄飄……夜幕降臨,一幕幕精彩瞬間在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元寶山下上演。在聲光電舞&效果的感染下,觀眾深度體驗實景演出的恢宏與震撼,仿佛瞬間穿越時空。

  作為當地夜游經濟的一張名片,實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以“文脈、史脈、地脈、情脈”為基礎,通過真山真水、真人真馬的表演場景,讓觀眾在觀演中聆聽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歌。開演13年來,累計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2023年年演出收入突破1.3億元。

  演員在實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中表演。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當前,河北多地圍繞歷史IP,持續推動學術研究和品牌打造,旅游市場也在同步跟進創新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閃亮的旅游名片。穿越古今與歷史對話,成了端午假期人們熱衷的旅游“打卡”新方式。

  廣袖飄飄,衣袂搖搖。伴隨着輕盈的樂曲,身着一襲青衫華服,漫步在白墻灰瓦的小巷中,赴一場國風之旅。

  在廊坊的“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紅樓夢》主題的文化戲劇輪番上演。不少來此的游客身穿漢服,妝容精美,與古色古香的建築交相呼應、相得益彰。他們一邊賞景游玩,一邊沉浸式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

  廣亮大門、金柱大門、牌樓門、垂花門……城門四角飛檐翹起,一磚一瓦盡顯古韻華風。記者看到,幻城入口處的16扇門雖然風格迥異,但每一扇門都透露着濃濃的中國元素。漫步城內,隨處可見的留白、方塊字和榫卯結構,靜靜展示着東方美學的獨特韻味。

  “今天讀哪一回呀?”“十四回,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我就喜歡聽你説這件事兒。”演出現場,演員扮演的王熙鳳與游客穿越時空的對話,拉開了一段關於書中人物命運的序幕。

  林黛玉的瀟湘館、賈母的枕霞閣……《紅樓夢》中的不少場景在這裡重現,氛圍感拉滿。劇場內,專業演員隨機與游客互動,內容或是詩詞歌賦,或是紅學知識,也會像生活中的朋友一樣攀談,給游客帶來沉浸式體驗。

  演員在“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中表演。新華社發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歷史底蘊、創新表達方式,正成為當下眾多城市激活文旅市場的重要依託。

  端午假期,邯鄲市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成了熱門景點。游玩過程中,游客不時停下腳步,對着“虛擬空間”拍照。不一會兒,手機屏幕上就出現了自己與歷史人物藺相如、廉頗的數碼合影。

  回車巷雖長度有限,卻集中了邯鄲行宮、李景濂故居、邯山書院等文物古建。以此為依託,當地創新場景為古街區注入發展新活力。“我們通過將增強現實技術融入歷史古街建設,讓游客們在游覽實景的同時,還能收穫難忘的虛擬體驗,提升游覽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邯鄲市叢&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張軍強説,“成語主題數字街區”的設置,還能讓游客們在游玩過程中深入了解和學習成語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端午假期,萬全右衛城迎來大批游客。新華社發

  游客在萬全右衛城觀賞實景演出。新華社發

  藍天白雲作幕,張家口市萬全區右衛城內,原創沉浸式古裝實景演出《大道迴響》正精彩上演。精美的服飾、專業的造型、用心的表演,引得觀眾叫好聲連連。

  有着600多年歷史的萬全右衛城,有“京西第一衛”和明代衛所制“活化石”之稱。萬全區文化廣電旅游和體育局局長黃珍金稱,當地創新民俗表演、戲曲展演、漢服體驗等載體,每日上演沉浸式實景演出,用豐富的業態體驗讓游客游在這裡、留在這裡。

  多地文旅項目以穿越古今的嶄新面貌火爆“出圈”。對此,河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明好認為,文化就像一根紐帶,將古老文明與現實聯結在一起。將當下人們喜愛的表現形式與歷史文化元素融合,文旅産業興起了“新國潮”,傳統文化傳播呈現出更多朝氣。

[作者: 秦婧 馮維健  責任編輯: 高麗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