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規模麥收自南向北展開
200余萬台農業機械投入“三夏”作業
6月6日,農機手駕駛小麥聯合收割機在臨漳縣崗陵城村的麥田裏作業。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風吹麥田千重浪,又是一年夏收時。6月6日,邯鄲市臨漳縣崗陵城村的麥田一片金黃,小麥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伴隨着陣陣轟鳴聲,“吞”進沉甸甸的麥穗,“吐”出金燦燦的麥粒。河北大規模小麥收穫自南向北陸續展開。
當地種糧大戶陳季雨今年種了300畝小麥。他望著金黃飽滿的麥穗,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站在田埂上,他隨手扯掉一個麥穗,揉碎,輕輕一吹,嘴裏小聲數着:“1、2、3……”
“50粒左右,畝産估摸着能有650公斤。”陳季雨説,“你看,這籽粒多飽滿,光澤度也好,今年收成賴不了。”
田野裏,機聲隆隆。一束束麥穗被收割機收入“囊”中,不一會兒,飽滿的麥粒就堆滿了收割機的儲糧倉。趁着儲糧倉放糧的時候,農機手劉保林走出駕駛室,抓起一把麥粒説,大馬力、大喂入量的小麥聯合收割機,讓收割小麥輕鬆多了。
奮戰在“三夏”,搶收又搶種。今年“三夏”期間,全省10.98萬台小麥聯合收割機、19萬台玉米播種機以及拖拉機、旋耕機、植保機、秸稈還田機等200余萬台農業機械投入作業,同時各地備足種子、化肥等農資,保障農民搶收搶種。
麥熟一晌,貴在爭搶。為保障農機暢行,我省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引導農機手和作業服務主體依法合規選擇適宜的運輸車輛,聯合交通、公安等部門,加強運輸企業、車輛服務保障,對於車貨總重或外廓尺寸超限的運輸車輛,依法依規優先審批發放《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全力保障運輸車輛暢通高效通行。
麥收前,我省組織市縣全面厘清種植戶數、種植面積、機具保有量等情況,科學測算所需機具數量和缺口數量。對機具有缺口的鄉村,及時組織農戶提前對接作業服務組織和農機手,明確作業時間,確保應收盡收、應種盡種。
夏糧是河北糧食生産的第一季,約佔全年糧食總産量的40%,奪取夏糧豐收,對確保口糧絕對安全至關重要。今年全省小麥種植面積3300多萬畝,冬前降水偏多,底墑充足,抗寒鍛煉充分,主體麥田安全越冬,春季光溫條件好,小麥長勢良好。
為保障夏糧豐收,我省推行小麥全程精細精準科學管理,充分發揮體系專家、農技骨幹、“一村一名農技員”三支隊伍作用,落實關鍵技術措施。大力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實現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有效遏制了條銹病、赤霉病、麥蚜等病蟲害擴散蔓延。
把“豐收在望”變成“豐收到手”。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小麥機收作業預計在6月23日前後結束,預計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8%以上、玉米機播率穩定在96%以上,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種足種好。(記者郝東偉、劉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