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材料産業的“邢臺新生代”-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打造新材料産業的“邢臺新生代”

2024-03-18 11:55:22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200多個型號“華密造”零部件登上動車

打造新材料産業的“邢臺新生代”

2月20日,華密新材高分子材料車間裏,現代化的生産線正在生産改性特種工程塑膠顆粒。 河北日報記者 王永晨攝

2月20日,邢臺市任澤區河北華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密新材”)橡膠制品車間裏,自動化橡膠注射機高速運轉,正在趕制一批高鐵橡膠緩衝器訂單。

“從和諧號到復興號,高鐵動車已有200多個型號零部件採用了‘華密造’。”華密新材研究院材料科科長李偉帶領記者走進産品展廳,指著一塊“中國中車優秀供應商”的牌子説。

展廳裏,各種橡塑零部件琳瑯滿目,後方是一長串大客戶名單:一汽集團、中國中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三一重工、北方重工……各行各業名企雲集,顯示“華密造”已廣泛應用于汽車、高鐵、工程機械、石油機械、航空航太等重要領域。

從一家手工制作橡膠密封圈的小作坊,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河北省縣域特色産業集群企業“領跑者”,華密新材成功的奧秘是什麼?

“敢啃硬骨頭,竭盡全力幫助客戶解難題,堅持不懈以研發創新突破技術壁壘。”李偉總結。

與中國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四方”)的緊密合作就得益于此。2012年,中車四方準備出廠的10列動車車廂連接處電控密封件出現裂紋,緊急聯繫日本生産廠家,卻被告知換件至少需等半年。華密新材積極參與中車四方技術攻關,拿出最強的技術力量,尋找問題的症結,爭分奪秒開展産品研發及測試,僅用一個月便達到中車全項標準要求。

以此為起始,雙方一路攜手攻堅克難,協作研發了高鐵橡膠軸承、高鐵橡膠緩衝器、阻燃環保密封件、耐磨橡膠組件等一係列産品。中車四方逐步實現了密封、減震零部件進口替代,華密新材也由此打開了高端市場。

“與一汽集團、三一重工等大客戶的合作基本復制了這一路徑。”李偉介紹,在此過程中,華密新材充分認識到,研發是企業的制勝法寶。

華密新材逐年增加研發投入,相繼建設了河北省企業技術中心、河北省特種橡塑産業技術研究院、河北省特種橡塑材料及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下大力量招才引智,不惜重金購置先進檢測試驗設備,研發人員發展到130余人,佔員工總數的24.3%,並與中國科學院、鐵科院、青島科大等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依托越來越強大的研發能力,華密新材把發展重點轉向特殊工況環境産品、特殊性能要求産品等高端領域,研發的多款特種橡膠混煉膠、特種工程塑膠及其制品實現了進口替代,其中特種橡膠混煉膠被認定為第四批河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産品。

在華密新材研究院,僅物理實驗室就有6個,各種精密儀器看得人眼花繚亂。“我們研發的特種工程塑膠産品已成功應用于航空航太領域。”華密新材研究院副院長張偉拿起一個很輕的零部件遞給記者,“你可別小瞧它。同等體積的重量僅為普通鋼材的六分之一,在耐腐蝕、高耐磨、高強度、絕緣性等方面卻比鋼材還突出,代表了當今特種工程塑膠領域的領先水準。”張偉介紹。

在新建的高分子材料車間,3條現代化的生産線正在生産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改性特種工程塑膠顆粒。同時還有9條生産線正在安裝調試,投用後可實現專機專用。車間負責人李世謙介紹,新生産線可以訂制生産各種具有特殊性能的改性特種工程塑膠,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太、高鐵、汽車、家電、電子封裝等領域,前景非常廣闊,目前已與多家知名企業形成了配套供應關係。

在車間一角,擺放著晶片封裝托盤、無人機槳葉、風電高壓線纜夾具等制品。“這款晶片封裝托盤材料很不簡單,國外技術壓根不外傳。”李世謙説,公司咬緊牙關研發,歷經兩年突破了“卡脖子”技術,增強了材料的導電、抗靜電等特殊性能,最終實現了批量生産。

華密新材廠區北側,總投資1.6億元的特種橡塑産業技術研究院擴建項目正在加速建設,目前,中試熟化基地主體結構已完成,研發設計中心即將開工。

“研發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華密新材總經理李藏須表示,公司將依托研究院構建行業領先的産業技術公共服務研發平臺,開展産學研用深度合作,瞄準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不斷提高高端特種橡塑材料及制品的科研制造水準,實現橡塑領域“卡脖子”材料及制品國産化,為區域內橡塑新材料産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背景連結

新材料産業是邢臺市主導産業之一,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新材料領域規模以上企業達110家,年營業收入近500億元。

去年以來,邢臺市積極融入全省布局,明確金屬材料、玻纖材料、高分子材料三大方向,順應高性能、多功能、綠色化發展需求,把新材料産業打造成為高品質發展新動能、新引擎。該市聚焦新材料産業新技術、新産品開發,在自主研發、成果轉化、高端人才引進上持續發力,並推動一批園區升級為新材料産業園區。去年,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産業中,新材料領域增加值佔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比重達四成。(記者 王永晨)

[作者: 王永晨  責任編輯: 高麗 ]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