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積極探索多種老年助餐服務模式-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定州市積極探索多種老年助餐服務模式

2024-03-14 09:19:08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定州市積極探索多種老年助餐服務模式

  惠老助餐,讓老年人吃上“暖心飯”

  3月8日中午,走進定州市清風店鎮羅家莊村互助幸福院,正趕上餐廳開飯。菜是一葷一素,主食有米飯、花卷和小米粥,十來位老人圍坐在餐桌前吃得津津有味。

  “85歲及以上老人一頓飯一塊錢,80歲至84歲老人一頓飯兩塊錢。”該村黨支部書記劉英奇説,食堂依托互助幸福院,通過村集體自籌資金和社會捐助方式運營。“食堂自去年重陽節開放以來,很受面臨‘做飯難’‘吃飯難’的老年人群歡迎。”

  當前,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養老方式,“吃飯難”是居家養老人群首先要解決的問題。2023年以來,定州市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化運營、市場化管理,積極探索多種老年助餐服務模式,讓老人暖胃又暖心,推動惠老助餐可持續發展。

  盤活社會資源

  為老年人提供優惠助餐服務

  醬肉包2.5元,惠老價2元;小米金瓜粥3元,惠老價2元;炒合菜12元,惠老價9元……3月6日中午,走進位于北城區街道的谷生元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店,只見大廳墻上挂有一張《惠老助餐食譜》,上面的主食、粥、涼菜、炒菜等各類菜品100余個。食譜上的愛心惠老助餐須知注明:60周歲以上老年人到本餐廳就餐,可享受愛心助老優惠;享受愛心助老優惠需要本人或代購人員出示老年人身份證。“這裏的食品都按成本價銷售,惠老價格是原價8折,所以要嚴格落實優惠政策享受人群。”該店店長溫霞説。

  “適合老年人口味兒,菜品豐富,價格還便宜。自從去年6月以來,我幾乎每天都來。”79歲的周元通老人説,他家就在附近,兒子平時上班不回來,總是擔心自己吃飯問題。現在,他一天三頓飯在這裏吃,免去了兒子後顧之憂。“每天固定來這裏吃飯的老人有十來位,都是附近小區的。有的老人不方便時,打個電話,我們送餐到家,不收任何額外費用。”溫霞説。

  “我們的4家連鎖店全部開展惠老助餐服務。”谷生元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衛剛説,支援公益事業,是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開展惠老助餐服務雖然不盈利,但為企業贏得社會讚譽。

  “很多餐飲企業在小區周邊有門店,這些企業和門店是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的重要力量。”定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呂平洲説,2023年10月,民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計劃到2025年底全國城鄉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覆蓋率實現較大幅度提升。該市支援具備資質和能力的餐飲企業為老年人用餐提供低償服務。同時,支援他們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到府服務。

  截至目前,該市已將谷生元、二姑包子店、阿鮑廚房等13家餐飲企業設為惠老助餐點,為老年人提供優惠助餐服務;愛到家居家養老服務公司為全市74個社區提供送餐服務。

  開展對外經營

  實現互利雙贏、可持續發展

  3月7日中午時分,走進北城區街道總司屯社區大食堂,只見食堂內明廚亮灶、整潔寬敞,能容納70多人同時就餐。當天的午餐有一葷一素兩個菜、兩樣主食和一個湯,人們刷卡排隊打飯。

  “這個食堂是我們利用社區閒置房屋改造而成的。”該社區黨支部書記盧靜説,總司屯社區位于城鄉接合部,有800多戶4100多人,很多居民在城裏上班,中午不回家,社區內70歲以上老人有381人。“開辦專門社區食堂,就是為了解決70歲以上高齡、空巢、獨居老人中午吃飯難題。”

  “每餐收費6.5元,僅夠原材料成本。”盧靜介紹,這裏日常有100余人就餐,做飯、打飯、收拾衛生等至少要八九個人才能忙得過來,每月工資要花費三四萬元,社區根本無力承擔。為確保食堂能夠長期辦下去,社區引入社會企業,開展對外經營。

  總司屯社區大食堂除大廳外,還有8個雅間和院落,經營面積1300多平方米。該食堂經理王會君還經營著一家家政公司,談起為啥入駐社區食堂,她給筆者算了一筆賬:社區把整個食堂都裝修好了,自己拎包入駐,省去一大筆投入成本;場地不收取任何租金,水費、電費全部執行居民使用價格,又節省一筆日常經營開支;周邊有幾個大居民區和大型商場,區位優勢好。此外,這些日常用餐老年人,也是隱性家政服務客戶。“我有信心把社區食堂長期辦下去,並且辦好。”王會君説。

  “堅持‘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集體添一點、社會添一點’多元籌資機制,按規定落實優惠政策,確保老年助餐服務機構能夠提供穩定可持續服務。”呂平洲説,定州市支援具備資質的各類經營主體直接開展老年助餐服務。目前,除了總司屯社區大食堂外,全市還有74家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15家養老機構提供老年助餐服務。

  志願服務與公益並舉

  互助幸福院和老年食堂建設相結合

  “西葫蘆肉餡好消化,老人們也愛吃。”3月6日臨近中午,在清風店鎮西三路社區互助幸福院老年人食堂裏,該社區黨支部書記習立娜正帶領幾名志願者包餃子。

  “每天中午10個老人吃飯,雇人成本太高,社區幹部就充當志願者,幫著張羅一下。”習立娜一邊搟皮一邊説,“社區集體收入不多,只能精打細算。”

  西三路社區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老人吃飯成了難題。然而,該社區遠離城區,周邊沒有餐飲企業,開展惠老助餐缺少依托,自辦食堂又缺少資金。2023年5月,在社會公益項目支援下,在互助幸福院辦起了老年食堂,為子女不在身邊、行動不便的10名78歲以上老人提供午餐。

  “收費只是象徵性的,80歲及以上老人每餐1塊錢,80歲以下每餐2塊錢。”習立娜説,雖然只有10名老人就餐,一年下來開支也不少。為節省費用,社區幹部除參與做飯外,還利用閒置用地,種植一些當季蔬菜,補充食材。“今年,我們將擴大集體收入,把更多有需求的老人納入進來。”

  “把互助幸福院建設和老年食堂建設相結合,不用再單獨找場地和進行設施投入。”呂平洲説,目前,全市已有12個村(社區)利用互助幸福院開辦老年食堂,今年將至少發展到25個。此外,還將探索鄰里互助、設立“中心戶”多戶搭夥、結對幫扶等模式,解決農村老人助餐服務需求。

  記者手記

  讓“幸福食堂”叫好又叫座

  民以食為天。一頓飯,看似簡單的一件小事,卻關係著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因此,各地當下都把發展老年助餐服務,作為支援居家養老、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重要舉措。

  因經濟、健康、喜好等差異,老年人對飯菜要求各不相同,老年助餐投入水準和方式還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制約。因此,開展老年助餐服務必須聚焦老人就餐實際情況,精準施策、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人們把提供老年助餐服務的場所叫“幸福食堂”。總結整個採訪經歷,記者認為,開展老年助餐服務,問題的症結就是“幸福食堂”建在哪兒、怎麼建、如何辦、如何管。可以説,在因地制宜擴大養老助餐服務供給方面,定州進行了積極穩妥的有益探索。

  在城市社區,該市主要通過優惠政策,引導餐飲、養老等企業提供低償惠老助餐,或者讓老年食堂對外經營以減輕負擔;在農村,利用養老互助幸福院和閒置房屋解決場地問題,通過集體投入、慈善捐助、薄利收費、志願服務等方式解決資金問題。定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呂平洲説,接下來,他們將通過入戶走訪、查閱臺賬、實地體驗等方式,對老年助餐的衛生情況、菜品品質等進行常態化監督,嚴把每一道關口。

  隨著老年助餐服務深入推進和不斷完善,貼近老人需求、貼近當地實際的“幸福食堂”一定會叫好又叫座。(記者 林鳳斌 通訊員 谷曉丹)

[作者: 林鳳斌  責任編輯: 王立鵬 ]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