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已過 你是否患上了“節後綜合徵”-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假期已過 你是否患上了“節後綜合徵”

2024-02-20 09:02:17來源:燕趙晚報

分享至手機

  假期已過 你是否患上了“節後綜合徵”

  專家建議如有不適要及時就醫 同時要做好自我心理調整

遠離節後綜合徵。新華社發 王鵬 作

  春節假期已過,你有沒有出現茶不思、飯不想、夜不能寐、寢食難安?有沒有滿臉油脂、到處長痘?有沒有不想上班、不想起床?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等?如果有,那就要小心得了“節後綜合徵”了。

  “春節期間,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數量比年前翻了一番,以年輕人居多。”春節假期,石家莊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建華院區)主任郭爭榮十分忙碌。昨日,記者先後走訪了幾家醫院發現,不少人患上了“節後綜合徵”。

  飲食不規律 消化道問題患者增多

  市民吳女士過年期間每天都在和親朋好友聚餐,這兩天感覺胃不舒服,有點拉肚子。經醫生診斷,吳女士得了急性胃腸炎,醫生對她進行了對症治療。醫生告訴吳女士,她患的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胃腸道疾病,由於飲食不當、暴飲暴食、食入生冷硬及不潔食品、過量飲用刺激性食物等原因,造成胃腸功能被嚴重削弱,從而引起胃腸道黏膜急性炎症性改變。

  吳女士説,醫生診治之後告訴自己,過年期間醫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急性胃腸炎等患者很多,大多都是跟春節這個時期飲食不規律、進食量增多、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過量、大量飲酒等有關,其中消化道出血患者居多。

  對此,郭爭榮主任説,患者如果出現消化道出血時,無論是嘔血、嘔吐咖啡樣物,還是排黑便,最好立即就醫,內鏡檢查下及時發現出血點。往年春節還有消化道大出血,急診胃鏡查出胃癌的患者。因此提醒大家,即使沒有任何症狀,中年朋友最好能每年進行一次內鏡檢查。

  暴飲暴食易誘發急性膽囊炎

  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急性膽囊炎也是春節期間相對較多的疾病,一般有膽結石或高血脂症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暴飲暴食、大量飲酒或者攝入過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就容易誘發。因此,合理飲食、避免過量飲酒很重要。高血脂症患者還應做到低脂肪飲食,堅持服用降脂藥控制血脂,就可以預防急性膽囊炎。

  45歲的馬先生幾天前的晚上突然肚子痛得不行,被家人立即送診,經檢查發現是急性膽囊炎。“醫生説,這個疾病起病急,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右上腹或劍突下陣發性絞痛,可放射到右肩部、後背部,可伴有腹脹、噁心、嘔吐、發熱等症狀,嚴重時需手術治療。”馬先生説。

  在諮詢醫生後,馬先生得知,每年春節前後,都是膽囊炎的高發期。一方面,飽餐、酗酒、進食大量油膩食物等都是常見誘發因素,這些會導致膽汁分泌過多,從而誘發疾病;另一方面,寒冷刺激也是誘發因素,會導致人體的神經調節功能發生紊亂,使膽汁成分改變、膽汁分泌增多。

  馬先生從醫生處得知,避免飲食過於油膩或者暴飲暴食,是有膽結石的患者特別是有過膽囊炎發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問題。

  不要吃得過飽和過度飲酒、熬夜

  那麼如何避免“生理上的春節綜合徵”呢?郭爭榮主任説,適當調整飲食習慣,細嚼慢咽,減少酒精、辛辣、油膩食物的攝入,要清淡、均衡飲食,並且三餐定時。

  “改變烹飪方式,用蒸、煮、燉、熗、拌、燴等烹調方法,避免炸、煎、爆、烤、熏、涮等,同時少油、少鹽、少糖。多吃粗糧、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同時調整作息時間,注意休息。另外,適當增加鍛煉。”郭爭榮主任説道。

  “如果本身就有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基礎,再加上春節期間暴飲暴食,又過量飲酒,就容易引發膽源性胰腺炎。此類病人常常表現為持續性腹痛,噁心、嘔吐等。”郭爭榮主任説,而一些原本就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在飲食上又不加以控制,就易出現高脂血症胰腺炎。

  還有部分患者原本就存在消化性潰瘍,或者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沒有規範治療,春節期間頻繁飲酒或食用過多粗糙的食物,則易引發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大便發黑、陣發性腹痛等。

  在郭爭榮主任看來,春節期間及節後出現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是由於患者過量進食,或食用較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的。“在飲食上冷熱交替也容易引發胃腸炎,如部分年輕人一聚會就火鍋、冰粉一起吃,這就大大加重了胃腸道負擔。”郭爭榮主任説,春節期間是胃食管反流症的高發期,其主要原因就是暴飲暴食。像飲酒、睡前吃飯,以及吃太多甜食或油膩食物,都是加重胃食管反流的常見誘因。針對此類消化系統“節中、節後綜合徵”,郭爭榮主任建議,“管住嘴”,減輕胃腸系統負擔,每頓不要吃過飽,也不應過度飲酒、熬夜。

  “本身有膽囊炎、膽結石的病人,更要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吃油膩食物;一旦發現有腹部不適,要及早就醫,配合醫生做進一步檢查。”郭爭榮主任説,部分因過年而延遲了胃腸鏡檢查的患者,應盡快到院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儘早收心 加強自我調節

  記者了解到,“節後綜合徵”是指一個長的假期之後出現(特別是春節黃金周和國慶黃金周)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裏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除了生理上的“節日綜合徵”外,心理上的“節日綜合徵”也困擾着不少人。突然來一個長時間的假期,整整幾天不用上班,突然閒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失落、焦躁不安、抑鬱等不良情緒反應。從心理學角度講,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人的大腦中樞會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如果一下子從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停下來,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對象物,這時,平日總在超時工作、覺得沒有個人時間的人們,面對寬鬆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變化就會帶來不適應。”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心理科負責人吳彥敏説。

  記者了解到,這種心理失調其實也是一種提示信號,平日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並不利於身心健康,長此以往,很可能因工作緊張、壓力過大而引發各類身心疾病。許多人以為休息了,就是遠離壓力,就會減少焦慮抑鬱情緒,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要學會休息,如果一個人在長的假期裏休息不當,反而可能因為“節後綜合徵”引發“節後抑鬱”。

  “為此,規律生活早睡,合理安排起居,讓自己的生活有規律,常言説‘早睡早起身體好’,節日期間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不能因為長假期就放縱自己。”吳彥敏説道,春節過後,可以嘗試着飲食清淡,多喝茶。長假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也不要吃得過於油膩,以免對腸胃造成更大的負擔。定時飲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等“清火”食品。

  上班後要儘早收心,加強自我調節。人由放鬆休閒進入緊張有序的工作狀態,出現心理落差及身體不適是正常反應,所謂“節後綜合徵”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可以理解的負面情緒。不要被這負面情緒拖垮了身體和生活。

  》》》溫馨提示

  吳彥敏給出了“節後綜合徵”的幾個自我調整方法:

  方法一:假期有的人會熬夜刷劇,有的人會通宵打牌,還有的人奔波在旅途中,這樣生物鐘被打亂,導致上班後整日精神不振。這類人群可每過幾個小時進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象好似吐故納新,緊張感也便隨之緩解。

  方法二:上班人群應循序漸進地安排工作。在剛開始上班時,做好具體的計劃安排,讓自己不會手忙腳亂,同時盡量不要給自己安排太過複雜或是繁重的任務,逐漸適應上班節奏。

  方法三:自我調整最為關鍵。若在工作或是學習上遇到問題,可給自己一些緩衝的空間,散步閒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聽聽音樂來放鬆,應多與家人、朋友溝通,緩解不適。

  方法四:用飲食調整身體狀態。建議以清淡為主,配合新鮮蔬菜水果,限制飲酒。

  方法五:適量運動調整精神狀態。可以每天拿出一小時左右進行運動,如慢跑、打羽毛球、乒乓球等。這些有氧運動能幫助身體加速新陳代謝,有利於恢復肌肉和神經的最佳狀態。(記者 李惺 趙曉華)

[作者: 李惺 趙曉華  責任編輯: 楊丹宇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