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産業的發展不能始終停留在現有水平上,應把科技元素更多地融入盧龍甘薯産業發展當中。”日前,中國(盧龍)首屆甘薯産業發展大會開幕,國家甘薯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盧龍甘薯産業人才顧問李強等專家學者聚焦盧龍縣甘薯産業高質量發展,展示科研機構、企業、人才研發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産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升級。
“正如推動盧龍甘薯産業一樣,秦皇島市十分重視人才在産業發展過程中的強力支撐作用。”秦皇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崔立成説,該市利用人才資源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以産學研深度融合為抓手,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格局。
政府當紅娘,建設政産學研合作機制體系
10月10日,位於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秦皇島通橋科技有限公司內,機器轟鳴,一根根管坯經過多個工序後,變身為一個個汽車橋殼。
“我們公司使用了最新的汽車橋殼液壓脹形製造技術,生産的汽車橋殼疲勞壽命高於國家標準35%。”秦皇島通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寶芝説,此項新技術是燕山大學教授王連東“送”來的,成功解決了汽車橋殼易漏油這一行業痛點。
秦皇島通橋科技有限公司與燕山大學結緣於今年6月28日,當天秦皇島市科技局組織開展了政校銀企對接合作洽談活動,秦皇島通橋科技有限公司與燕山大學簽訂了汽車橋殼液壓脹形製造技術及裝備産業化項目合作意向書。
“現在應用最多的汽車橋殼製造技術是衝壓焊接法,新技術生産的汽車橋殼較其輕15%左右,材料利用率提升20%以上。”楊寶芝説,應用新技術後,公司每年能節約製造成本15%以上,利用新技術生産的汽車橋殼承載能力和質量水平都有明顯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
今年以來,秦皇島市委人才辦積極統籌指導,優化資源配置、搭建&&載體,支持政産學研合作機制體系建設,營造良好人才生態。主動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建立駐秦高校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高校學科、人才、科研優勢和地方資源、産業優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強化科技與金融的配套銜接,破解産學研融合資金瓶頸,降低技術創新風險,提升企業創新意願。
同時,秦皇島市研究制定了《2023年政校銀企對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今年已舉辦6場政校銀企直通車活動,推動燕山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等駐秦高校以及域外高水平科研成果在秦皇島市落地轉化,促進供需精準對接。截至目前,通過政校銀企直通車活動,儲能系統關鍵技術開發項目等24個産學研合作項目完成簽約,投資金額達4800萬元;河北中振博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與中國建設銀行等5家金融機構完成授信簽約,授信總金額超3.53億元。
企業唱主角,推動産業技術研發創新
“今年1月至8月,公司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359.61萬元。能夠享受到這個優惠政策,為我們企業新一輪的研發注入了一劑強心針。”9月27日,秦皇島萊特流體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南悅振説。
秦皇島萊特流體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等環境保護專用設備製造的企業,2020年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今年以來,秦皇島市建立健全了企業主導的産業技術研發創新體制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將現有人才資源充分利用,鼓勵支持企業搭建技術創新&&,探索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建模式,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為新晉人才的培養提供&&。該市對市域企業新培育的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給予10萬元至500萬元資金支持。
同時,秦皇島市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大力推動公共技術研發&&、中試基地和成果轉化基地建設,鼓勵支持企業研發創新。
在政策推動下,秦皇島市各企業積極對接高校,中信戴卡等企業與燕山大學簽訂了42項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高校向企業轉化科技成果143個。企業與高校建設科研&&9個,提升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人才挑大梁,助力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50千瓦液壓型風電機組驅動海水淡化裝備,既可以用於企業用電、淡化海水,也可以作為景觀用於觀賞。”10月8日,秦皇島正時樂液壓設備有限公司迎來一批參觀學習的客人,公司總經理孫少博向大家介紹了這個高電能質量、低碳環保的液壓型風電機組驅動海水淡化裝備。
“液壓型風電機組驅動海水淡化裝備是燕山大學教授孔祥東及其團隊研發的,設備將液壓柔性傳動系統應用於風電領域,不僅提升了風電機組的電能質量,而且推動了公司研製的液壓元件在風電領域的推廣應用。”孫少博説,秦皇島正時樂液壓設備有限公司和燕山大學合作,共同完成了“液壓型風力發電機組高性能控制技術”,該技術榮獲了2022年度河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人才是關鍵。秦皇島市各級組織部門作為落實黨管人才的重要職能部門,大力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着力打造高能級人才創新&&,讓人才在科技創新、産業發展上發揮最大效用。
秦皇島市加強人才培養供給,深化産教協同育人,完善“雙師制”“訂單式”等培養機制,組織高校人才到企業任職,企業技術人才兼職高校産業導師,實現人才培養雙贏。同時,加強科技中介體系建設,大力培育技術經理人隊伍,發揮中介機構服務、評估和諮詢作用,為産學研融合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共培育技術經理人150餘人。充分釋放科技特派團政策紅利,實現企業搭&、人才唱戲,推動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為“小巨人”,“小巨人”成長為“獨角獸”。
今年以來,秦皇島市結合“小巨人”企業的技術需求,選派的13個由高校專家領銜的科技特派團,持續提供精準幫扶指導,幫助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39個,轉化科技成果1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