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站站房屋面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
屋頂建電站 賣電又賣碳
——“點碳成金”的河北故事②
從高處俯瞰,外形恰似“青蓮滴露”的雄安站站房屋頂上,1.77萬塊多晶硅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泛起粼粼波光,如同水滴上的一顆明珠閃閃發光。
這是一座“會發電”的火車站,光伏屋頂年均發電量580萬千瓦時。這也是一座“會賺錢”的火車站,源源不斷的光能轉化為綠色電能的同時,也産生一筆筆碳資産。
光伏項目不産生二氧化碳,減排的碳還能通過交易賺錢,這是一個怎樣的神奇歷程?前不久,記者來到雄安高鐵站對站房屋面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一探究竟。
8月3日,雄安高鐵明珠分佈式光伏電站運維人員正在檢查站房屋面光伏組件和電氣設備情況。 國網雄安綜合能源公司供圖
綠色電能變成碳資産
點開航拍圖一點點放大,記者注意到,多晶硅光伏組件順着雄安站中間高、兩側低的外形逐漸由密到疏,與屋頂造型相輔相成、渾然一體。
“在這兒,光伏設備不再是單純的發電工具,而是與整體建築融為一體,共同展現雄安站的建築設計之美。”國網雄安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保瑞説。
雄安站是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具有標誌性意義,規劃設計秉承綠色、智能等理念。雄安站站房屋面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由國網雄安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雄安綜合能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共鋪設4.2萬平方米多晶硅光伏組件,總裝機容量5.97兆瓦。自2020年12月正式並網發電以來,已累計發電超過1500萬千瓦時。
光伏發電項目採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部分電量用於雄安站日常運營,余電並網。光伏發電是綠色能源,賣電的同時能不能也賣碳?
錨定雄安新區建設綠色發展城市典範的定位,國網雄安綜合能源公司開始深入研究國家和河北省相關政策,決定參與全省碳交易市場,嘗試將減排的二氧化碳變現。
二氧化碳看不見、摸不着,要交易首先得將光伏發電形成的環境權益量化。可省級層面尚無分佈式光伏項目對應的方法學,咋辦?
自己動手研究!2021年10月,國網雄安綜合能源公司聯合國內有經驗的團隊,共同編制分佈式光伏項目降碳産品方法學。經專家多輪論證,修改十余版本後,2022年7月,《雄安新區分佈式光伏項目降碳産品方法學》由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填補了河北省分佈式光伏項目降碳産品方法學的空白。
按照方法學測算,雄安站站房屋面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年節約標準煤1800噸,減排二氧化碳4500噸。扣除已開展的國際綠證、國內綠電交易外,2021年剩餘電量産生的碳減排量2820.97噸,全部在2022年8月河北省舉行的降碳産品價值實現簽約儀式上交易,實現生態價值轉化16.6萬餘元。隨後,雄安站站房屋面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2022年發電量産生的碳減排量再次被開發成降碳産品,在今年8月23日河北省舉行的第四批降碳産品價值實現集中簽約儀式上完成現場簽約。
光伏發電的環境權益變現,創新了光伏發電商業模式。
保證電能源源不斷
穿上反光背心,換上絕緣鞋,拿上熱成像測溫儀,雄安高鐵明珠分佈式光伏電站運維人員喬紅衛,準備到站房屋頂進行巡檢。
“我們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到站房屋頂檢查設備。每季度還得清掃一遍光伏板,防止積存的灰塵影響發電效率。”喬紅衛告訴記者。
在雄安高鐵明珠分佈式光伏電站監控室,一面大大的屏幕上實時顯示着光伏組件的運行狀態、發電量、發電時長、累計收益、系統效率等。
打開電腦上的監控系統,點擊不同的模塊,大屏幕上依次顯示出陰影分析、灰塵分析、停機分析、衰減分析等功能菜單。
“為了實現精細化管理與運營,我們開發了雄安高鐵站光伏CIMES可視化系統。”國網雄安綜合能源公司綜合能效事業部項目經理羅曉東介紹,這套系統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相結合,通過對高鐵站屋頂光伏設備進行BIM建模,把運維、監控的每一個環節都數字化,融入智慧大腦,實現了光伏電站數字孿生場景的構建。
運維人員在系統上能實時查看逆變器、光伏組串等重要設備的實時監控數據,通過各設備的運行參數判斷電站運行是否正常。如果設備發生故障,系統會及時告警,為電站安全、高效運行提供保障。
“光伏板的壽命大概30年。智能化運維、精細化管理,是保證光伏板將陽光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綠色電能,進而轉化為企業一筆筆碳資産的堅強後盾。”羅曉東説。
繼續深耕碳市場
與國網商用電動車公司共同開發電動重卡降碳産品;與中交雄安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溝通,雙方有望統籌推進雄安新區電動汽車充電樁研究和場景開發……
今年以來,國網雄安綜合能源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人於洪利積極為公司開拓碳管理新興業務。充分發揮在降碳産品開發方面的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國網雄安綜合能源公司決定深耕碳市場,致力於做專業的碳聚合服務商,助力雄安新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碳資産為企業帶來的除了經濟效益外,其背後體現的企業低碳綠色發展理念帶來的社會效益更不容忽視。結合自身特色場景,國網雄安綜合能源公司在建築、能源、交通等領域全面發力,尋找合作企業在電動汽車充電樁、居住建築、居民生活等方面先行先試。同時,正在打造“私人定制”的碳資産專業服務。
前不久,於洪利帶隊去杭州參加了中國碳標籤論壇。他告訴記者,碳標籤制度的研究與實施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的行動舉措,也是全球廣泛認可的企業低碳轉型發展有效對話手段。“公司今年一直在積極爭取獲得碳標籤評價資質,搶佔碳標籤評價服務産業先機。”
目前,國網雄安綜合能源公司協同國網雄安供電公司正在開發建設“用戶側碳監測服務&&”,貫通雄安新區“電、水、氣、冷、熱、油”全口徑能源數據,實現城市全域的碳排放管理一張圖,全景式反映城市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強度總體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綠色低碳評價、碳金融撮合、碳交易服務、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和基於需求響應的碳減排諮詢等多領域綜合服務場景,做碳排放創新服務‘雄安樣板’。”張保瑞&&。(記者馬朝麗、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