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加快建設文化名城旅遊強市-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廊坊加快建設文化名城旅遊強市

2023-09-12 09:06:10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 深化文旅融合發展

  廊坊加快建設文化名城旅遊強市

  9月7日10時,廊坊市民張子軒進入“廊坊公共文化雲”微信公眾號,點擊“惠民卡”領取選項。“我領到了4張文化惠民卡,正想和朋友去看最近上映的幾部新電影,這下可以省不少錢!”張子軒高興地説。當天,廊坊市面向全市居民一次性發放17280張電子文化和旅遊惠民卡,市民領卡消費每滿100元,即可享受財政補貼75元,個人僅需25元即可享受到百元文旅産品或服務。

  廊坊文化底蘊深厚、産業基礎堅實。立足區位優勢,該市聚焦高品質發展,不斷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先後榮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范區、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一批國家級榮譽稱號,成功承辦了一批國際性、國家級重大文化活動,並將“大文旅”作為推進廊坊高品質發展的重點産業,設立了2000萬元的市級文化産業發展引導資金。

  文化鑄魂,旅遊強基。廊坊加快建設“文化名城、旅遊強市”,緊扣文旅融合主線,推動全市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讓“京津樂道·綠色廊坊”文旅品牌叫響京津冀,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合作新高地和京津遊客周末休閒首選目的地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步入快車道

  8月24日,走進廣陽區解放道街道的“共用書吧”,書架上擺放著中外名著、文化典籍、科普讀物等各類圖書,不少市民在書架間駐足瀏覽。“書吧現有圖書5000冊,可滿足各年齡段讀者的閱讀需求。尤其到了寒暑假,中小學生來這裏讀書的特別多。”解放道街道辦事處文化站站長渠洋説,轄區居民只要簡單登記,就能隨時借閱圖書,不少居民還將家中閒置的書籍捐贈到書吧,共用閱讀樂趣。

  全民閱讀,在廊坊漸漸成為一種生活時尚。近年來,廊坊市以建設“書香廊坊”為核心,加快完善閱讀公共服務體係,打造特色全民閱讀活動品牌,建成市縣兩級圖書館11個、農家書屋3220個,以“縱橫聯合”模式建成162個圖書館分館,實現閱讀場所和閱讀設施的廣泛覆蓋。

  自2016年8月被命名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范區以來,廊坊市以打造京津冀文化體驗名城為目標,扎實推進公共文化基礎建設、示范區創新發展、發揮示范區帶動作用、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等重點工作,成功舉辦了“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第27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2018年中國圖書館年會等重大活動,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

  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整合資源,廊坊市全面推進公共文化設施上檔升級。投資30多億元建設的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單體建築達到27萬平方米,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融合美術館、博物館和表演藝術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空間,成為京津冀地區的文化藝術新地標。全市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覆蓋率達到100%。

  今年,廊坊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新發展為抓手,扎實推進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免費開放和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項目,強化服務效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準。對標國家、省有關建設標準,廊坊加快推進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各級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用手機掃描數字圖書墻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免費線上閱讀安次區圖書館的各類藏書……8月15日,走進安次區億合社區豪邸坊小區,安次區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正在耐心為居民演示如何使用數字圖書館。“有了數字化閱讀,我們隨時隨地用手機就能免費線上閱讀、看報、聽書。”讀者陶亞麗説,安次圖書館會定期更新數字圖書機,海量書庫供讀者挑選。

  “廊坊公共文化雲”平臺為市民提供數字化“點餐”服務;啟動“閱讀在身邊”工程,在公共區域安裝投放50臺電子圖書借閱機,實現數字實時閱讀;上線圖書館網借小程式,建成3400多平方米的網借書庫,“圖書館+互聯網+快遞”網借服務正式運營……近年來,廊坊市不斷豐富線上文化産品供給,廣泛開展線上閱讀、雲上展播、線上演出、線上培訓、線上展覽等活動,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

  推進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廊坊市先後組織開展了“大美廊坊”文化藝術節、“月來月有戲”精品演出年、“書香廊坊”讀書會、京津冀京東大鼓書會等具有廊坊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動,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有力提升了廊坊文化品牌知名度。其間,廊坊市榮獲全省首個“書香城市”稱號。

  立足公共服務公益性和普惠性,廊坊市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引導社會力量建設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壹佰劇院文化綜合體、固安縣劉淩滄郭慕熙藝術館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安次區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供給側改革,被選為全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典型經驗進行推廣。

  打造京津遊客周末休閒首選目的地

  8月20日,2023中國·固安首屆于成龍文化節隆重開幕,現場燈光旖旎,遊人如織,文化活動、傳統美食、美麗夜景、特色商品,吸引了眾多市民。今年以來,固安縣持續推動“夜文化”的構建、拓展和深化,通過整合特色文旅資源,開展係列夜間文化活動,涵蓋音樂會、民俗展演、非遺展、歌舞、情景劇等多種形式,將文化活動和夜間經濟有機結合,打造“一人·一水·一城”的城市文化品牌。

  積極推進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廊坊通過政府引導扶持,依托經營主體力量,激發文旅消費活力,打造文旅消費示范街區。今年3月開街運營的水雲間文化商街西街融合餐飲美食、小型演藝、光影燈秀、乘船遊覽、互動體驗、文創市集等豐富業態內容,截至今年7月,吸引遊客110多萬人次,營業收入累計超1000萬元。

  組織文旅係列促銷活動,廊坊大力培樹文旅消費活動品牌,打造“非遺購物節”,承辦首屆河北省民族樂器展,展品涵蓋打擊、吹奏、彈撥、拉弦四大樂器品類,吸引中央民族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北京民族樂團等10余家國家和省級專業院團專業人士及民樂愛好者1000多人觀展洽談。

  助力企業紓困解難,廊坊出臺政策措施,實施文旅企業獎補扶持,補助重大文旅項目、重點文旅企業、文創運營平臺和文旅商品示范購物店,支援文旅企業復蘇振興和創新發展。

  以文化産業賦能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廊坊市培樹打造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特色村鎮、示范單位、重點項目、實踐基地、典型案例,其中香河縣被評定為河北省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香河縣蔣辛屯鎮等6個村鎮被評定為省級特色村鎮,大廠京東工藝品有限公司、霸州超撥樂器有限公司被評定為省級示范單位,香河水岸潮白田園綜合體被評定為省級重點項目,三河市瓏琺瑯景泰藍研學實踐基地、固安非遺美育文創産業基地被評定為省級實踐基地。

  16扇風格迥異的大門,通向所有劇場;沿著曲徑,走入一個個幻境;水簾煙幕中的一把紅椅,竹林中散落路邊的青瓦礫,寫滿屋頂通過燈光投影在腳下的字字箴言……在廊坊,剛剛建成的“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開城即迎來大批遊客。

  這是河北省與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合作的省部級項目——夢廊坊國際戲劇公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新繹控股歷時8年打造,也是著名導演王潮歌的新作。首期開城的戲劇幻城擁有4個大型室內劇場、8個小型室內劇場、108個情景空間及室外劇場,劇目時長超過800分鐘,對中國古代小説的巔峰之作《紅樓夢》進行了極具創意的現代化演繹表達。

  “‘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是廊坊目前最大規模、最具代表、最有影響的文旅融合産業龍頭項目,將會引領和帶動我市文旅産業開啟新的篇章。”廊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許建軍介紹,廊坊將借勢該項目的盛大開城,進一步完善文旅産業發展主要的思路和目標,打造北部大運河文化旅遊片區、中部空港文旅休閒片區、南部洼甸文旅生態片區,構築京津遊客周末休閒首選目的地。

  統籌推進在建文旅項目,廊坊進一步完善項目包聯幫扶、入庫管理和調度考評機制,將全市文化和旅遊項目納入項目庫管理,進行跟蹤服務、定期調度、督導考核。截至目前,該市正在推進建設的文旅項目32個,計劃總投資210.17億元;重點支援“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等新業態龍頭項目,提速大廠域見未來健康文旅産業園項目建設,打造以戲劇文化為核心特色的康養文旅目的地。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廊坊挖掘梳理本地文旅資源稟賦和特色要素,今年謀劃包裝了千萬元以上規模的23個重點文旅招商項目,作為對外招商推介的重要抓手,涵蓋特色小鎮、文創科技、生態民宿、文化藝術、旅遊景區等多種業態。該市還開展“百強文旅企業廊坊行”活動,陸續與中國動漫集團、華強方特集團、中青旅集團等30多家企業對接洽談,方特歡樂世界、動漫露營公園、青少年研學遊基地等項目達成意向。(記者 劉傑 周禹佳)

[作者: 劉傑 周禹佳  責任編輯: 王立鵬 ]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