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9月9日電 題:中國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新華社記者
華為雲盤古大模型、科大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展現出改變千行百業的巨大潛力;與特斯拉車輛技術同源的人形機器人Tesla Bot,手部可拿起物品,幫助人類幹繁瑣、重復或危險工作;順豐智能樓宇配送機器人可實現一鍵呼梯、乘梯等功能……
9月6日至8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辦的2023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展現出中國利用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生動圖景。
9月7日,參觀者在數博會上與人形機器人握手。 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底座。博覽會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3年新增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名單,河鋼數字WeShyper工業互聯網&&、中國聯通格物Unilink工業互聯網&&等入選。
“目前,全國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達50家,平均連接工業設備超218萬台、服務企業數量超23.4萬家,助力千行百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説。
9月7日,參觀者在2023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體驗5G網聯無人機低空巡管。 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博覽會上,華為、阿里、騰訊、浪潮、中國電信等企業紛紛展示了公司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模型等先進技術推動傳統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豐富場景和積極成效。
聯通雄安産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專家彭賽金介紹,礦山開採、鋼鐵冶煉、紡織服裝、電力、石化等多個傳統行業企業,利用中國聯通格物Unilink工業互聯網&&實現上雲。
9月6日,在2023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工作人員向參觀者介紹特斯拉機器人。 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在華為雲盤古大模型展&前,工作人員魏金波展示了礦山、醫藥、電力、氣象等行業大模型和一系列場景模型的使用效果:藥企利用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可大幅提升藥物設計效率,先導藥設計階段研發成本下降70%,研發周期大大縮短;智慧礦山用科技代替人工,主運皮帶異物識別準確率達98%,可減少礦井值守人員……
當前,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的數字化浪潮,正向各行各業快速擴散。賽迪顧問業務總監高丹&&,企業上雲成為一種新趨勢,雲市場的發展由偏虛擬經濟的“消費互聯”轉變為以實體經濟為主的“産業互聯”驅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工業互聯網産業聯盟理事長余曉暉認為,工業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和關鍵路徑,正驅動傳統産業加速裂變。
9月6日,參觀者在數博會上觀看AI咖啡手衝機器人製作咖啡。 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目前,河北累計上雲企業超過8.5萬家,工業設備上雲率20.6%,關鍵工序數控化率61.6%,預計到2025年全省上雲企業達10萬家。放眼全國,工業互聯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5G+工業互聯網”在採礦、港口、電力等重點行業打造了20個典型應用場景,助力一批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博覽會上,一項項創新科技和應用場景,展現出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潛能。在石家莊天遠科技有限公司展&,挖掘機手可遠程操控8公里外的挖掘機,施工風險大大降低。利用基於數字孿生的軌道交通工業互聯網&&和産業生態體系,中車唐山公司産品製造周期縮短20%以上,製造費用成本降低20%以上。大型鋼鐵企業河鋼集團打造的河鋼數字WeShyper工業互聯網&&,已應用於鋼鐵、礦山、化工等8個重點行業,進入安全生産、質量管控、生産製造等多個細分領域。
9月8日,參觀者在數博會上觀看四足機器人表演。 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中國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也為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目前,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先進的移動通信網絡,5G基站超305萬個,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76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今年1至7月,中國信息技術服務收入4.3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實現收入6409億元,同比增長16.2%,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趙志國&&,中國將大力推動5G增強技術等研發,加快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深度覆蓋,加快建立首席數據官制度;重點打造“5G+工業互聯網”發展升級版,深化在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的融合應用;加快分行業制定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推廣標準化、便利化以及“大企業建、中小企業用”的模式,以大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促進融通發展。(記者李鳳雙、張濤、齊雷傑、王昆、劉桃熊、馮維健、蘇凱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