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群一心 共渡難關——獻縣泛區一線見聞-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幹群一心 共渡難關——獻縣泛區一線見聞

2023-08-06 09:06:08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幹群一心 共渡難關

  ——獻縣泛區一線見聞

  根據滹沱河來水情況,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于8月1日11時啟用獻縣泛區。

  獻縣泛區位于滹沱河下遊,總面積為331.5平方公里,涉及河北省衡水、滄州2市的3縣104個村,其中包括獻縣的52個村,主要承納並宣泄滹沱河及滹沱河滏陽河區間的洪瀝水。

  獻縣泛區啟用兩天多,這裏怎麼樣了?記者走進獻縣進行實地探訪。

  泛區啟用,洪水襲來

  ——“這裏既有蓄滯洪水區域又有行洪河道,擔負雙重壓力。”

  8月3日13時許,烈日炎炎,滄州獻縣張村鄉陳莊村北的出村小橋上,暑熱蒸騰。

  一條小河繞村而過。看似祥和的夏日村莊,正因不斷上漲、已經淹沒橋洞的河水,變得與往日不同,多了一絲緊張的氣氛。

  “現在村裏已經沒有人了。誰都不能進村。”橋頭樹蔭下,村黨支部書記李振強正和一位村民執勤。他説,這裏的水位正在不停上漲,水面離漫進村裏的玉米地還有十多釐米距離。記者注意到,李振強在朋友圈裏發了一個視頻,題目是“防洪第一線堅守崗位”。

  這裏是獻縣泛區的一個村莊。這時距8月1日11時獻縣泛區啟用已經過去50個小時。

  “水頭已經進了獻縣界,但洪峰還沒到。”在獻縣防汛搶險前線指揮部,剛開完一個汛情會商會的副縣長李維信告訴記者,“這裏既有蓄滯洪水區域又有行洪河道,擔負雙重壓力。”

  除了作為滹沱河流域唯一的一個泛區,獻縣的防洪壓力還有來自滏陽新河、子牙新河兩條行洪河道的壓力。

  在子牙河獻縣樞紐,記者看到,河水水勢比8月1日記者來時加大了許多。這裏是滹沱河、滏陽河、滏陽新河三條河的終點,子牙河、子牙新河的起點,在河北省水利設施中地位重要。

  距子牙河獻縣樞紐不遠,滄州市水文中心獻縣水文站內,勘測隊隊長張傳河正在監控水流斷面的螢幕前察看並計算數據。他眼睛看上去有些發紅。現在,水文站基本上每小時上報一次監測的滹沱河、滏陽河、滏陽新河、子牙河、子牙新河斷面水文數據,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非常時期,大家都在堅守崗位。加班已成常態。”李維信説。

  “泛區幹部群眾抗洪真是眾志成城!”李維信在抗洪工作中,被一幕幕舍小家顧大家的情景感動不已。“泛區已經形成一個傳統、一種精神,大家同舟共濟,顧全大局。”

  護民護堤,同戰洪水

  ——“危難時刻,黨員幹部就會在老百姓身邊,心裏踏實!”

  “趕緊撤離!”“趕緊撤離!”如今,身在獻縣樂壽鎮育英小學安置點的村民程娟,耳邊倣佛依然回蕩著前些天村裏大喇叭的緊急播報。

  那是7月31日一大早,地處獻縣泛區的小平王鄉拋軍哨村,大喇叭通知廣播響徹全村。

  60歲的程娟按照村裏部署,拉緊兩個外孫在家等候,村幹部來後帶他們登上了轉移群眾的大巴車。

  獻縣泛區準備啟用的消息傳來,鄉村兩級幹部迅速行動,組織村民撤離,現場井然有序。“危難時刻,黨員幹部就會在老百姓身邊,心裏踏實!”程娟説。

  為確保泛區群眾應轉盡轉,獻縣組織60個縣直包聯單位的883名黨員幹部深入一線,會同鄉村兩級幹部開展轉移工作。目前,泛區內3個鄉鎮52個村的46104名常住村民全部轉移到位。

  當前,獻縣共啟用了15個臨時集中安置點。“我們把需要醫療救治的群眾轉移到醫院安置,對部分需要安置的群眾進行了集中安置,用心用情把轉移群眾服務好、保障好,讓他們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李維信説。

  滹沱河北大堤是阻擋獻縣泛區內洪水向北外溢的重要防線。在北大堤上,每隔不遠就扎起一頂藍色帳篷,帳篷上“獻縣應急”“獻縣搶險”等字樣格外顯眼。“北大堤是國家一級堤防,守堤是我們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李維信説,獻縣組織11個鄉鎮的幹部職工,發動各村黨員、村民,組建抗洪搶險突擊隊,自7月31日起,日夜守堤,加強巡查,對堤側浪窩、裂縫、空洞等現象全面整治,全力確保堤防安全。

  段村鎮宣傳委員崔晨光是西留路村和東留路村抗洪搶險突擊隊的負責人,他已經在北大堤後尹莊村路口駐守了4天。只見他猛灌了幾口水,又踏上了巡堤路。對包聯的近2公里的堤段,他不知道每天要走多少遍。“每一處都要仔細查,堅決不能出問題。”崔晨光説。

  説起泛區幹部群眾的奉獻精神,李維信深有感觸。“一提護堤,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人講代價、講報酬,甚至在外面打工的、經商的,都會主動回來上堤護堤。”

  截至目前,獻縣廣泛發動幹部群眾,組建起縣級救援隊伍3支、45人,鄉鎮搶險隊11支、346人,常備隊211支、10500人,預備隊266支、13400人,凝聚起強大的抗洪合力。

  安置保障,共渡難關

  ——“這裏就像家一樣”

  8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獻縣育英小學安置點。

  穿過幹凈整潔的操場,進入育英小學一樓大廳,記者看到,速食麵、牛奶、八寶粥、麵包、礦泉水等物資在大廳左側堆得有一人高,大廳右側放著樂壽鎮北馬莊村瓜農自發送來的1000斤西瓜。

  “這裏條件很好!”走進一樓左側的一間教室,67歲的獻縣小平王鄉拋軍哨村村民梅芙蓉熱情地將記者迎了進來。“你看,這裏有空調、幹凈的床鋪,還有可口的飯菜……”

  30多平方米的教室裏,有兩臺空調、四個吊扇,12張嶄新的床鋪整齊排列,來自拋軍哨村的12名村民嘮著家常,有説有笑。

  “育英小學安置點共安置了來自獻縣小平王鄉和張村鄉的103名群眾。”樂壽鎮黨委書記趙偉介紹,全力做好安置群眾的服務保障,是他們當前的重點工作。自7月31日起,兩個鄉的部分群眾陸續轉移安置到這裏,共安排8間教室作為安置用房。

  “我和女兒以及兩個外孫女都住在這裏,黨委和政府真心為咱老百姓著想,我們在這住得特踏實!”梅芙蓉説。

  雖然103名群眾來自不同鄉鎮、村莊,來到育英小學安置點僅有5天時間,但大夥都相處得和親人一樣。早晨起床後,勤快的鄉親把房間打掃得幹幹凈凈;早飯後,大夥又來到安置點後廚,一起幫忙擇菜……“有黨委、政府做堅強後盾,有吃住醫療保障,有家人的陪伴,這裏就像家一樣。”梅芙蓉説。

  走進安置點二樓西側一間教室,今年13歲的拋軍哨村村民呂藝威正在做小學數學習題,面對一道難題,他演算許久,皺起了眉頭。這時,正好趕上育英小學五年級數學老師周海波來巡查,他坐到床鋪邊,認真給呂藝威講起習題。不到五分鐘,難題破解,呂藝威眉頭舒展,露出微笑。“這103名群眾中,有20多名是小學生。我們學校安排了數學、語文、英語三個學科的老師,倒班給孩子們輔導功課。”周海波説。(記者 張嵐山 戴紹志 袁錚)

[作者: 張嵐山 戴紹志 袁錚  責任編輯: 王立鵬 ]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