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家小院走上國際舞臺——“中華北獅王”的傳承故事-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從農家小院走上國際舞臺——“中華北獅王”的傳承故事

2023-07-15 10:03:53來源:新華社

分享至手機

  新華社石家莊7月14日電(記者楊帆、趙鵬昊)進入暑期,劉吉舞獅團團長盧春玲和她的“小獅子”們演出任務不斷。“全團屬于‘連軸轉’,室外再熱,演出也要按時安排。”62歲的盧春玲説。

  該舞獅團創辦于20世紀80年代,駐地位于河北省滄州市滄縣,目前是擁有演員近30人的專業民營舞獅團體,年均演出近240場。多年來,他們參加國家級比賽屢獲大獎,2003年在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首屆全國南北獅王爭霸賽中,榮獲“中華北獅王”稱號。

  滄州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雜技之鄉。盧春玲和丈夫尹少山,年輕時在滄州一家雜技團相識相戀。“婚後我們回到了位于滄縣的老家劉吉村,發現農閒時村裏聚集不少有武術、雜技基礎的年輕人,就想著組織一支舞獅隊。”盧春玲説。

  1980年,劉吉舞獅隊成立。尹少山把有過雜技功底的二哥尹春山拉來幫忙。“從全村選定了20多個有功底的小夥子,訓練場地就設在我家院子裏,一邊學習訓練,一邊在附近村莊表演。”尹春山説。

  記者了解到,中國傳統舞獅分“南獅”和“北獅”,滄縣獅舞屬于北獅一脈。舞獅又細分為“文獅”和“武獅”,劉吉舞獅隊是在“文獅”表演的基礎上,兼具雜技、武術、舞蹈元素。這樣既有武術的剛勁,又有雜技的技巧和舞蹈的柔美。

  盧春玲説:“為博採眾長,我們總會利用外出演出的機會四處請教,研究吸收其他團隊的精彩動作到自家的動作套路裏。”

  訓練中,一個獅頭有10多斤,為了保持手部靈活,“獅頭”隊員冬天都不敢戴手套,一年四季都要頂著20多斤的“獅皮”。尹春山説:“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想把‘獅子’舞好沒有捷徑可走。”

  隨著不斷在國家比賽中登臺獲獎,舞獅團在滄州當地知名度增高。尹少山夫婦就此商量——“如果滿足現狀,就還是‘草臺班子’,得走更專業的路子”。2000年,舞獅隊更名為劉吉舞獅團,此後常邀請武術界、雜技界專家到府指導,走上專業化發展之路。

  此後,劉吉舞獅團邀約越來越多,還曾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的文藝表演中演出。除了國內的許多地方,他們還走出國門到美國、捷克、保加利亞等地參與文化交流演出。

  “傳統技藝想要傳承和發揚,人才儲備是基礎。”滄縣教育局局長祁雅玲告訴記者,2008年滄縣獅舞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多年來由舞獅團成立的“滄縣舞獅傳承培訓基地”向社會免費開展舞獅課程培訓,一年開展近10期、每期容量30余人,有省、市級相關專家參與授課。

  此外,舞獅團將滄縣的大官廳中學、黃遞鋪中學、白方禮小學等學校作為“獅舞傳承教學示范點”,與校方合作編寫舞獅自選套路教材,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授課。據介紹,2023年已開展舞獅進校園活動10次,參與學生5000余人。

  “希望培養更多‘小獅子’,將這項傳統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盧春玲説。

[作者: 楊帆 趙鵬昊  責任編輯: 王立鵬 ]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