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河北抗旱澆地超2000萬畝-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6月以來河北抗旱澆地超2000萬畝

2023-07-14 08:46:54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開機、通水、連接輸水軟管……7月5日,來自滹沱河的清水緩緩流入衡水市饒陽縣留楚村的田間地頭。

  “天氣炎熱,玉米苗兒正是缺水的時候。”正在澆地的村民王笑説,與過去用井水澆地相比,如今引滹沱河水灌溉,省時省力,還省錢。

  水源和引水工程是有效開展抗旱工作的關鍵。去年年底,饒陽縣滹沱河水系連通工程完工後,共為沿河兩岸建設18個揚水泵站、連通10條干支渠,進一步改善了沿線農田灌溉和引水補水條件,打通了沿線渠道“毛細血管”,提升了農業用水保障能力。

  今年夏收以來,饒陽縣水利局提前謀劃,利用滹沱河水系連通工程,引滹沱河水1200萬立方米,有效解決了4個鄉鎮18萬畝耕地灌溉用水問題,及時為乾旱農田“解渴”。

  筆者從省水利廳獲悉,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151毫米,比去年同期少33%,特別是入汛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為56.5毫米,比去年同期少68%。受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影響,全省大部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

  針對旱情,河北於7月1日18時啟動乾旱防禦Ⅳ級應急響應。同時,省水利廳對全省乾旱防禦工作進行多次部署、多次調度,要求各地強化監測預警,優化水源配置,最大程度減輕旱情影響。

  各地水利部門全力以赴做好現有水利基礎設施的維護、檢修工作,提高各類設施的完好率,並根據旱情、水源條件和水利設施供水能力,合理調配水源,擴大灌溉面積。全省大中型水庫結合度汛要求,最大限度挖掘抗旱供水潛力。各地利用河道上游來水和槽蓄水量,盡量擴大沿線灌溉面積,保障秋糧生産。同時,省水文勘測研究中心啟動應急監測機制。自3月1日起,該中心利用188個土壤墑情監測站點,科學研判旱情發展趨勢。

  省水利廳還通過有序科學調水等各項措施,積極抗旱保民生。數據顯示,6月以來,全省大中型灌區供水近4億立方米,引黃調水超1億立方米,為邯鄲、邢&、衡水、滄州等地提供灌溉水源,全省抗旱澆地超2000萬畝。

  此外,在今年年初省級財政預算安排特大抗旱補助資金1000萬元,實施28項抗旱應急項目的基礎上,省財政廳近日緊急下達應急抗旱資金1000萬元,安排17個縣實施抗旱應急項目,支持當地抗旱減災。(記者苑立立 通訊員任樹春)

[作者: 苑立立  責任編輯: 吳廣慶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