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記者從秦皇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該市海港區圍繞“抓提速、增佔比、促跨越”經濟工作主線要求,聚焦聚力抓投資、上項目、促發展,2022年,在全省26個主城區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中位列第三,綜合績效目標考核排名第五,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海港區精心布局10個百億級以上産業集群、基地、園區,繪就經濟發展“藍圖”。該區以奧科寧克、中信渤鋁等龍頭企業為核心,謀劃引進一批鋁型材精深加工項目,推動鋁應用向深度和廣度拓展,打造百億級新型鋁材及汽車零部件産業集群。以益海嘉裏、中儲糧項目為核心,引進一批糧油機械、冷鏈物流等“補鏈”項目,打造北方最大的百億級以上糧油食品加工産業集群。以首鋼首秦既有園區為核心,立足利益共享,創新合作模式,引進高端項目,打造百億級智能製造産業集群。以耀華集團等龍頭企業為核心,重點發展汽車玻璃、電器玻璃等精深加工産品,打造百億級玻璃製造及深加工産業集群。着力構建以層壓機為龍頭,以光伏基礎零部件與關鍵基礎材料為兩翼的光伏裝備産業體系,加快建設海泰光伏、金昱太陽能、博冠科技等層壓機提級擴能項目,打造百億級以上光伏裝備産業集群。加快推動中氫科技項目建設,積極構建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電堆産品等氫氣制儲運裝備産業體系,打造百億級以上氫能配套産業集群。借助龍家營編組站、港口等港鐵聯運優勢,充分發揮冀盛物流等現有企業集聚效應,加快冀航倉儲、久昌物流二期等項目建設,推進物流業向高端化和專業化轉變,打造百億級以上冷鏈物流産業集散中心。以中港國際冷鏈物流農産品交易中心項目為依託,全面提升農副産品購銷和戰略儲備能力,構建連接華北、東北、京津地區集散樞紐,打造交易額過百億的大宗農産品貿易集散中心。以數字貿易賦能産業發展,依託天暉集團倉儲規模和銷售網絡優勢,推動數字貿易産業創新發展,打造交易額超過3百億的數字貿易創新服務基地。瞄準生命健康、生物制藥、人工智能等領域,引進一批高新技術産業項目,打造百億級以上圓明山高新技術産業園區。
同時,該區堅決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不斷強化“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關心營商環境,人人優化營商環境”理念,全力打造服務便捷高效、市場開放包容、競爭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該區大力唱響重商親商安商主旋律,年初召開全區營商環境大會,&&《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措施》,進一步釋放加快發展的信號,提振加快發展的信心,堅定加快發展的決心。打包&&《促進數字經濟産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等系列政策,從政策層面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全力營造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增活力,實行1名區級領導牽頭、1個專班推進、1個協會搭&、1個銀行助力的“四個一”工作協調機制,深入踐行“企業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每月開展政企對接交流,成立解決問題工作專班,現場解決和限時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全力營造多方共贏的營商環境。實行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深化項目“六即”改革,嚴格執行領辦代辦、全程跑辦,項目極簡申報、極效審批、極速落地,打造“交地即交證”“拿地即開工”的環環相扣、壓茬推進的項目推進模式。健全完善“輕微免罰”“首違不罰”事項清單,讓執法既守法、又有溫度,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發展,全力營造更加國際化、更具包容度的營商環境。
此外,該區按照“東提、北拓、南融、西控、中賦”的城市發展思路,以規劃為引領、交通為骨架、重要節點和重要項目為支撐,提升可持續發展和資源配置能力,全力打造“人口凈流入、産業再升級、項目快聚集、品質更優化”的一流主城區。該區計劃實施富新路、燕山大街東延伸、柳高路、興電路等路網建設,加快東港路、北環路、北二環、新102國道等道路面貌提升工程進度,改善城市東部面貌。北部拓空間,建設産城融合發展新城區。加快大北部發展步伐,實施濱河大道、興民街東西延伸等道路建設,逐步拉開城市開發框架。南部融業態,拓展港城互動發展新區域。統籌臨港生産、生活、生態等空間布局,加快東、西浴場改造提升步伐,推進海濱路附港設施容貌提升項目建設,增強沿岸一線文旅産業開發集聚度。西部控低端,打造城市品質優化新典範。聚焦行政文化“雙中心”定位,加快長江道西延伸、南嶺東路北延伸等道路建設,謀劃啟動市政府周邊南大寺路、規劃三路、文生街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發展城市綜合體等高端項目,提升片區功能。中部賦能級,夯實宜居宜業優質生活圈。推進教育、醫療、文體、市政等公共服務提檔升級,優化商貿業態,提升老商鋪功能品質,體現中心區域應有價值。(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