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月7日電 題:在科技創新道路上奮勇前行——記湖北10位獲獎院士專家走紅毯
連迅、李曉笛
紅毯鮮艷,澎湃科技創新力量。
6日下午,在武漢市洪山禮堂前,10位獲得2024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的院士專家依次走上紅毯,展現科技工作者魅力,介紹科技創新最新成果。
小學生向走紅毯專家獻花。新華網發(湖北省科技廳供圖)
當天,晴空萬里,陽光和煦,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武漢召開,湖北科學家走紅毯活動迎來第六個年頭。活動現場,上百米長的紅毯從洪山路一側一直延伸到禮堂內。紅毯兩側,鮮花簇擁,擠滿觀禮“粉絲”。
首先走上紅毯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工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夏軍。在接過小朋友獻上的鮮花後,夏軍揮手向現場“粉絲”熱情打招呼,博得大家陣陣歡呼和掌聲。
夏軍院士走紅毯。新華網發(湖北省科技廳供圖)
夏軍長期進行流域水循環、水旱災害防禦及水資源綜合管理應用等研究。在50年研究中,夏軍提出的時變增益水文非線性系統理論,在長江、漢江、淮河及全球60多個不同氣候帶洪水預報及防洪減災得到了廣泛應用,推動了水文科學理論創新。他研發的國産自主知識産權的分佈式時變增益水文模型,在湖北漢江生態補償工程立項等國家重大工程中進行應用。他研發的“長江模擬器”以長江為對象、水循環為紐帶,具有監測、模擬、評價、預警、決策等功能,實現“了解過去長江、認識現在長江、展望未來長江”,在自然資源部長江岸線生態紅線劃定、生態環境部“國家長江中心智慧&&”運行和決策中得到應用。
夏軍介紹説,在他求學階段,我國數次遇到大的洪澇災害,群眾飽受水災之苦。此後他跟着導師研究水災害與損失的成因,深刻領會到水文學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息息相關。“湖北的發展一定要做好水文章,不僅要傳承古人的智慧,更要用現代智能化手段,利用多學科交叉融合來確保水安全。”
李培根(中)院士走紅毯。新華網發(湖北省科技廳供圖)
走上紅毯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從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在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CAPP)、智能製造系統運行優化等方向深耕40餘年。他創建的製造系統全主動調度理論,創新性提出的平衡局部和全局搜索能力的自適應混合優化算法,構建的“預測-建模-優化”製造系統動態調度方法體系,刷新了TA等國際基準調度問題中100多個實例的最優解紀錄。
同時,李培根一直致力於研發工業軟體。他主持研發國內系列具有自主版權的工業軟體,實現了國産替代,其100余項研究成果實現産業化,專利轉讓近2億元。而今,滿頭銀發的李培根依舊奮戰在AI+製造科技創新第一線,推動産業全鏈條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響整個社會各行各業。人工智能是一個很重要的機遇,我們能夠抓住這個機遇,利用好人工智能,可以在很多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李培根説。
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總工程師陳衛忠走紅毯。新華網連迅攝
走上紅毯的專家陳衛忠是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總工程師、國家傑青、長江學者和國家“萬人計劃”獲得者,任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工程分會理事長和湖北省地下工程學會理事長。他長期從事地下工程穩定性及控制方面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工作,研發了地下工程緩衝吸能新材料與新工藝,為我國地下工程擠壓大變形和強震動力大變形災害防控作出了貢獻。
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邱鑫是陳衛忠的學生,陪同老師參加走紅毯儀式。“陳老師數十年如一日投身於科研事業,他的堅持與執着,他的以身作則,促使我培養良好的科研習慣,堅定我不斷創新的科研信念。”邱鑫説,在平時學習中,自己也深切感受到來自各位老師的崇高風範,自己深為有這麼多“明星科學家”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作為一名在讀博士生,我將傳承前輩嚴謹求實、勤勉踏實的科研態度,不斷開拓創新,矢志不渝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武漢科技大學教授、國家卓越工程師丁文紅走紅毯。新華網發(湖北省科技廳供圖)
鼓足幹勁奮發進取,久久為功善作善成。作為教育大省,湖北擁有豐富科教資源,科技實力雄厚,創新成果豐碩。來自湖北省科技廳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湖北省每次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都居全國前5。湖北大力推進“千校萬企”協同創新,有效助力全省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從5年前的37%提高到現在的65%。目前,湖北擁有1家國家實驗室、35家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了10家湖北實驗室,已建在建大科學裝置達到9個、國家級創新&&163家、新型研發機構525家,均居全國前列。這些科創&&有效集聚了技術、人才、資本和産業需求,成為重要的創新策源地。
專家院士走紅毯現場。新華網發(湖北省科技廳供圖)
湖北發展新動能澎湃奔涌,量質齊升的特徵更加鮮明。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湖北科技創新步履鏗鏘,喜報頻傳:存儲芯片、心肌旋切等一批技術打破國外壟斷,産出全球首片8英寸薄膜鈮酸鋰光電集成晶元、全球首&搭載AI芯片的智能數控系統“華中9型”、全球首款穿戴式頭盔全數字PET等一系列標誌性成果。2024年,武漢科創中心建設“島、城、廊、圈”創新空間格局蔚然成型,湖北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預計超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突破45000家。
專家院士走紅毯現場。新華網發(湖北省科技廳供圖)
湖北省科技廳主要負責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征程中,湖北將大力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在科技創新道路上奮勇前行,加快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譜寫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孫亦楊、詹力才參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