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突破2000家,武漢經開區邁向“科技強區”-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5 01/07 19:55:46
來源:武漢經開區融媒體中心

高企突破2000家,武漢經開區邁向“科技強區”

字體:

  1月6日,新年第一會——2025年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舉行。大會發布湖北“61020”全鏈條攻關成果,武漢經開區高新技術企業産出的“高性能自動駕駛芯片AD1000”“高端晶圓光刻膠”兩項“首款、首次、首創”重大實物成果入選。

  大會前播放的湖北科技創新宣傳片上,武漢經開區科創企業、科創成果頻頻“搶鏡”——東風汽車牽頭發布的我國首顆全國産自主可控的高性能車規級MCU芯片DF30,代表中國汽車製造業最高水平的嵐圖汽車5G智能化工廠……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第一競爭力,高新技術企業則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載體。

  “大會展示的車谷科創成果、科創企業,是武漢經開區堅持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在大會現場,武漢經開區科創局負責人説,武漢經開區“二次創業再出發”,把創新書寫在發展的大旗上,2024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00家,3年增長4倍,在新能源、智能駕駛、半導體材料等領域産出多個“首款、首次、首創”重要成果,“中國車谷正由‘工業大區’邁向‘科技強區’”。

  芯擎科技

  今年量産國內首款高階自動駕駛芯片

  1月6日上午,位於武漢智能汽車軟體園的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芯擎科技”),技術人員正小心翼翼地測試一款車規級芯片。

圖片

  這款芯片名為“星辰一號”——高性能自動駕駛芯片AD1000,填補7nm車規級高性能智能駕駛芯片的國內空白,成功入選2025年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發布的湖北“61020”全鏈條攻關成果。

  “這是目前國內算力最大的全場景高階自動駕駛芯片,由芯擎科技獨立研發,已完成工程驗證,預計今年9月量産,明年上半年大規模上車應用。”芯擎科技副總裁蔣漢平介紹,“星辰一號”對標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智駕産品,在CPU性能、AI算力、ISP處理能力以及NPU本地存儲容量等關鍵指標上,全面超越國際先進主流産品。

  “一顆‘星辰一號’芯片,就能滿足L2級、L3級、L4級不同階段的自動駕駛需求,且價格僅有進口同類智駕芯片的1/3。”蔣漢平説,目前,“星辰一號”已向客戶提供工程樣片,市場反響熱烈,預計明年將率先搭載於5至6款量産車型。

  一輛智能汽車,需要兩三千顆車規級芯片,而80%以上的高端車規級芯片依賴進口。

圖片

  2018年,芯擎科技落戶武漢經開區。武漢經開區全力支持芯擎科技以“國內急需”為使命,專注研發和設計高性能車規級芯片,先後成功自主研發了兩個國內“首款”——7納米高性能車規級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高性能自動駕駛芯片AD1000。

  據蔣漢平介紹,芯擎科技還正對“龍鷹一號”進行迭代升級。自2023年3月供貨以來,“龍鷹一號”累計出貨量已達百萬片,為30餘款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裝上“中國芯”。

  鼎龍控股

  對標國際巨頭實現多個“第一”“唯一”

  1月6日,湖北鼎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龍控股”)自主研發、量産的高端晶圓光刻膠,入選湖北“61020”全鏈條攻關成果。

  敢與好的比、與快的賽、與強的競。作為在武漢經開區成長起來並在創業板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鼎龍控股“做關鍵材料技術的創新者和突破者”,20多年來致力於突破中國光電半導體領域“卡脖子”核心材料的創新,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技術突破,努力保障我市乃至我國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産業供應鏈安全。

圖片

  在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領域,鼎龍控股先後開發出CMP拋光材料,打破了美巨頭企業的全球獨家壟斷,國産化替代率近80%。不僅如此,鼎龍控股還打破日、韓企業壟斷,超越日本競爭對手,在全球率先成功開發出OLED顯示用無氟PSPI光刻膠全新産品。

  在高端晶圓光刻膠賽道,鼎龍控股布局20餘款産品,從關鍵材料到光刻膠産品,全流程實現自主可控。去年12月,鼎龍控股自主研發、生産的兩款高端晶圓光刻膠産品收到兩家國內主流晶圓廠客戶的訂單,合計採購金額超百萬元人民幣。

圖片

  ▲鼎龍控股光顯材料生産線

  鼎龍控股董事長朱雙全介紹,經過多年奮進,鼎龍控股在半導體及半導體顯示領域開發的關鍵材料及零部件,與20多家國際巨頭同時對標,實現國産替代,並做到了多個“第一”“唯一”,目前部分材料已在全球實現引領創新。

  “湖北科技創新大會對科技強省建設再作大部署、再發動員令、再吹集結號。”武漢經開區科創局負責人&&,將錨定打造車谷産業創新大走廊目標,在科技創新上奮勇爭先,打造一批高能級科創&&,培育一批高成長科創企業,集聚一批高素質創新人才,轉化一批高精尖科創成果,深入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為湖北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貢獻“車谷智慧”“車谷力量”。(記者 李金友)

【糾錯】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