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鄂城 智創未來-新華網
新華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4 12/31 09:19:15
來源:人民政協報

空港鄂城 智創未來

字體:

奮力打造綜合成本“洼地”和營商環境“高地”

  亞洲第一專業貨運樞紐——鄂州花湖國際機場

  國家3A級景區——現代化城市綠色智慧鋼廠

  浪漫三國文化主題——吳都·喬街

  煙火氣升騰幸福味的南浦路商業步行街區

  中新開維26層高樓養豬

image.png

  鄂城區主城區全景

  鄂城區,地處武漢都市圈核心圈層,是湖北省鄂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和對外交往中心,坐擁花湖國際機場、毗鄰武漢新城,西接“九省通衢”武漢,東連“礦冶名城”黃石,北與“紅色老區”黃岡隔江相望,南同“香城泉都”咸寧瀕湖相鄰,國土面積607.7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6個鄉鎮、1個省級開發區,佔全市約60%的人口、超40%規上工業産值、約50%地區生産總值、超60%經營主體,城鎮化率82.66%,係人口凈流入區域,正加快建設空港經濟核心承載區、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區域消費服務新中心,致力成為武鄂黃黃協同發展示範引領區。

  近年來,助力鄂州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部最佳投資城市等稱號,鄂城榮獲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國家級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花湖商會榮獲全國“四好”商會。

  這裡有千年古都的歷史底蘊。鄂城作為“湖北之根,武昌之源”,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三國時為“吳都”,長達5000年的人類開發史,歷史古跡遍佈全區。

  2700年前,自春秋戰國始,鄂城就是東楚首府、帝王都城、鄂東南商埠重地,吳王孫權取“以武而昌”在此建都,燦爛的吳楚文化交匯融合,萬里長江第一閣——觀音閣屹立千年,開啟了一個英雄豪傑、文學大家輩出的“風流時代”,是聞名中外的“古銅鏡之鄉”“武昌魚故鄉”。

  這裡有首善美區的人文風貌。三國時期的吳王城、唐代的“怡亭銘”摩崖石刻、宋朝的觀音閣和松風閣等古跡和試劍石、九曲亭、庾亮樓、四眼井、武昌樓等文物,擦亮了“吳頭楚尾”“江南之樞紐,楚東之門戶”的古城底色,是佛教“凈土宗”發祥地。

  唐代李白、北宋蘇軾和黃庭堅、元代丁鶴年等文人墨客,留下名傳千古的詩詞歌賦,毛澤東“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傳世佳句,更讓“武昌魚的故鄉”名揚海內外。

  這裡有山水鄉愁的自然風光。好山好水好區位,鄂城有近1/3的山、1/3的水、1/3的平原。四峰山、西山、葛山、白雉山、蓮花山層巒疊嶂,石橋水庫、洋瀾湖、花馬湖、三山湖、青天湖碧波蕩漾,九十里長港南連梁子湖、北接萬里長江,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畫中,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江南田園都市充滿無限活力,遍佈令人來了不想走、走了更想念的煙雨江南美景,與山水對話、攬山河勝景、感悟詩與遠方,讓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這裡有多式聯運的現代交通。緊鄰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三江港,京珠、滬渝、大廣、漢鄂、黃鄂、武陽等6條高速四通八達,武九、武黃、城際3條鐵路穿境而過,吳楚大道雙向八車道全面提檔升級,路網密度國內罕見,長江黃金水道過境46公里,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專業貨運樞紐——花湖國際機場位於行政區域內,已開通30條國際貨運航線、53條國內貨運航線、16條國內客運航線,1.5小時飛行圈可覆蓋五大國家級城市群,輻射全國90%經濟總量、80%的人口,貨物“一日達全國、隔夜達全球”,“公鐵水空”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體系已成型。

  這裡有鏈條完備的産業體系。産業基礎雄厚、前景廣闊,是鄂東南老工業城市,礦産、冶金、建材等傳統産業歷史悠久,擁有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26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5家,工程塑膠管材、重型機械製造兩大省級重點成長型産業集群集聚企業79家,華中地區規模較大的綠色節能數據中心、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高樓養豬項目落戶鄂城,花園式城市鋼廠——鄂城鋼鐵擁有專利420件,榮獲中國卓越鋼鐵企業品牌,綠色循環産業項目歐冶鏈金入選2024年省級綠色工廠,顧地科技“2024中國塑料管道十大品牌”稱號,旗下實驗室獲(CNAS)國家認可。數字産業園、現代物流園、長江智匯園、大數據産業園、武漢港等項目承載&&快速提升。

  這裡有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秉持“企業成就鄂城、鄂城造就企業”理念,讓辦事流程更便捷,推進“網上辦、掌上辦、馬上辦”,實現涉企事項容缺辦理、“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推進工程建設“極簡審批”模式,實行新型産業用地M0模式,用水、用電、用氣等綜合生産成本低,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服務品牌不斷擦亮。讓扶持政策更精準,聚焦經營主體關切,&&誠意濃、措施實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黃金22條”政策,有力破除市場、融資等瓶頸制約,企業在鄂城盡享政策紅利、獲得長足發展。讓服務保障更貼心,推進涉企服務“一窗受理、全域通辦”,組織高質量發展企業家座談會,營造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作為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先行區和試驗田,近年來,鄂城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目標,錨定花湖國際機場、共建航空都市主城,共同開闢內陸開放“空中出海口”,打造長江中游樞紐型、宜居型、中小型主城區,強化對各類發展要素吸引,交通、宜居、成本等綜合競爭優勢正在逐步顯現,新質生産力正在生成,奮力衝刺縣域經濟全省十強、全國百強。2023年,縣域經濟考核地區生産總值701.11億元,增長7.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65:1。2024年前三季度,縣域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3%,發展活力與動能不斷集聚釋放。

  綠色低碳 “數智”賦能

  鄂城因鋼而立、因鋼而興,是鄂東“冶金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節點。近年來,鄂鋼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綠色低碳發展,探索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發展路徑,已經4次被評為全國“綠色發展標杆企業”。以鄂鋼為鏈主集聚發展低碳冶金産業,推動鋼鐵上下游企業延鏈補鏈強鏈,以低碳冶金供應鏈構建鋼鐵生態産業鏈,目前鋼鐵生態圈集聚上下游龍頭企業23家,佔全區工業産值的50%,全産業鏈産值約400億元。

  投資100余億元的悅科數據中心項目一期建成運營,建成華中地區規模較大、技術領先的綠色節能型數據中心和算力中心。推動鄂鋼、程潮鐵礦、歐冶鏈金、中新開維等企業數字化技術運用,顧地科技入選2024年第一批湖北省5G工廠。開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木之君、寶武環科等11家“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實施“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行動,建立重點企業培育庫,2023年新增進規進限企業85家,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21家,高新技術企業成功認定45家,實現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40.9億元,增長22.3%,入選省級創新型區。

  集群發展 “鏈結”未來

  堅持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産業齊頭並進,推進産業鏈式發展,以“鏈長+鏈主+鏈創”三鏈融合為抓手,構建“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産業園就是産業鏈”的産業發展格局。推行商會招商、以商招商、産業鏈招商,開發運行“鄂城招商一網通”小程序,實現線上線下聯動招商。

  今年以來,招引億元以上項目75個,總投資431.97億元。推動工程塑膠管材、重型機械製造兩大省級重點産業集群提質增效,推動13家工程塑膠管材企業、66家重型機械製造企業設備更新、製造煥新,完成兩大省級産業集群産值134.87億元,實現年營收增長10%以上。

  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産業,承接“光芯屏端網”産業轉移,先後引進投資10億元的三工光電、10億元的網驛光電、5億元的特普生傳感器等企業10余家,總投資達70億元。推進“高樓養豬”“工廠養魚”“種業芯片”現代農業産業發展,投資40億元的全國單體規模最大、樓層最高的中新開維生豬項目一期投産,年生豬出欄18萬頭;投資30億元的中新開維綠色食品産業園主體完工。海大武昌魚原種基地建成育苗育種100畝,嘉禾水産建立500畝魚苗繁育産業園,年産苗種2億多尾。武大雜交水稻基地、國家級武昌魚原種場等國字號基地提檔升級,建成育種基地20個,獲得國家專利授權30余項。

  資源集聚 創新生態

  現代城市的發展,關鍵在於科技資源的集聚、新興産業的發展。鄂城廣納城市合夥人,通過要素資源差異化配置和新型基礎設施引領性布局,圍繞産業鏈打造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升級産業鏈,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做強樊口片區、鄂鋼片區、花湖片區“濱江三片區”産業,建設濱江科技新區,打造鄂州“小光谷”。樊口片區建設青天湖科創産業園、數字經濟産業園、武漢港産業園、現代物流産業園和高新産業孵化基地,打造光谷科創大走廊鄂州功能區引爆點,創建省級乃至國家級高新區。鄂鋼片區以綠色改造、産業轉型和品牌建設,促進鋼鐵産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打造綠色低碳冶金産業集聚區。花湖片區重點布局航空物流、總部經濟和會展服務,當好鄂黃同城化核心區、融入燕磯組團的橋頭堡,重點完善商貿物流和居住等功能,創建職住平衡示範區,打造臨空濱湖生態新城。

  文旅融合 “悅來”越好

  實施“十個一批”文化賦能工程,提升城鎮顏值和氣質,讓“流量”變“留量”,積極創建“在峒山看見鄉愁中國”“峒山老家、鄉愁歸處”品牌。發掘鄂楚文化、三國文化、古銅鏡文化,深化“一鎮一品”文藝品牌創建和文旅賦能,唱響《峒山老家》《武昌魚·家的味道》《南浦路》等鄉愁旋律。持續社會化舉辦武昌魚文化旅游季、澤林旱龍舟文化旅游節、觀音閣文化周、葛洪中醫藥康養文化周等特色節會,成功舉辦首屆“武昌魚杯”全國毽球錦標賽、“松風閣”杯全國書法大賽。提振文旅消費,大眾評選出東坡餅、冰糖蓮子羹等十大小吃,推出三山湖飯蒸魚、荷葉粉蒸肉、白雉山土雞湯等老鄂城十道名菜,打造“武昌魚”“鄂城小黃姜”“鄂城魚丸”“峒山香蓮”“白雉山雞”等地標優品,點亮南浦路省級特色商業街、吳都古肆省級步行街消費名片。吳都·喬街今年“十一”黃金周開街迎客,以漢唐風、明清味、民國韻、現代感吸引游客紛至沓來,開業首月游客突破100萬人次。弘揚“農墾文化”“紅色文化”,引進培育一批鄉村合夥人、鄉村創客、鄉村CEO,推動沿四峰山、白雉山、峒山發展文旅康養産業,推進長港河流域治理和武昌魚農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示範綜合體EOD項目,打造岳石洪全國重點旅游鄉村、峒山鄉愁文化IP。岳石洪村以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為契機,提升農家樂、民宿品質,完善生態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每年吸引30余萬游客流連駐足。峒山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棲客露營基地、枕水聽山文化驛站等“打卡點”,培育推廣峒山香米、香蓮等農特産品,發展鄉愁經濟,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

  優化環境 厚植“沃土”

  聚力“高效辦成一件事”,紮實推進改革創新試點,16項改革事項入選全省先行區試點名單,“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改革事項獲得國家層面肯定和推廣。推進流程再造,1664項區級、2327項鎮街級、4639項村社級可辦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窗受理、全域通辦”。先後與武漢、黃石、黃岡和湖南省長沙市、岳陽市,河南省潢川縣等9個縣(市、區)簽訂政務服務跨域通辦事項1234項。緊扣人才需求,對接市級“7·22人才周”活動,實施“大學生留鄂城”“我選鄂城”“資智回鄂城”行動。立足多元化、開放性、可持續,舉辦鄂城“青年+”沙龍系列活動,吸引1700余萬人次線上線下參與,成為廣大青年和群眾喜愛的學習交流、才藝展示、議事建言、婚戀交友、就業服務&&。創新辦好“商會+”高質量發展聯盟,搭建政銀企合作&&,常態化開展“助企暖企”行動,為企業提供登記設立、政策兌現、用工融資等服務,“産業第一、企業家唯大”的營商氛圍更加濃厚。

  空港之路 借“機”登高

  花湖國際機場目前貨郵吞吐量、貨運航班量分別躋身全國第5、全國第3,形成覆蓋全國、聯通亞洲、歐美和非洲的軸輻式航空貨運網絡,空中絲路正由“串點連線”向“組網成面”轉變。按照航空圈層理論,鄂城處於空港相鄰區、外圍輻射區和空港都市區,隨着花湖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鄂州空港綜合保稅區加快建設,必將吸引更大範圍內的人流、貨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聚集,城市、産業、空間格局正在發生重塑性變化,為加快動能轉換、優化産業結構、擴大開放合作創造了歷史條件,提供了“嶄新賽道”。突破性發展臨空偏好型産業,立足優勢推動低空經濟發展,重點發力商貿物流運輸、航空維修、高端製造、跨境電商等産業,構建以航空運輸業為基礎、臨空製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航空産業集群,全面對接融入空港經濟,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有機銜接,持續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

  鄂城享有千年吳王古都、空港樞紐要城、江南田園都市、鋼鐵産業重鎮之美譽。全區上下牢記囑託、感恩奮進,以改革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依託花湖國際機場“空中出海口”,朝着建設國際化航空都市主城奮勇邁進,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中衝鋒在前、擔當在前、實幹在前,讓這座活力之城、機遇之城、文旅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綻放出更為絢麗的光彩。

  鄂城正以開放開明、改革創新、實幹爭先的姿態,熱忱歡迎海內外企業家來空港鄂城投資興業,乘大飛機聯通世界,食武昌魚共贏未來!

【糾錯】 【責任編輯:李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