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湖北省紀念朱光亞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武漢舉行,深切緬懷他的光輝一生,學習他對黨忠誠、矢志報國的政治品格,敢於創新、勇攀高峰的求索精神,科學求實、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和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優良品德。
朱光亞長子朱明遠出席座談會。朱明遠説,父親生於宜昌,少時在武漢成長、求學,是永遠的“長江之子”,一生與“兩彈一星”事業融為一體,晚年心繫家鄉、關心支持家鄉的建設和發展。
題寫“紗帽山公園”
漢南紗帽有山,名為朱家山。朱家老宅建於山下。在童年、少年時代,朱光亞曾多次前往朱家山老宅探望伯父。
2003年初,漢南以朱家山為中心修建了一個公園,擬取名“朱家山公園”,並請朱光亞為公園題寫園名。朱光亞欣然應允,但不同意以“朱家山公園”作為園名。
他説,朱家山是他少年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對那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懷有深厚的感情,但取名“朱家山公園”有為他樹碑立傳之嫌。
後經商量討論,遂以發現漢陽人頭蓋骨化石、“天獸禦”尊等文化遺存的武漢市級文化遺址紗帽山為公園取名。朱光亞揮筆潑墨,奮筆書寫“紗帽山公園”。
朱光亞為紗帽山公園題字
這是朱光亞第一次贈墨漢南。
2004年春,漢南建區20周年。朱光亞聽聞,欣然應家鄉人民之托題字:“祝賀漢南區成立二十周年”。
此係朱光亞第二次為漢南贈送墨寶
2006年,漢南以科技發展、科普為主題編纂了一本文獻,邀請朱光亞題寫書名。朱光亞雖因風寒臥床,仍然題寫了“漢南科技之光”“漢南科技巡禮”等三個書名供編者選用。後來,此書定名《漢南科技之光》。
這是朱光亞第三次留墨漢南
為《漢南區志》題字作序
2006年,《漢南區志》編纂完成,擬請朱光亞為區志作序。不巧的是,當時朱光亞染病,遵醫囑不能見客,只能委託秘書向家鄉來客&&歉意。朱光亞病癒後,撥冗為區志題字、作序。唯恐有不妥之處,他反復斟酌,對序言修改三次。
以下為《漢南區志》序。
縈懷家鄉建設發展
雖然居留漢南時間不長,但朱光亞對家鄉的建設發展縈懷於心。
2004年國慶節,年屆八旬的朱光亞來到武漢,本想借機了卻多年的夙願,看一看故鄉的風貌,喝上一口故鄉甘甜的水,並祭掃祖先墓塋,最終因為健康原因未能如願以償。
漢南區負責同志前往住地探望朱光亞,奉上《聚焦漢南》《漢南史話》和《漢南民俗》等書,以慰朱光亞對家鄉的牽掛之情。
看到《眾志成城抗洪魔》篇章時,朱光亞神情凝重,關心地詢問漢南堤防“十年九淹”的問題解決了沒有?
該負責同志告訴朱光亞,戰勝1998年的特大洪水後,漢南已建成江河堤防89公里,三峽工程建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完工以後,漢南不再有水患之憂。
聽罷,朱光亞喜而擊掌:“堤防關乎漢南人民的福祉。漢南解除了心腹之患,漢南的明天會更好!”
當聽説制約漢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是交通不暢時,他勉勵漢南負責同志,相信武漢市委、市政府會統籌解決的,但我們不能等,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漢南人民具有戰天鬥地、攻堅克難、敢於勝利的高貴品質,相信漢南區會迎頭趕上先進的發達地區”。
正如朱光亞所料,湖北省、武漢市從實際出發,投資修建了全長51.69公里漢洪高速公路,又稱武監高速公路。2009年5月30日,漢洪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漢南經濟社會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他還對漢南負責同志建議,“漢南甜玉米”等名優特色農産品名滿江漢,漢南&&江堤還是一個天然大氧吧,可以大力發展特色旅游。
漢南有“光亞路”
還有“光亞廣場”“光亞亭”
朱光亞縈懷家鄉,家鄉人民感懷這位“兩彈一星”功勳。在漢南,有很多地方以“光亞”命名。
漢南一中是一所省級示範高中,其老校區主幹道就取名為“光亞路”,教學樓走廊懸挂有朱光亞的畫像和名言,校史陳列室設置“家鄉名人——朱光亞”專欄。漢南一中搬遷到新校區後,又把廣場命名為“光亞廣場”,還建了一座“光亞閣”。
漢南一中經常利用晨會、升旗儀式、主題班會等,向學子們宣講朱光亞的生平、求學之路、科研成果和人格魅力等。
無獨有偶,朱家山上還建有“光亞亭”。朱家山旁的紗帽中學每逢開學典禮,必講朱光亞事跡。
2013年9月24日,朱光亞之女朱明燕前往漢南參加紗帽中學舉行的“弘揚光亞精神,立志科技報國”特別升旗儀式。朱明燕向師生講述了父親朱光亞精誠報國、矢志不渝的赤子情懷、對故土的眷念之情,鼓勵學生們學好本領,爭取成為棟樑之材。
興漢南,朱老美好祝願變實景
漢南,因地處漢水南部而得名,也是長江流經武漢的首站。2004年,朱光亞在給《漢南區志》作序時,對家鄉寄以美好祝願:“早日把漢南建成為城鄉一體化的濱江生態新城”。
10年後,武漢經開區跨區域、整建制託管漢南,漢南發展駛上“快車道”。
武漢經開區二次創業再出發,“定軍山”“強沌口”,更要“興漢南”,新能源汽車産業布局由沌口“鋪”向漢南,昔日的城郊農村變身千億級新能源汽車核心産業帶。
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廠、博雷頓、中創新航等重大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項目在紗帽大道沿線扎堆,路特斯豪華智能電動汽車駛向全球,博雷頓新能源工程機械奔忙於廠房、工地,中創新航的動力電池驅動電動汽車穿梭於大街小巷、城市鄉村……
從國內最高標準的通用航空機場——武漢漢南機場,飛出了武漢—十堰的短途客運航線,“低空經濟”振翼藍天……
“最美觀江地鐵”——武漢軌道交通16號線“芙蓉紅”,讓沌口、軍山、紗帽“串珠成鏈”,結束漢南不通地鐵的歷史;馬影河一泓碧波,河畔,武漢商學院新校區建設正酣……
武漢經開區二次創業新征程上,朱光亞對家鄉的美好祝願正在變成實景。(供稿:武漢經開區工委宣傳部)
(免責聲明:此文屬於央廣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