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
2024留下了怎樣的時間印記?
時間見證巨變
每一個刻度,都迸發出新的力量
75年
2024年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40餘年
2024年11月28日,在新疆於田縣,環繞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實現全面鎖邊“合龍”。過去40多年,新疆依託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一點點增添綠色。數十萬人不屈不撓搏鬥沙海,終在大漠邊緣築起一道綠色長城。
25年
2024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25年間,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矚目成就。
20年
2024年是中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20周年。通過20年實踐,中國已形成既符合自身國情、又與國際銜接,具有中國特色的非遺保護體系。目前,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7年
2024年6月30日,歷時7年建設的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從深圳到中山的車程從原來的2小時縮短至30分鐘。深中通道全長約24公里,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是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375天
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葉光富安全順利出艙。他在軌飛行總時長達到375天,刷新中國航天員在軌駐留時間的紀錄,成為目前中國在軌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
53天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完成歷時53天的太空之旅,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帶回月球背面樣品1935.3克。
72/144小時變240小時
2024年12月17日,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公告,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10天),同時新增21個口岸為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並進一步擴大停留活動區域。

9小時
2024年12月17日,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密切協同,完成首次出艙活動,用時9小時,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時長紀錄。
20分鐘
2024年初在社交&&爆火的“公園20分鐘效應”:即便不做運動,只是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鐘,也能讓狀態更好。如今,成千上萬的口袋公園在中國各地涌現,這些袖珍公園利用城市較小地塊建設,成了“家門口的小確幸”。
46秒40
2024年7月31日,巴黎奧運會游泳項目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中國選手潘展樂以46秒40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奪得金牌。
時間見證前行
即使是分秒的變化,都可能是新的跨越
1秒千萬億次
2024年11月,“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系統,在最新公布的國際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奪得大數據圖計算能效榜單世界第一的優異成績。坐落在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是中國首個千萬億次超算“天河一號”部署所在地,同時部署有“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系統。

1小時350公里
2024年6月15日,京廣高鐵武廣段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按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標誌着京廣高鐵武漢至廣州段安全標準示範線全面建成,京廣高鐵全線實現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按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
1年突破1000萬輛!
2024年11月14日上午,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000萬輛達成活動在湖北武漢舉行。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
時間,見證夢想
歲月的積澱,都承載着奮鬥
10年
2024年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這個世界最大的調水工程,正在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
40年
2024年是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中國南極秦嶺站開站,這是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填補了中國在南極羅斯海區域的考察空白。

60年
2024年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當年,青海湖畔金銀灘,一群人頂風踏雪,從3頂帳篷起家,隱姓埋名幹起驚天動地事。多年後,這裡被譽為“中國原子城”,它見證了“兩彈一星”精神傳承60載。
70年
2024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70周年。兩條“天路”翻越崇山峻嶺,創造了人類築路史上壯懷激越的傳奇。70年來,“兩路”精神浸潤高原歷久彌新。
時間見證文明
跨越千年,這片土地始終生生不息
3300多年
2024年2月26日,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考古專題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新館對公眾開放。3300多歲的殷墟以更青春的姿態走進公眾視野,在賡續傳承中煥發蓬勃生機。

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
2024年11月12日,陶寺遺址博物館正式開放。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的陶寺文明首次集中系統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崇山向汾河谷地過渡的黃土垣上,是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代表性遺址之一。
策劃:南辰 邢廣利
編輯:吳笛 那宇奇 郜新鑫 何雨欣
新華社攝影部邢廣利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