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熊琦
“模擬溶洞好神奇!”“無人機是怎麼做出來的?”長江畔的武漢科技館內,一場“七嘴八舌”的特別課堂正火熱進行:近30個戴着紅領巾的孩子圍在展區前,一邊好奇地觀看、擺弄着“2024武漢科創與科普成果展”的最新展品,一邊興奮地發表自己的觀點。
參觀結束後,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來自武昌區中華路小學金都校區五年級四班的孩子,開始自己的動手實踐:粘貼活塞桿、連接針筒、組裝“發射架”……不一會兒,一個個“火箭”就被製作完成,成功發射到空中。“當書本知識與現實體驗相結合,再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也瞬間變得可觸摸。”剛下課的小學生湯欣苒意猶未盡,開始期待下一次“科學之旅”。
近年來,在湖北省武漢市這座科教資源豐富的大學之城,一堂堂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科學課正從校園走出,在博物館、實驗室、戶外公園等場所落地生根,鏈結起教育主陣地和社會大課堂,結出別樣的創新碩果。
“湖畔課堂”感悟環保理念
長江之畔,蓮花湖旁。來自江漢大學環境與健康學院的教授和大學生,與武漢市晴川初級中學的同學們“搭上了班子”:大學生和初中生一同在長江邊採集水樣,然後帶回晴川初級中學的水科技實驗室進行水質檢測。
學生在湖邊採集水樣
在教授指導下,同學們在原有基礎上更細緻地使用專業儀器,對水樣中的氨氮、總磷、溶解氧和濁度等項目進行檢測,並通過數據分析了解水質狀況,填寫水質檢測報告。
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環境保護課要怎樣上才生動,怎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校長周劍向半月談記者介紹,為充分開發校園周邊水資源,讓學生擁有更多實踐基地,晴川初級中學與校園一墻之隔的蓮花湖公園、長江漢陽江灘達成實踐體驗合作,建立校外水生態實踐活動基地。
“學校創建湖畔課堂,把課堂從教室搬到大自然,將初中新生的環保第一課授課地點設置在湖畔、江灘,讓學生去看、去聞、去摸、去感受,讓廣袤湖泊、浩瀚長江成為環保的大課堂。”周劍説,通過生態文明教育場景中的項目式學習,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從接受式學習轉變為探究式學習。
據武漢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近年來武漢市推動學校活用社會&&,豐富校外實踐,已會同科協、環境部門建成346個科普教育場館和52個環境教育基地。場景式、體驗式的科學實踐教育&&,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機會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親近自然,開展“生態環境研學實踐”“公園大課堂”等研學活動。
院士科普點燃科技夢想
“原從水中生,不敢水中行,人人都要我,無我事不成。打一物,有同學知道是什麼嗎?”
11月1日,50余位院士、專家等科技工作者,攜帶60多件展品和互動項目走進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學,與學校2600余名師生現場互動交流。講座中,長期從事鹽岩水溶開採與油氣地下儲備工程技術及相關理論研究工作的楊春和院士現場和孩子們打起了謎語。
“楊爺爺,我有一個問題。”“我也有一個問題”……互動交流環節,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學的小學生紛紛舉手提問,問題一個接着一個。“小學生特別積極,敢於提問題。從小培養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科學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他們熱愛科學、崇尚科學。”楊春和院士説。
你了解大地深處的儲能“寶庫”嗎?你知道北斗導航衛星的心臟——星載銣鐘能有多小嗎?你聽説過威爾遜總統號上的愛國科學家嗎……在“科學零距離”環節中,該校全體師生深度體驗科研國家隊帶來的展項和互動項目,感受科學的魅力。
作為科教大市,武漢市擁有80多名院士,武漢市教育局近年持續開展“院士專家進校園活動”,每年組織10余名院士及80余名各行業專家走進中小學開展120多場對話交流活動,推廣普及科學知識,以科學家精神鑄魂育人。
2023年以來,10余名院士常態化走進中小學,與師生面對面對話交流。13年來已累計舉辦1700余場,足跡已遍佈武漢市中小學校。
追逐比拼中感受科技魅力
“穩住穩住,攔住他!漂亮,進了!”伴隨着觀眾的一聲聲吶喊,水上足球賽的參賽選手三人一組,遙控着航海模型快速傳球,在長80米、寬50米的超大水池中互相配合,努力將足球“踢”進球門之中。
武漢市小學生無線電製作實踐活動
7月10日,“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競賽(湖北賽區選拔賽)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神龍小學樸真校區舉行。1000余名青少年圍繞“普及倣真製作賽”“普及倣真自航賽”“普及動力花樣繞標賽”等8類比賽項目展開角逐。
“神舟火箭”迅猛升空,自製太陽能電池賽車全場飛馳,“除雪神器”展神威……5月25日,武昌區青少年科技環保嘉年華活動在武漢市中北路中學開幕,來自武昌各校的1100余名中小學生和100余名科技教師沉浸式參與這場科技“嘉年華”。學生們參與60余個豐富多彩的科技環保創新項目,充分展示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火箭靜態模型製作是此次青少年科技小製作實踐活動新增加的區域特色項目,來自武昌區華宜寄宿學校的曾維軒參加了這項比賽。“發動機很難找準粘貼的位置,我和搭檔一上一下觀看進行配合,各自負責擅長的部分,才成功做出了模型,比賽不僅深化了我的理論知識,更讓我們的動手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數據顯示,武漢市每年有超過1萬名學生參加市級科技實踐體驗活動。青少年創新大賽、水科技大賽、頭腦奧林匹克、科技小發明、航空模型等已成為武漢市傳統科技環境競賽強項,屢次在國際及國家級相關科技環境競賽展示活動中斬獲大獎。